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稼轩豪情,展少年风采II这个夏日与第一实验高中教师大咖相遇

摘要:沐稼轩豪情,展少年风采 --文武奇才-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

沐稼轩豪情,展少年风采

--文武奇才-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炎炎夏日,火热情怀!

  一阵阵,浑厚的,金戈铁马之声,穿透炙热的空气,回旋在一实验高中的校园上空。那是少年们从心底发出的呐喊,为辛弃疾,为南宋王朝,也为新时代的自己!

11

  2023年7月10日晚,我校专家教师曹老师在五楼会议室为本校八升九的学生们准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高一语文组的老师们也积极参加,认真聆听、思考、做笔记。

  同学们都说,听曹老师一节课,犹如走进了高端学术殿堂,让人获益匪浅。所以,我们看到的讲座现场是这样的:

  嘿,同学!我在屏幕前都已感受到了你的惊喜,你们的表情告诉我:哇,曹老师,太有才了!文化盛宴,我们太爱了!

640

  这位同学,汗水浸湿了你的胸膛,但与名师的现场交锋,知识的碰撞,擦出的智慧火花,让这一身汗水成了你当天的荣耀!

640 (1)

  师生互动频繁,气氛比当天的气温还热烈!

640 (2)

  认真阅读手中材料的样子,真美!

微信截图_20230711210443

  熟练背诵经典的声音,真动听!

  好了,图片、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你是不是有些意犹未尽,还想看?那么,欢迎报考我们第一实验高中,这里将满足你一切学习和生活中的浪漫幻想。

  暑气依然蒸腾,少年们的热情依旧高涨,曹老师铿锵有力的声音始终萦绕耳畔!

  通过曹老师的分享,让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那个“到死心如铁”,那个“试手补天裂”的辛弃疾!他这一生都在为北伐收复失地而努力,奈何苟且偷安的南宋王朝只有偏安一隅的想法,毫无收复失地的斗志,所以辛弃疾才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悲壮感慨!

  今日之中国,海晏河清!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生逢其时的少年们,愿你们乘着可为的东风,争做有为青年。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终有一日我们会“直挂云帆济沧海”最终实现“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宏愿!

曹老师讲稿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读一下,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那首名作《破阵子》,词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你看这首词的词题就叫,“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陈同甫就是陈亮,也是南宋著名的抗金义士,他和辛弃疾是平生知己,所谓英雄相惜。而《破阵子》这个词牌本来就来自于李世民《秦王破阵乐》。据说秦王破阵乐、秦王破阵舞,都是李世民亲自编定。像秦王破阵舞要用到两千人以上,皆身披铠甲,手执旌旗,并引军马出场,尽展大唐开国气象,所以尤为壮观。《破阵子》,就取其中一段,只为小令嘛,但是它的精神应该是和《秦王破阵乐》一以贯之的。所以能够体现破阵子这种音乐背后的雄心壮志,唯辛弃疾这首壮词可尽其意!

  你看第一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首先这个“看剑”,不能看得太稀松、太平常了。辛弃疾的“看剑”只是一般人拿着剑端详吗?其实辛弃疾是非常喜欢看剑的。你看他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说,“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个吴钩,这是吴地所炼制的兵器,它应该是一种刀,但后来也泛指所有的刀剑。

  因为吴越之地所炼制的冷兵器,在古代是最为有名的。南京最早叫冶城,在范蠡建越城之前,其实就是吴王的兵器库,冶炼吴钩这些刀剑兵器的地方,是兵工厂。所以李贺也有名句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挑灯看剑”,不是一般文人做做样子的。要是只是做做样子,就没有必要“挑灯看剑”了。“挑灯”就是挑亮灯芯,仔细端详。我们知道就像狙击手和自己狙击步枪要身枪合一、心枪合一,狙击手要和自己的武器融为一体一样,一个真正的将军,一个真正的高手,要和他手中的剑融为一体的。

