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春专栏 | 养蚕记

摘要:养蚕记 慧育在线: 下班回家,迫不及待到阳台上去打开盒子,上百只黑色的小东西正趴在切成条状的桑叶上饱餐呢。它们比昨天胖了一圈,头部颜色也开始泛白。 妈推门进来,喘着粗……

养蚕记


慧育在线:下班回家,迫不及待到阳台上去打开盒子,上百只黑色的小东西正趴在切成条状的桑叶上饱餐呢。它们比昨天胖了一圈,头部颜色也开始泛白。

妈推门进来,喘着粗气说:“哎哟!今儿下午可累坏我了!”

……

“我去坡上找桑叶了,跑了好几个地方才找着。”

2

“我在树上做了记号,绑了一个红色塑料袋。以后就去那儿摘!”妈一脸骄傲,扬了扬手里装着桑叶的塑料袋,看了看又说:“这桑叶不好,小得很,还硬。要是回咱们老家了采个一大袋子回来放冰箱里慢慢喂!”

我原想着辛辛苦苦养了半辈子蚕的老妈看到这些小东西会责怪我们吃饱了撑得,没事找事干,没想到对于喂养这些小东西,她比我们还上心。

昨天在阳台上摆弄花草,一抬头,看见白色书架的一本书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细长的的黑色小虫子。趴近细看,呀!这是幼蚕啊!它们居然自己孵化好,从盒子里爬了出来。

去年晚秋时节回老家,从没见过蚕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从舅爷家的蚕室里挑选出来了五六只。它们非常苗条,与那些即将吐丝结茧的白胖白胖的蚕相比一副营养不良的样貌,由于发育得比较晚,需要单另挑出来继续喂养一段时间,至于能不能正常结茧,养蚕人一般都不抱太大希望,它们毕竟是极少数的一部分,即使结了茧恐怕也过了收购的时机。

归来时,我们在路边的桑树地里选择树梢那些黄嫩嫩的叶子摘了几大把带回家。估摸着够这些蚕吃上几天让孩子们观察一下就不错了。

四五天后,摘的桑叶一片都没有了。眼看着五六只蚕饿得直摆头,我们也束手无策。已是深秋,树木都开始萧瑟,县城附近也没有人养蚕哪来的桑叶喂它们呢?只好随它们去了。

两天后两只体弱点的蚕死去了。

四天后,养蚕的盒子里出现了三四只薄薄的茧,透过薄如蝉翼的茧壁,能看到它们那明显萎缩发黄的身体昂着头不停转动着,虽然看不仔细,但我知道它们的嘴里正源源不断地吐出悠长洁白的柔丝。忍饥挨饿这么多天,还能吐丝,真是料想不到。

我担心它们无法结出正常厚度的茧,那样就无法完成下一步的蜕变了。果然,有两只蚕还没有完工就再也没有了动静。

3

我有点惋惜,却也无能为力。再去看盒子的时候,角落里已经结结实实地粘着几个雪白厚实的茧。我难以置信地用手捏了捏,真的挺厚实。欣喜之余把它们挂在阳台绿植的枝桠上。对于它们下一步的命运却也没有过多的期待。

至于什么时候变成蛾,又排下卵,这些我都没再去注意。只是一次无意中发现养蚕的盒子里静静躺着两只雪白的蛾,它们已经死去,在身下的白纸上密密麻麻布满了蚕卵……

在我青少年时期的记忆里,蚕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空间。大约是四五年级的时候,政府倡导大力发展湖桑养蚕帮助农民劳动致富。河边的沙地和沟底的滩地一下子全部栽上湖桑。于是农忙时节在原来的夏收麦、秋收玉米的基础上又多了四茬养蚕时期--春蚕、夏蚕、中晚秋蚕。

那时候蚕在父母的眼里多么娇贵啊!孵化时要蒙上黑布用灯泡照着加温。孵化后用鸡的翎毛小心拨弄移入蚕匾,喂养时用消毒过的菜板和菜刀把最鲜嫩的叶子切成细丝,轻轻地均匀覆盖在它们的身上,这样的工作大人们一般是不放心让孩子们做的。就是采摘桑叶时也是反复交代:摘最顶梢的嫩叶。前期的喂养相对轻松,因为蚕小,食量也小,只需要注意消毒和保温就行。当小蚕休眠四次蜕过四次皮变成五龄蚕之后就开始大吃了,这时候采桑叶就需要全家出动了,一人采上按压瓷实的几编织袋叶子,然后一袋袋摞起来,一车一车拉回家。采回来的桑叶小山似的堆积着,却还是赶不上蚕进食的速度。一天时间半天都在采叶,剩下的时间也是忙着一遍遍地往一层层的匾架上密密实实地撒叶子。

多少次,半夜了,父母朦胧着睡眼又起床去喂蚕。这时间走进蚕室,满耳都是层层叠叠的沙沙声,这声音听着让人踏实,让人喜悦。刚刚还被绿色叶子密密遮盖着的身体一会儿就露出头,嘴巴沿着桑叶的边缘一丝丝一趟趟快速而有序地进食,叶子一缕缕地消失,直至光秃秃只剩下叶脉。沙沙声渐渐细微起来……不敢停歇,抓紧时间又撒上一遍叶子,人和蚕就像在进行一场比赛。这时候若是突然看到一条僵死的蚕,心头猛是一紧--紧要关头,一季的辛劳和汗水就看这最后几天了……于是赶紧检查其他的蚕匾,一遍遍仔细消毒,祈求其他的蚕都能健健康康结出好茧。

最后一次休眠结束,大蚕那肥实白胖的身躯瘦小了许多,捏起一只对着灯光,黄玉般的色泽,透亮透亮,那躯体里满满的丝液就是满满的希望。

等到从麦秆加上摘下一筐筐洁白如雪的茧子,看着磅秤上显示的喜人数字,这一季的忙活都变成了堆积在脸上的笑--那些浑身湿透,被雨水打得睁不开眼却仍踮起脚抬着胳膊不停采摘的日子;那些忍饥挨饿咬紧牙关扛起一个个沉重口袋的日子;那些夏日灼目背带勒进肩头弯腰曲背拖拽拉车的日子--那些煎熬的不眠不休,那些难捱的黑夜白昼,终于变成手中一张张纸币……沾一点唾沫,润一下指尖,仔细地数上一遍,脸上的笑被刻得更深了……

4

每每想起那些养蚕的岁月,都伴着痛楚与酸涩--那是劳动的岁月,是挣扎的岁月,更是成长的岁月。它们已远去,却已刻进了生命里。

今天,致富的通道越来越多,在家专注养蚕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即使在家务农的人,有了更多机械化的介入,少了许多劳动的苦楚。家乡人还在养蚕,听说是北京市在老家荆紫关援建的湖桑标准化种植基地,万亩湖桑长势喜人,一片葱郁。今天,我也在养蚕,不过只是一种休闲与调剂,一种乐趣。

看看盒子里正在悠闲进食的它们--养蚕记未完待续,我们之间的故事就像那洁白柔韧悠长缠绕的蚕丝--千丝万缕。

5

作者简介:

魏建春,淅川县福森志远学校小学部语文教师。用心感受,用爱聆听,用文字记录平淡而不失美好的小生活。

慧育在线转载


  • «
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朤朤 / 陌语 / 沈晓沫
● 发布 : 娜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语参家园 中学语文教学,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