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驻师:新闻梦想从这里启航——记香港经济导报董事、总经理
摘要:路洪超(3排右5),胡素华老师(2排中间),背景为我校办公楼 作者:路洪超,男,1974年12月生,驻师1990级5班学生,现任香港经济导报董事、总经理。曾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深圳新…… |
路洪超(3排右5),胡素华老师(2排中间),背景为我校办公楼
作者:路洪超,男,1974年12月生,驻师1990级5班学生,现任香港经济导报董事、总经理。曾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深圳新闻奖一、二、三等奖,深圳报业集团社长特别奖。
金秋十月,故乡收获的季节,母校迎来了她的50岁生日,身在他乡的游子,对母校5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由衷地感到高兴!时间过得很快,弹指一挥间,我离开母校也整整30年了,但无论走到哪里,对母校良好的教育总念念不忘,对恩师们的谆谆教诲总时时挂在心间,教我好好生活,催我努力向上。回想起来,在我的新闻职业生涯中,母校驻师却是梦想启航的地方。
记不清是读驻师的一年级还是二年级时,一个周末的早上,我打开班级的收音机,从刚刚开播不久的驻马店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清脆的嗓音中,传出“通讯员路洪超报道”的声音,那一刻激动地几乎要跳起来。我忽然记起一周前,曾把家乡依托充足的麦秆资源,建设纸浆厂发展乡镇经济的事,写成一篇五、六百字的短文,试着投寄给刚成立不久的驻马店广播电台,没想到很快就播出了。之后又过了两天,编辑部还寄来一份稿件录用通知单及2块多钱的稿酬。这件事已过去30多年,每每忆起,总让人感到兴奋,或许正是这短短的一篇小稿,在我心底埋下当记者的“种子”,而母校正是这颗“种子”萌芽的基壤。
我是1990年9月入校的,在母校三年的学习结束后,又到驻马店教育学院、中国新闻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学习,期间当一名好记者的“小苗”一直成长,加之1995年教育学院毕业后,在《驻马店日报》短暂的工作经历,之后就把从事新闻工作当作自己未来的职业追求。2001年7月,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时,按当时的专业条件,就业选择面非常多,但通过市场双向选择的六个单位中,我选择的全都是新闻单位,最终决定到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工作,实现着成为一名优秀政法记者的梦想。
做记者最重要的是采访工作,懂行人都知道,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跑新闻”是记者职业的基本要求,新闻工作者不仅仅要有良好的文字功底,还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感恩母校培养我良好的运动习惯,几十年来,我一直保持着晨起跑步运动,这得益于母校的严格要求和训练,也为我“跑新闻”打下健康基础,使我工作时有源源不断的生机和动力。在我从业的28年间,我曾顶着严寒走访驻马店市洪河边的几十个村庄,采写出《洪河何时变清流》的报道,整版刊登在《人民日报》上,获得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也曾连续几夜不眠赶稿,写出5个版的《深圳镇南事件调查》,获中央政治局常委批示,对深圳公安队伍规范执法起了推动作用;之后又连续多年采访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两会,经常还会带领采访团到内地参观访问。重大采访和受邀带团参访活动,日程安排紧凑,甚至一连几天都得不到好的休息,这一切都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曾记否?校园东侧那片简陋的泥土操场,青春的脚步在那里飞扬,汗水和泪水在那里交融,我们欢呼,我们歌唱,从那里积聚着远行的力量!
母校不仅培养了我良好的运动习惯,还教会我“说话”和“写字”,记得刚入校时,教《语知》的班主任胡素华老师让每人作自我介绍,平舆人“肥”“水”不分,把“喝水”会读成“喝肥”;泌阳人“锁”“学”不分,把“锁门”说成“学门”;正阳人把“北国风光”会读成“北国轰光”。对于从农村考入城市的同学来说,那时才知道“普通话”的概念。“说话”是新闻采访的基本功,试想,如果不是当初母校教我开口学“普通话”,因为工作性质,我走南闯北,怎么能与人家交流呢?
教书法的胡晖老师,他一笔一画地教我们学写“三笔字”,那些手把手传授的基本功,至今仍刻在记忆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几十年后,我仍保持着“写字”的习惯,工作累时邀三五好友握管执笔,黑白相间,风神气韵跃然纸上,意趣横生,劳累和烦恼烟消云散。
三十年虽已过去,师范时很多老师讲课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他们或风趣幽默,或新颖别致。教语文的王胜利老师,讲授古诗词时神采飞扬,声调抑扬顿挫,总能把人带入情境,乐在其中;教数学的鲍军立老师,讲课兴致处高甜的抿嘴一笑,圆脸两边现出深深的酒窝,记忆深刻;教音乐的张昶老师,身着风衣,寒冬天穿梭在艺术楼的琴房间辅导学生练琴,师范时的音乐美学教育,今天仍点缀着我的生活。
天下中师一家亲!在我的工作中,也遇到过很多像我一样“中师”毕业“离队”教育行业的朋友,甘肃的、湖南的、广东的,大家一起谈起中师教育的经历,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仿佛讲述着一样故事。相同的学习经历,瞬间拉近了心的距离。大家感叹,特殊历史时期造就的这一特殊群体,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是最优秀的,时代变迁,但他们芳华依旧,壮心勃发,尤其是八、九十年代培养,至今仍耕耘在教育战线上的中师生,正是他们擎起了今天中国基础教育的灯塔。
母校教给我的太多太多,说不完,道不尽,使我终生受益。我的学历教育时期分成四段,驻师这三年是最基础的,但在我心目中却是最高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母校永远是我心中的“足下”,感恩母校给予我的!不论我走多远,心中永远眷恋。
祝福母校,越办越好!
- «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