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王 瑛:韭 花
摘要:前几日,几个好友小聚,张大姐带了一碗腌制的韭花菜,整朵的韭花捣酥之后,拌上盐巴、辣椒等调料,色泽白翠相杂,甚是养眼。打开来,特有的韭菜的香气像长了了翅膀,扑闪着向…… |
前几日,几个好友小聚,张大姐带了一碗腌制的韭花菜,整朵的韭花捣酥之后,拌上盐巴、辣椒等调料,色泽白翠相杂,甚是养眼。打开来,特有的韭菜的香气像长了了翅膀,扑闪着向我们飞过来。那香味诱惑着我们的味蕾,口水不觉流了出来。
大家迫不及待花卷加起韭花,吃了起来,大家都对张姐的韭花赞不绝口。餐后,秉着光盘原则,大家动手打包、带走。我带回了所剩无几的韭花和两个小花卷。
回到家中,儿子看到了翠绿的韭花,甚是开心,就着花卷三下五除二吃了个精光。他边吃边说:“这是什么?真好吃!哪来的?”我答:“韭花,张阿姨给的。”吃罢,他觉得不够过瘾,便央求我:“我还想吃,你再问张阿姨要一些来嘛!”我说:“要着吃,不合适。你真想吃的话,我明天去买一些回来,自己做。”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来到保健巷与洧水路交叉口。路两旁的小摊上,碧绿的上海青、长豆角、玉米菜、韭菜……应有尽有,唯独缺少韭花。一摆摊的告诉我,西边祥和一街可能有。我骑车向西,左顾右盼,终于找到一韭花摊位。一四十来岁的胖大姐骑着三轮车,车上的韭花青中泛白、新鲜可爱。谈好价格,胖大姐迅速装满一塑料袋,过称,三斤多;收钱,递给我。
回到家中,我便开始择韭花。那朵朵韭花挤在袋里,已经微微出汗。一打开袋口,它们便迫不及待地涌了出来。我一朵朵地拾起,仔细拣择,择掉夹杂其中的干了的小枝、萎了的小花。看似简单的动作,却因韭花的小而多变成了一项大工程。我不停地拣择,从早上忙到了中午,又从下午忙到了傍晚,终于把一袋子韭花一一拣择干净。然后清洗、控水、铺开晾干。厨房已然成了韭花的阵地,橱柜上、大大小小的盆子里,都开满了青青白白、鲜嫩可爱的韭花。厨房里溢满了韭花的清香。
经过了一晚上,韭花上的水分基本晾干。该下一个步骤了,我有些迷茫:是不是直接捣碎就行了?毕竟是第一次做,从未听别人传授过经验,也未想起问度娘。我打通了妈妈的电话。妈妈说:“需要把韭花下面那一疙瘩剪掉,只留下小白花,这样做出的韭花好吃。再加一些青椒、姜、盐,捣碎就行了。”好吧,再过手一遍。老公看我进度慢,自觉来帮忙。我们俩拿剪刀将一簇簇韭花尾部的疙瘩剪掉。这一忙活,又一晌过去了。一簇簇的韭花成了一个个散落的小花伞,堆了满满一盆。
晚上,准备捣韭花了。为了更易于捣碎,我拿出了手动碎菜宝。把韭花抓进碎菜宝盒子里,盖上盖子,开始转动手摇柄。儿子看我吃力,跑过来抢着干。他把碎菜宝圆圆的盒子牢牢抱在怀里,使劲全身力气转动盖子上的手摇柄。盒子里的刀片渐渐转动起来,随着一阵嗡嗡声,儿子搅动的速度越来越快,满满一盒韭花碎成了半盒。儿子停下来,打开盖子,看着碎末状的韭花问我:“这样行不行?”我答:“完美!”
终于到了关键步骤——把韭花捣碎。家里并没有专用工具,我找出了大陶瓷杯和擀面杖,凑成一套工具。我用勺子小心翼翼地将韭花碎扒进陶瓷杯,放两小勺盐,拿起擀面杖捣了起来。另一边,儿子继续用碎菜宝搅碎韭花。当我把杯子里的韭花捣成黏稠状时,儿子也把一盒子韭花搅碎了。母子俩配合地颇为默契。我把捣好的韭花倒进乐扣盒里,便于存放。经过几番忙活,所有的韭花都捣好了,装满了一大一小两盒子。
“我来尝一尝,”儿子挖了一小勺子,抿进嘴里,“嗯!辣乎乎的,清香可口!就是这个味!”我不太敢吃辣味,但禁不住儿子的诱惑,也抿了一小口。一股特别的清鲜,裹挟着丝丝辣味,刺激着颗颗味蕾,这就是韭花的味道!我不是第一次吃韭花,却是第一次吃自己做的韭花。
“妈妈,真的没想到,我就说了一句想吃,你就真的给我做了。也没想到,做韭花需要这么多步骤。”儿子感慨地说。
“忙了两天,你喜欢吃就值了!”看着儿子上扬的小脸,我眼中充满宠溺,“妈妈牌韭花,就是妈妈的味道!”

作者简介:
王瑛,新郑市教育局基础教育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四年,担任小学语文教研员四年。喜欢读读、写写、画画。闲暇时,用阅读充实生活,用文字记录生活,用画笔装点生活。
- «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娜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