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红领:作业设计要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
摘要:(商红领: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常务副校长,教学副校长,北京市特级教师) 慧智育: 作业,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学生而言,作业一方面是学…… |
(商红领: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常务副校长,教学副校长,北京市特级教师)
慧智育:作业,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学生而言,作业一方面是学生自我检验学习效果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从理解走向应用,是学生对知识系统进一步自我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社会关系的过程。对于教师而言,作业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巩固、理解知识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也是检验自己教学效果,进行教学改进的依据,是学生互相学习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让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穿越课堂壁垒,帮助学生实现更加广泛学习的途径。由此可见,对于教学而言,作业与课堂学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中关村一小一直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研究,以课堂学习为核心,整体考虑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之间的关联性与系统性,同时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设计作业,整合零散碎片知识,建构整体知识体系。
刚刚李所长谈到的课前预习作业问题,对于一些学科的学习而言是很有必要的。以语文学科为例,尤其到了高年级,学生进入新的单元或课文学习时,需要对单元或文章的背景以及一些文字等基础问题进行处理。课文的初读、基础字词的处理、课文背景资料的搜集看上去是一个比较庞杂的内容,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这样的作业是否有价值呢?如何帮助学生减轻负担呢?
在中关村一小,课前预习是从低年级开始进行培养的,从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班级共读、亲子阅读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查阅工具书的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都是一点一点地建立起来的。到了高年级,学生对基础字词的课前处理以及文章背景资料的搜集等,早已成为一种学习习惯。课堂学习更加侧重于更有共同学习价值和思维、思想交流与碰撞价值的学习内容,更好地实现深度学习。这样的学习不但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的课前作业本身就是教师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是很有必要的,是符合学习规律的。这个学习过程本身具有迁移价值,一方面可以迁移到今后的学习中,另一方面,也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文科的学习是通过阅读进行理解、分析、判断并形成思想。因此课前需要为阅读理解、分析、判断扫清障碍,基础作业的前置是科学的学习方式。而理科的学习则是面对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构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提升素养。以数学为例,我们可能不希望学生有过多的课前学习,希望学生在课堂上面临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去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素养。同样地,面对一个问题该如何思考,如何抽象成数学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价值。课堂学习应更加接近学生真实地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同样具有很高的迁移价值,指向面对新问题的求解过程。
课堂作业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课后作业则希望打开知识大门,给学生更加广阔的探索空间。在语文与数学的学习中,我们也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追求,语文重在“读以致用,思以达情”,而数学与科学的学习则体现为“格物致知,探理求新”。
总之,作业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话题。老话题是说作业一直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新话题则指向从以知识和课时为核心的作业设计,转向以素养和单元为核心的作业设计。它既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整体性、功能性,同时要考虑学科的特征以及学科体系的整体性。同时,作业的研究如何从关注一片森林到关注每一棵树,关注不同学生的认知风格和个性差异,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
编者按
2021年7月3日下午,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教育文摘周报社承办、中关村第一小学协办的首届全国教育科普论坛成功举办。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以及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副部长廖红等与会领导对我院举办教育科普论坛、推进教育科学普及工作予以高度肯定。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袁亚湘,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谢维和等与会专家围绕“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作业”论坛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并就作业问题达成一些初步共识。论坛采取线下会议与线上直播结合方式,来自北京、江苏、重庆、山西、河北等省市的高校和中小学教师、教科研人员、家长等200余人出席了现场会议;线上直播、微信公众号等关注度达9万余人次。论坛得到教育战线和广大家长的积极响应,取得明显正面成效。
(本文根据中关村第一小学常务副校长、教学副校长,北京市特级教师商红领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首届全国教育科普论坛“多元对话”环节的发言整理,作者有修改和补充)
- «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沫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