  所以他时不时就会抚摸,就会去端详。所以像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和他的“挑灯看剑”,其实体现了他是一个真正的沙场搏杀的将军和一个功夫高手的本能。所以你看“醉里挑灯看剑”,人喝过酒之后,醉了之后,他的行为越发能体现出他本能的一面。所以一句“醉里挑灯看剑”,既体现出了辛弃疾欲上阵杀敌的豪情,另一方面其实也体现出了,辛弃疾能够上阵杀敌的本领和素养。

  所以他接着说“梦回吹角连营”,醉意中“把吴钩看了”,梦醒来听号角一片。这是什么?这是他无比熟悉的真实生活。所以苏东坡和辛弃疾固然并称宋词豪放派的两大代表,但这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苏东坡绝对写不出来,因为他没有带过兵,没有打过仗,没有这种真实的军营生活。文人想象的沙场激情,有时候大多是其实隔靴搔痒,唯有辛弃疾这样,曾经真的在沙场搏杀过的大好男儿,才能真正地领会秦王破阵乐的精髓,才能把那种博战沙场、搏击天地的豪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梦回吹角连营”,迅速回到了辛弃疾所熟悉的军营生活。

  “八百里分麾下炙”,这是在干什么?如果没有真实的军营生活体验,战场生活体验的话,这一句又摸不着头脑了。“八百里”其实指的是一种牛,这种牛的名字叫“八百里驳”,长得非常高大,非常英武。《世说新语》里说与石崇斗富的王凯,家里就有这种牛,说明这种牛是很珍贵的,可是这种珍贵的牛拿来干什么用?分给麾下烤熟,烤牛肉。

  为什么要把这么好的牛给杀了,给烤了,分给麾下食用?这是因为古人作战,在大战之前,要犒赏三军,尤其是要大吃一顿。而决战之前,为了要犒赏三军,激励勇气,这个大吃一顿一般要吃牛肉或者是羊肉,不能吃猪肉,因为古人认为猪肉不值钱。所以你看春秋战国的时候,“弦高犒师”,弦高是郑国的一个商人,就是贩牛的,遇到秦军要去偷袭他的祖国郑国的时候,一面赶快派人回国报告敌情,然后以十二头牛作为礼物,犒劳秦军,说自己是郑国国君的特使。秦军将领就完全相信,为什么?

  因为他能拿十二头牛来犒劳秦军,这是非常重要的礼物。所以同样你像春秋战国时期有位名将叫华元,他是宋国的大将,曾经半夜潜入楚军大营,劫持了楚军主帅子反,让楚军退避三舍,一时威名名重天下。但是他后来和郑国作战的时候,也是在大战之前信心满满,然后杀羊宰牛犒赏三军。但是最后分肉的时候他唯独漏掉一个人,大概牛少了一点,羊少了一点,不够了,他就没分给谁,没分给他的御者,也就是他的马车夫,司机,司机很重要的,怪不得叫二号首长。

  所以司机,没分给他肉嘛,“八百里分麾下炙”,唯独漏了他一个。结果第二天一开仗,他二话不说,驾着战车,直接冲到对方阵营里,华元还没开打就被俘虏了。看看吧,这就是一块肉引发的悲剧。所以“八百里分麾下炙”,这一句话立刻就把那种军营生活,提到一个节点的位置上来了。了解军营生活的,就知道大战在即。

  所以接着说“五十弦翻塞外声”,“五十弦”是指古代的一种瑟,有五十根弦的。所以这就可以解答李商隐的那句“锦瑟无端五十弦”,后来的瑟都是二十五弦,大家就都不理解,怎么叫五十弦?因为最早的瑟,是古瑟,它是五十弦。当然,这里的“五十弦”就泛指的各种军乐合奏。“翻”就是演奏了。“塞外声”,所谓“铁马秋风塞北”,在唐宋时,边塞曲成为军乐的一种典型象征,所以你看唐诗中就甚至把描写战争的就统称为边塞诗派。

