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大学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入手,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婚姻和恋爱的看法和态度;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汇总、归纳,得出中国民航大学大学生的几种普遍婚恋观;结…… |
中国民航大学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刘诗扬
(中国民航大学,天津,IEYCAUC2020166 )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入手,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婚姻和恋爱的看法和态度;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汇总、归纳,得出中国民航大学大学生的几种普遍婚恋观;结合真实具体事例,分析不同婚恋观对大学生学业、生活、社会关系等多方面的不同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积极正确的婚恋观;并通过分析了解大学生对某种婚恋观看法的来由。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高校中,校园恋情已然十分普遍。我国在读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大约为20岁,这个年龄的大学生都已是成年人,是合法公民,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都趋于成熟。不同于中学,我国高校的校规、条例中不再对婚恋进行惩罚与禁止,校园恋情无可厚非。然而,由于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婚恋观也随之日新月异,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婚姻价值判断体系与婚姻行为的稳定性。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他们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很大程度上可以预示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因此,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入手,深入剖析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针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教育引导,提出相应对策使大学生拥有正确婚恋观迫在眉睫。
二、中国民航大学学生婚恋观调查状况
基于以上目的,我们在我校中国民航大学做了一次随机问卷调查,共有171名在校学生接受问卷调查,其中男生78人,女生93人,具体调查数据如下:
(一)学生婚恋现状:
1.感情状态:“恋爱进行时”49人,占比28.65%;“没有恋爱经历”39人,占比22.81%;“恋爱过去式”68人,占比39.77%;“有恋爱计划”15人,占比8.77%。
2.对目前感情状态感到满意的占比89.8%,不满意的占比10.2%。
(二)学生婚恋观:
1.27.49%的人会主动追求自己喜欢的人,认为主动才会有故事;17.54%的人因为害羞等心理因素放弃主动追求;54.97%的人会视喜欢的程度而定。
2.13.45%的参与者接受网恋,34.5%的参与者不接受网恋,52.05%的参与者选择看情况决定是否网恋。
3. 在对待异地恋的态度上,认为其不会长久的有22.81%,认为只要真心相爱最后会在一起的占29.82%,认为双方性格为决定性因素的占47.37%。
4. 50.29%的参与者认为结婚是必要的,49.71%否认其必要性。
5. 在恋爱多久可以结婚的问题上,选择“0-2年”的38人,占比22.22%;选择“2-4年”的92人,占比53.8%;选择“4年以上”的41人,占比“23.98”。
6. 64.33%的参与者接受婚前性行为,35.67%不能接受。
7. 参与者中127人重视婚姻双方的门当户对,占74.27%。
8. 对于结婚对象,自己较为在意的条件包括:外貌、身材、性格、兴趣爱好、学历、工作、财富和家庭背景,占比分别为:“71.35%”、“61.99%”、“95.32%”、“82.46%”、“60.23%”、“58.48%”、“46.2%”、“61.4%”。
9. 能接受裸婚的占比43.86%。
10. 84.8%的人认为维系婚姻的基础是爱情,71.35%的人认为是物质条件,31.58%的人认为是社会地位,39.18%的人认为是门当户对。
11. 谈恋爱的原因主要有7种:打发时间(23.39%),寻找结婚对象(23.98%),随大流(15.2%),有利可图(9.36%),被别人追求而不好意思拒绝(9.94%),被别人深深吸引(52.05%),可以互相搀扶而共克难关(75.44%)。
12. 在婚姻与恋爱的关系上,35.67%的人认为二者一码归一码,25.15%的人认为恋爱是为了结婚,剩下的39.18%认为恋爱注重外在,结婚更注重家庭和经济条件。
13. 9.36%的参与者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结婚爱情就变了”,61.4%的人持相反态度,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升华”,29.24%的人表示不知道,也不想结婚。
14. 在适婚年龄的问题上,31人选择18-25岁,占比18.13%;105人选择26-30岁,占比61.4%;35人选择30岁以后,占比20.47%。
15. 2.24%的人表示在婚恋中完全接受家长的意见;14.04%的人表示自己的与家长的意见各占一半;80.12%的人表示会参考家长意见,决定权在自己手中;3.51%的人选择不理会。
16. 在对自己婚恋观影响最大的因素上,参与者主要给出了6种因素:传统的思想观念(36.84%)、父母的婚恋观(47.95%)、教育(81.29%)、大众媒体(35.67%)、身边的同学(23.39%)和朋友的观点(23.98%)。
(三)学生婚恋现状呈现的特点:
1.恋爱人数多,且低龄化
调查数据显示,处于恋爱中和有恋爱经历的占比超过60%,且这两类总和中,大一占比37.43%,大二占比33.92%,体现出低龄化趋势。
2.恋爱出发点盲目甚至择偶动机不纯
(1)消磨时光,寂寞期恋爱。
部分学生的感性成分大于理性成分,在校空闲时间较多,为摆脱孤独寂寞去谈恋爱。这类学生看重的是恋爱过程本身,对恋爱的结果不太在意。享受恋爱的"现在进行时",将恋爱与婚姻分离,不谋划恋爱的"将来完成时"。
(2)随大流,过度的从众心理,为满足虚荣心而爱。
