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君专栏 | 玉露金风秋正好

摘要:快到中午了,我正准备做午饭,杨大哥的电话来了,“兄弟,下来一下,我给你带了些玉米来,你来取一下。” 杨大哥来了,我自是喜欢。时间久了不见,着实有些想念。我赶忙换好衣……


  快到中午了,我正准备做午饭,杨大哥的电话来了,“兄弟,下来一下,我给你带了些玉米来,你来取一下。”

  杨大哥来了,我自是喜欢。时间久了不见,着实有些想念。我赶忙换好衣服下楼,一路小跑到小区门口。一身黑色宽松的衣衫,一顶黑色礼貌,黑色圆口布鞋,杨大哥的衣着打扮,总和别人不一样,至少在他们村里没有第二个,说不上仙风道骨,也颇具大哥气象。杨大哥正从他的电动轿车里往下拿东西。

1

  一介农夫,年逾花甲,整日忙碌于田垄之间,却也有闲情逸致把自己拾掇得干干净净、打扮得风度翩翩,这让生活在城市里却总是老土着装的我有些自惭形秽,同时,我也为杨大哥人老不服老敢于追求时尚的阳光心态而感佩。

  见我来了,杨大哥把一大袋子玉米递给我,转身又从车里拎了一大捆韭薹给我。“玉米是我一早上带着露水从田里掰的,香甜软糯,十分抢手。我怕让贩子们全部买走没有你吃的,就抢先给你掰些送来。”

  杨大哥摘下礼帽扇了几扇,黑白相间却梳得一丝不乱的头发里可见细密的汗珠。杨大哥往上扶了扶时尚的石头眼镜,“你嫂子知道我给你送玉米来,就特意打了些韭薹,让我给你带来,让你蒸包子吃。”

  杨大哥大气,嫂子热情好客,每每见到他们,我都被他们的率真质朴感染。“到吃饭时间了,咱们吃饭去。”我拉杨大哥去对面的餐厅。“不吃了,台秤放在市场里检修,我去取了,回到家里,拉玉米的贩子差不多也就到了。韭菜田里还雇了七八个人打韭薹,水稻正抽穗灌浆,关键时候不能缺了水,还要安排人去添水,家里实在是太忙了,下次有空再吃吧。”

  杨大哥的八个大棚都种了蔬菜,留了几亩地种糯玉米和水稻,又和俩儿子在附近流转了一百亩田种了韭菜。杨大嫂带几个雇工打韭薹,小儿子负责捆扎包装、往冷库送,大儿子负责销售,家里除了尚小的孙子孙女,没有一个闲着。我依了杨大哥,没有再挽留他。

  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地把玉米放在锅里煮。待锅里的水开了,热气从锅盖边沿的缝隙和气孔里挤出。嗞嗞的声音响起,白色的蒸汽在锅四周喷成水汽的世界,玉米的香味随着蒸汽从锅里钻出来,在家里弥漫开来,那香味愈来愈浓,愈来愈香。

  四五十分钟后,约摸煮熟了,停火,稍稍晾一会儿,出锅。待能放上手了,随手拿一个玉米棒子,揭去一层薄薄的玉米皮,拣去一根根细小的玉米须,白色、紫色的玉米粒,闪着亮晶晶的光泽,那色泽很是诱人,同时,香甜的气味直往鼻孔里钻。我忍不住咬一口玉米,香甜软糯,又有奶香味儿,果然如杨大哥所言,难怪杨大哥的玉米被贩子们抢着购买。

2

  三伏的天气着实闷热,为了消暑,我吃掉了不少西瓜。当立秋遇见了三伏,“秋老虎”也得让几分,这时,虽说是秋的主场,但暑气似乎并没有消退的意思,整日的溽热让人觉得憋闷。而当进入到处暑,这时候,秋天的感觉才清晰明朗起来,也才真的感觉到秋天的确来到了身旁。“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尤其是清晨,虽不见轻飔拂黄叶、山山黄叶飞的秋景,但确也感到了秋天的丝丝凉意,让人自然生出穿件外套的想法。这时候,我真的佩服古人的智慧。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表示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暑气开始消退。处暑是气温下降的一个转折点。处暑,仅仅两个字,却言简意赅地道出了这个时候天气变化的情况和气温特点。

