文学作品 | 程龙:谁的错?(短篇小说)

摘要:杨晓图和胡晓晴的相遇好像只是一个意外。 杨晓图的理想是当一名优秀的教师,这一点从他师范大学读书时,就显示得很清楚,班里的教学技能大赛,到山区支教实习班主任,每一项活……

  杨晓图和胡晓晴的相遇好像只是一个意外。

  杨晓图的理想是当一名优秀的教师,这一点从他师范大学读书时,就显示得很清楚,班里的教学技能大赛,到山区支教实习班主任,每一项活动,他都能获奖,中文系的表彰大会上,每次都有他的身影。

  胡晓晴的理想是当一名优秀的记者,这一点从她学习播音主持专业开始,就表现得很亮眼,她是学生会的宣传干事,也是班里的活跃分子,嫉恶如仇的她总是对社会上不好的现象勇敢发声,有朝一日能为弱势群体说话,是她的梦想。

  杨晓图大学毕业了,经过招教考试,过五关斩六将,他终于成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唯一让他遗憾的是,他分到了一所公办初中,受大环境的影响,成绩好的孩子都考民办去了,学校生源并不太好。但,他充满热情和希望。

  胡晓晴大学毕业了,她到了电视台当了一名实习记者。热情、聪明、有活力的她,很快成为了台里的积极分子,虽然总是报道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她充满了激情和希望。

  杨晓图真正当了老师,当了班主任,才体会到这份职业的一言难尽。他原来是一个很讲究生活的人,爱玩游戏,爱看电影,喜欢旅行,可当了班主任后,他就一心扑在学生身上,每天的早上披星早起,晚上戴月而归。来自学生的管理压力、家长的沟通难题、领导的监督,都让他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当然,孩子们纯真的笑容、集体的活动、可爱的举动、知识的增长,也让他无比欣慰。他总算是理解了校长在青年教师培训上说的那句话:当了老师,就意味着你会失去很多东西,同时,也意味着你会获得很多东西。

  胡晓晴的记者生涯也不断面临机遇和挑战,真正走上职场,她才发现,有时候她们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想说的话未必能说,想做的事未必能做。但年轻气盛的胡晓晴还是勇往直前,向着她心目中的“普利策奖”进发着。卧底采访传销场所、冲进火场摄像、冒充家属去医院等等奋不顾身的举动,很快,她就在台里成为大家心目中的“铁娘子”。

  然而,杨晓图和胡晓晴终于还是要碰上了。

  这一天,胡晓晴接到一个电话求助,是来自于一所市里学校的学生家长打的。家长在电话里情绪激动:“你们一定要帮帮我啊,我的孩子要被耽误了,这个老师真的很不负责任啊,班里成绩差,老师总是推荐课外班,老师不写板书,全班同学们都不及格啊……”胡晓晴很生气,在她心目中,老师应该教书育人,应该像蜡烛春蚕一样的为孩子,怎么有这样的老师呢?于是,她雷厉风行地带着摄制组出发了,她要去伸张正义。

  这一天,杨晓图正在班上给学生测体温。疫情的原因,每天必做的工作他总是一丝不苟。忽然,有人说,“杨老师,校长让你去一下他办公室。”杨晓图很忐忑,他走进去的时候,看到校长阴沉的脸,就觉得情况不好。果然,校长语气沉重地说“小杨啊,你是怎么搞得,你看看家长都去投诉你了,你给我解释一下,这些是怎么回事……”说着,校长把写着采访通知的纸递给他,上面写着种种“罪状”。杨晓图一下子懵了,只觉得天旋地转,仿佛坐在高速旋转的过山车上。那一刻,好像得了失语症,他说不出话来……

  采访组终于来了,面对着摄像机的镜头,面对着伸到面前的话筒,面对着眼前这位长发飘飘、套裙工装、目光炯炯的胡晓晴记者,杨晓图更加地紧张,他面对学生的自信和侃侃而谈,在这时候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局促不安和支离破碎。语气是虚弱的,脸色是苍白的。而那位家长则咄咄逼人气势如虹,一个个质问像刀斧一样扔向杨晓图。杨晓图机械地回答着问题,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他的心中充满了委屈、伤心和难受。回答问题完全不在点子上,胡晓晴看来,这个年轻的老师支支吾吾,语无伦次,水平确实很差,怪不得家长不满意,这样的老师就是有问题,真是的,年纪轻轻就误人子弟。于是采访就在杨晓图节节败退、家长趾高气扬中结束了。

  杨晓图很痛苦,他不知道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事情其实很简单,家长说的三条罪状,全班考试不及格,是因为那次考试题出太难了,全区的平均分才40分,他们班又是普通班,不是重点班,可这些又没法说;说他推荐课外班,其实是他自己亲戚家孩子在手机上用一款app学习感觉很好用,他就给学生推荐了,没有任何利益关系,根本不认识什么课外班;说他不写板书更是离奇,他只是写得少了些,现在都是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每天自己做课件精心准备到半夜,怎么也成了罪状?

  胡晓晴很开心,报道很快就在电视台播出了,而且在抖音号上,微博上,网上引来了很高的点击率,超高的关注量,评论的也是纷至沓来。在这个对教育、医疗无比关注的时代,话题很快成了热搜,仿佛对社会教育问题不满的情绪一下子找到了发泄口,各种质疑和问责,一时间这个学校和这个杨老师成了众矢之的,教育局很快就下了督查,学校也对杨晓图作出了暂时停职、换岗的决定。换了新的老师,家长表示很满意,网友表示很解气,电视台也对胡晓晴提出表彰,新闻热度很高,新闻价值很棒,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记者,胡晓晴觉得自己又做了一件好事。

  杨晓图离开了教师岗位,尽管班里的很多孩子都哭着去挽留,尽管学校领导也看到他的辛苦和努力,尽管他充满了对这些孩子的不舍和留恋……他错了吗?

  胡晓晴还继续着她的优秀记者之路,尽管网上的一些评论她也觉得有些过了,尽管在某个瞬间她也会想起来那个瘦瘦的文绉绉的杨老师,但她不会后悔,因为她在做一个记者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她错了吗?

  那么,到底是谁的错?


微信图片_20200922082844


作者简介:

  程龙,郑州市第106中学副校长。教育硕士,中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中语会会员,河南省骨干教师,郑州市第五届名师,郑州市千人教育名家,郑州市责任督学,郑州市优秀班主任。教坛老兵,热爱教育事业,写杂感时评,影视评论,教育随笔,“我思故我在”。


  • «
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娜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语参家园 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