这部分同学谈恋爱不是为了寻觅灵魂伴侣,很大程度上是从众的结果。对待朋友同学等身边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爱情羡慕不已,认为自己也要有对象,或者认为在大学期间如果没人追求或追求不到对象,就是自身魅力不足、低人一等的象征,产生自卑心理。
(3)有利可图,为追求金钱、名誉或者地位而爱。
这部分学生认为在经济社会中,青春、爱情也是一种商品,可以为换取金钱、名誉、地位而付出爱情,过分看重物质条件,从而滋养出这种畸形的爱情。
3.恋爱成功率低
在调查参与者中,“恋爱过去式”占比近四成,只享受恋爱过程,忽视恋爱结果,实质上是只追求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与义务。
4.女生的恋爱比例高于男生,男生的主动性更高
处于恋爱中或者有过恋爱经历的参与者中,女生占比54.39%,男生占比45.61%。66.08%的男生选择在婚恋中主动追求,33.92%的女生选择主动。
5.婚恋观日趋开放和多元化
参与者最看重对方性格与自己的契合度,对待家长的建议绝大多数人只是参考,更依赖自己的见解。对异地恋、网恋、裸婚甚至婚前性行为都有着一定的接受程度,自己婚恋观的形成也不局限于传统的思想观念、父母和教育,更多地通过同龄人或者大众传媒获取相关知识经验。
6.恋爱利弊并存
我们对问卷结果进行了总结,发现恋爱的主要影响有五个方面:
(1)丰富交往经验:校园恋情相对纯粹,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了梦想在同一个地方学习,没有工作压力,没有社会上繁琐的竞争,在大学谈恋爱可以积累恋爱经验,不断学习、改进与对方的相处模式,充实自身思想,提升自身责任感。
(2)共同成长与提升:恋爱会使人更加长远地考虑和规划未来,会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可以两人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在空闲时间一起跑步和自习,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学业水平和身体素质。
(3)影响学业:有些情侣不是很理性,把恋爱视作大学生活的核心,从而忽视了学业的重要性。课堂上两人走神低效,课下花费大量时间约会,恋爱受挫或者出现波折,便情绪失控、无法自拔,从而影响学业。
(4)脱离群体:部分学生自我局限于二人世界里,脱离集体,疏远朋友与同学,与父母、兄弟姐妹的感情也逐渐淡漠。
(5)增大经济压力:调查结果显示,恋爱支出主要包括饮食、看电影、旅游和纪念日与节假日礼物。78.35%的参与者表示恋爱经费来源于父母给的每月生活费,“花费自己勤工俭学的钱”占比19.3%,2.35%的参与者恋爱经费来源于奖助学金。
(四)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健康、正确的恋爱观,是促进自身成长、帮助自己获得美好爱情、组建幸福家庭的基础。而错误、畸形的恋爱观,可能诱发恋爱者的非理性行为,不仅会消极影响双方的生活和学业,甚至可能对双方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伤害。
首先,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需要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制作相关短视频、微课与公众号,或者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让学生深刻理解和认识爱情的本质及内涵。使其明白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但爱情不是人生的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为爱情而活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的主宰应当是事业,只有伟大的事业对人生才具有决定意义。使学生能够始终将学业放在第一位,用正确的态度去处理学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从而充分发挥恋爱对双方成长的积极作用。
其次,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讲述典型的恋爱故事等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引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尊重、激励的角度出发,使大学生能够恰当表达爱意,遵守道德规则,对恋爱行为自律,增强对爱情、婚姻及家庭的责任感。
同时,引导大学生在恋爱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大学生谈恋爱,通过适当的消费来增进和加深感情是必要的。但是,需要把握好这个度。恋爱消费,应当在自身经济能力承受范围内,不能盲从、超前消费,把经济负担转嫁于父母。鼓励大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和努力自我提升以赢得奖学金,获得恋爱经费,并且根据自己每月可支配生活费有计划地控制每月的恋爱支出。
此外,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伴随的心理问题,及时纠正和引导其恋爱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理倾向及行为偏差。通过网上预约、讲座、访谈等形式,组织大学生进行恋爱心理咨询与引导工作。帮助大学生及时排解失恋后的心里落差,使其能够正确分析、冷静认识失恋原因,通过注意力转移等办法,释放失恋的痛苦,在失败后仍保持乐观、健康的心理。
三、结语
要正视我校大学生婚恋观包含过于开放的性观念的事实,这其实也是一种性无知和性困惑的体现。要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婚恋文化与开放的西方文化,对大学生思维观念的影响。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恋爱与性的关系,通过性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规避不健康、有风险的恋爱观念和行为。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民航大学院级创新创业项目《我校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IEYCAUC2020166
【作者简介】刘诗扬(2001-),女,汉族,河南省驻马店市人,中国民航大学本科在读,专业:法学院公共事业管理
- «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沫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