  好了,酒喝过了,肉吃过了,军乐也想起了,接下来要怎么样?大战在即,点兵列队,所以叫“沙场秋点兵”。回头来看,辛弃疾这首《破阵子》的上片,战阵之气,酣畅淋漓。但若是只知道所谓豪放、豪情,却并不了解军营生活的话,读来其实还是隔靴搔痒。所以后人论及这首词,大多数说辛弃疾敢于突破格局,因为宋词上下两片,下片的第一句往往叫过片,也就是要能承上启下,上下应该语境、语义各不相同。所以你看像李后主那首著名的《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上片说“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下片说“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这个过片“一旦归为臣虏”,就是从“几曾识干戈”而来,但是语义和怀念故地山河不一样了,它是一个典型的过片。所以后人就说辛弃疾,敢于创新,突破原有的格局,把这个过片,写的根本没有改变上下片的语境,而且是接着上片往下写,语境、语义没有变化。“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根本没有改变上下片的语境和语义,接着上片继续往下写。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这样评价的人不知道,辛弃疾是一个真正的军人,真正的战士。

  他写这首《破阵子》不是为了所谓文学创作,而是要借手下笔,回到当年快意恩仇,报效家国的沙场生活。所以你看上来说“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是什么?这是继“沙场秋点兵”之后,出兵作战了。两句话写尽南征北战,写尽将军豪情。这个“的卢”用了的卢马的典故,其实我觉得也别有深意的,不是随便用的 。为什么不用乌骓马?为什么不写赤兔,为什么不写汗血宝马?却偏偏要说“马作的卢飞快”?

  我们熟悉三国的都知道,的卢马原来是刘表手下降将张武所有,后来张武造反,刘备平张武之乱,见张武坐骑极其雄骏,大为赞赏。赵云领会主公之意,挺枪而出,三个回合,便斩将夺马,凯旋而归。刘表看了之后,也很喜欢。刘备这时候依附于刘表,只好将此马送给刘表,但不料刘表的谋士蒯越说,此马妨主,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所以叫的卢马。就是马头脑门心上长了一个白点,所以叫的卢,说此马妨主,刘表就不敢要了。

  刘备,却不信邪,就骑了这匹马,后来蔡瑁要设计要陷害刘备,刘备从酒席中慌忙逃走,骑上的卢慌不择路,结果到了檀溪无路可走,前有檀溪,后有追兵。刘备这个时候想起的卢妨主来了,一个劲地疯狂抽打的卢,一边大叫,“的卢今日危矣,可努力”,这是《三国志》的记载。《三国演义》里头,刘备就喊,“的卢,的卢,今日妨吾!”你果然是妨主。你看《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境界大不相同,《三国演义》是埋怨的卢,然后《三国志》里刘备是激励的卢,“可努力”。的卢怎么样?一勇三丈,如天马行空,径直跨跃檀溪而去。

  所以的卢马的这个典故的寓意在哪?一般人不看好它,但是关键的时候它的本领,它的素养,它的能力,它的忠心不可小觑。所以对比辛弃疾的一生,这个典故我觉得用得就非常有深意了。首先,和上片一样,辛弃疾所说“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绝不是文人的想象,而是他的真实生活,也是他的真实本领。

  辛弃疾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是,他当年出生的时候,他出生,包括他成长都是在敌占区。辛弃疾和李清照一起被称为“济南二安”,当晚景凄凉的李易安,流落江南,写下词史上的杰作《声声慢》的时候,二十出头的陆游,大概正满心欢喜的迎娶自己的表妹唐婉。而这个时候,才刚刚十多岁的辛弃疾,因为父亲早丧,一直和心爱的祖父辛赞在一起生活。辛赞当年因为家人所累,未能南渡入宋。山东等地被金兵占领后,又不得不被委任伪职,可是辛赞一直有一颗爱国之心。

  所以辛弃疾回忆在他少年的时候,他的爷爷经常带着他登高望远,指划山河,告诉他这片无比壮美的神州大地,大好河山,如今和他们一起沦于敌手,但有志男儿誓要报效家国,收复神州。所以辛弃疾从小,虽然生活在敌占区,可是他幼小的心灵里,在爷爷的影响下,早已埋下了爱国的种子。后来等到他的爷爷去世之后,二十岁的辛弃疾立刻秘密聚集了两千人,在金兵占领区挑起了起义的大旗。