  杨大哥田里的玉米、韭菜等作物不负季节的期待,应时而生、应时而熟。走向成熟的农作物何止于此,这时候的北国,是缤纷多彩的世界,像是一个大的调色板,丰富的色彩、多姿的形态,一幅生动活泼的秋景图,是大自然呈给秋天丰厚的馈赠。

3

  看吧,向日葵宽大的叶子依然苍绿,它低垂着脑袋,背面已泛出成熟的金色;“处暑三日稻有孕”,水稻进入乳熟期,抽穗的水稻像怀孕的少妇,虽羞涩,却也满心欢喜。挂满枝头的各种水果是满满幸福的喜悦,晶莹剔透的葡萄,浅红的苹果,渐暗的红枣,一点点洇红的山楂,田间地头、果园树下,葱茏繁茂,满眼丰收的景象,空气里弥漫着粮食和水果的清香,令人陶醉。

  秋的喜悦无处不在,心情就在这浅浅的秋意里徜徉。

  秋,实实在在地到来了。浅秋时光里,选一处近水的开阔的地方驻足远眺,天空高远,秋云飘逸,秋水如镜,秋阳明媚,秋蝉的鸣声轻柔了些许,夏的躁动沉稳了许多,秋的清爽在我们凝眸顾盼间悄然而至,一年中最美好的秋高气爽的时节自此而始。好一个风轻云淡、秋光正好的季节。

  忽然记起,三十多年前,年少的我正是在这个时节离开故乡的。那一年,第一次出远门,没成想,那一去我竟也成了一生的异乡人。三十多载漂泊,乡愁似汩汩的溪流,流淌成一段清澈的眷恋。少年的脚步,从故乡的秋天出发,踏着异乡的风尘,踏碎异乡秋日阳光下树影婆娑的碎片,听见偶尔响起的秋蝉单调的鸣声,如同我孤独的脚步声;看见人家屋檐下的秋燕盘旋在最后留恋那个温暖的巢,不禁想到故乡屋檐下那窝燕子是否也有着最后的留恋。

  离家时,我盯着那窝燕子一遍遍发呆,把它们一遍遍写进眼里,留在心里;后来,伴着异乡长长的秋风,走过冬天的积雪、春天的风月、夏日的繁盛,在四季的轮回中从青葱少年走至发染秋霜,途中,一遍一遍回放那一窝燕子,一次一次温暖离巢的我在他乡异地的苍凉。

  岁月匆匆的脚步,更迭着四季的风景,我们总是被岁月推动着,走过杏花春雨,走过夏雨风荷,走过一季又一季的繁花满枝。此时,已进入处暑,我们已经没有理由怀疑我们正经历着秋天,而且秋的脚步继续向前,一步一深,一直走到与冬天撞个满怀。

  也是越走越远,在时光的无涯里,从懵懂走向睿智,从单纯走向沉稳,从青丝走向白发,从青葱走向凋敝,一路上,有播种,有收获;有艳阳,有阴郁;有变迁,有沉思;有开始,有终结。

  处暑,在我心间,可以说从来不是一个可有可无可以随便忽略了的节气,它甚至是我的一种情结。异乡多少次秋风渐起的时候,它总是在我不经意间唤醒我许多美好的怀念,尽管隔了那么多岁月的崎岖与沟壑,那些琐碎遥远的情节,依然清晰鲜活。

4

  经过夏花绚烂,我们必将走进秋叶静美。流年里,时光带走了太多太多,爱,遗憾,生命……而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被带走却只能无可奈何。唯一可做的,就是珍惜当下,坦然面对那些不可挽留的。

  就像杨大哥走在时光的河流里,他没有辜负每一度的春雨暖阳,也心安于每一次的秋风秋雨,春来时他播种耕耘,秋黄时他享受收获的快乐,飞雪时,才有闲情,一壶热茶煮酽多少寂静时光,他的人生,就像他侍弄的农田里的作物,因为不懈怠,所以生长更茁壮;因为勤耕作,所以收获更丰盈,也才更显出成熟的本色。

  金风玉露,秋光正好。还是抓住季节最后的繁华,让这一季的风景融入到我们本真的寻常烟火里,活出应有的温度,让所有的努力都收获应有的结果。

6

作者简介:

  王怀君,宁夏吴忠市利通区中学语文教师。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吴忠市作家协会理事。有作品入选《师墨飘香》。


微信图片_20230219153050


  • «
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