  后来他加入了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在其中担任掌书记,就相当于是秘书长,处理各种事务。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建立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消息,义军首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已经被金兵攻溃,而叛徒张安国已经带着耿京的人头到金军大营讨赏去了。手下一听这个消息,各自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这个时候就体现出辛弃疾的冷静,兵法之神奇以及胆略之超人。

  在众人纷纷狐疑之际,他却认为这个时候应该是金兵警惕性最差的时候,最放松警惕的时候,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杀叛徒张安国既有负于耿京,又无言以对南宋朝廷。所以辛弃疾以惊人的勇敢和果断,率五十多人夜袭金军五万大营。卖主求荣的张安国这时正在金军大营里头和金军主将把酒言欢,想破头也想不到,辛弃疾有这样的胆略,敢以五十人突破五万人的金军大营,这时候真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浑身是胆,直冲金军主将大帐,在金军主将和张安国都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刀斩下张安国人头,然后又风驰电掣全身而还。

  五十人对五万人,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创造了战争史上的神话。所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哪是什么文学创作?其实文学作品中的骑术和剑法,真不如辛弃疾真实生活之万一!不要怀疑这种事的真实性,其实在东西方的战争史上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比如说后来中东战争,以色列名将沙龙,也是后来的国防部长,当时只是一个小排长,带一个班七个人突入埃及军中大营,把埃及的军队杀的人仰马翻,然后全身而退。

  但能做到这样,不是光靠想的,既要有胆略,还要有水平。没那个的本事,你想都不敢想的。所以为什么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要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他和他手中的剑、胯下的马、背上的弓、壶里的酒,那是一个热血男儿的生命整体。可是辛弃疾毕竟生长在敌占区虽然功勋卓著,南渡之后,孝宗非常欣赏他,可是保守派、怀疑派却纷纷中伤,暗中掣肘。所以所谓“的卢妨主”,这种造谣和中伤大概也是辛弃疾要写的卢,而不写赤兔、乌骓的用意所在吧。可是,就像《青玉案?元夕》里所说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虽然身处肖小之辈造谣中伤的恶劣环境,可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一个真正的战士,一个真正的勇士,一个真正的将军,绝不会放下自己心中战场杀敌的使命与豪情。所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不就是辛弃疾作为一个战士的人生的使命和价值所在嘛。所以“过河!杀贼!”才是他“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才是他为陈同甫赋这首壮词的根由所在。可是最后一句竟然急转直下,竟然是“可怜白发生”。

  一直到“赢得生前身后名”,这首词都不像词,像一篇雄文,像一篇出征时的檄文,大气磅礴豪健英武,不愧是壮词,不愧配得上秦王破阵乐。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瞬间跌回冰冷的现实,于豪放之外顿生沉郁顿挫,真是大手笔。从技法上看,辛弃疾真是个中高手,最后这一句的逆转,就像我们常说的反转剧,一下让人从不断攀升而上的沙场豪情,一下子跌回冰冷现实,巨大的落差,让每一个读这首词的人,都心生无限感慨,跌宕起伏。所以辛弃疾手中的笔真如他手中的剑,轻挑剑花,剑芒微闪,便直击每一个人的灵魂。

  理想不能实现,空怀万丈豪情,谁见当年辛幼安,可怜如今白发生。这里的“可怜”,是可悲可叹,是对冰冷现实的批判,他绝不是要放弃心中的理想与壮志,因为辛弃疾在《再和陈同甫》里,就作《贺新郎》,自明心志说“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那个“到死心如铁”,那个“试手补天裂”的辛弃疾,才是男儿本色的辛弃疾,英雄本色的辛弃疾。所以我常想一座济南城,能拥有李清照辛弃疾这样的“济南二安”,该是何等的幸运!易安不朽,稼轩千古!


微信图片_20230326150405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正阳县第一实验高级中学,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