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郭书宣:八里桥,在时间里倒塌

摘要:你说,八里桥是普通的乡间野桥吗? 八里桥,一座小石桥一座茶庵,自古以来它就昂首挺立在嵩县——明皋——白杨——宜阳——新安的这条官道上。 官道姓“官”是公用的。古官道……


  你说,八里桥是普通的乡间野桥吗?

  八里桥,一座小石桥一座茶庵,自古以来它就昂首挺立在嵩县——明皋——白杨——宜阳——新安的这条官道上。

  官道姓“官”是公用的。古官道就按这个大体方向一直向黄河北延伸着。

  这座小石桥,离白杨树街北寨门八里所以叫八里桥。桥北五十步远的地方有一座茶庵。三间茶庵堂堂正正的坐北朝南。八里桥茶庵内的碑文记载,茶庵重修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八里桥的桥与茶庵究竟建于何时,是500年、1000年?已没任何依据核查。

1

  南杓柳——摇摇欲坠的八里桥茶庵

  白杨——宜阳县城四十华里。沿途主要有八里桥、上下王、青龙口、五里坡等主要驿站和地名。这短短的四十里路有许多口口相传的故事,它们即将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中。

  老伴说:先把她爷爷人生的最后一个故事留下来。

  那一年,中秋节前爷爷要去参加中央军的抗日队伍。奶奶屋里走到院里,院里进到屋里心里瘆得发慌,不自觉地拉了拉爷爷的衣角。爷爷朝她瞪了一下,她潜意识松了手。爷爷骑着马儿出了东寨门,奶奶紧紧地跟在马后面。

  爷爷刚上了马村岭,那匹枣红马就扭头向西马村的方向张望着就是不愿前进,四只蹄子像是钉了扒钉一样原地不动。爷爷扬起鞭子抽它的屁股,马儿还是走走停停好不容易走到八里桥南。

  爷爷下了马握着它的耳朵耳语:“我是去打小日本的,助我今日一路顺风!”马儿似乎听明白了,它仰起头张着嘴拉长了脖子,嘴巴往后拉扯着还露出了牙齿。接下来它伸着长长的脖子对着八里桥茶庵上下摆动着,“咴儿咴儿”地连叫了两声。爷爷又跨上马鞍“得儿驾” 喊出一嗓子,顺手抽了一鞭子,马儿立刻扬起前蹄双眼含着泪挪动着蹄子。

  这时一阵风吹来爷爷头上的草帽掀了几掀,刚好掉落在八里桥的石桥下。奶奶忙下去把草帽捡上来,上去抱着爷爷的大腿,她接连哀求着:”出门掉帽子一定不是好事儿,你还是改日再动身吧!”这一次爷爷笑了,他留下一句话:“家里人(女人)懂个啥?”

  爷爷骑马离开八里桥沿官道扬长而去,一下子把奶奶扔在八里桥。奶奶望着爷爷远去的背影却又无可奈何。

  枣红马真是一匹神马一个月后应验了。爷爷的部队在巩义黑石关与日军相遇,激战一天后,傍晚时爷爷不知哪里来的劲儿,接连用尖石块砸死了两个日本兵 ,然而日本的战刀却取走了爷爷的首级。那一年奶奶二十一岁,留下她唯一的孩子(我的父亲)还没有出生呢!

  茶与水注定的姻缘。

  南杓柳原始的住户卢老太特别讲究“积善”,她知道村东官道上每天车来人往好不热闹。因此,她每天早上在家里烧开水,让儿子把两木桶茶水送到八里桥。在石凳上放几个粗瓷大碗,方便歇脚的路人饮用解喝。南杓柳是个旱疙瘩遇到天大旱,村里的人连吃水还得跑到五里远的魏庄拉水吃,但卢老太在春夏秋三季从不间断在八里桥施茶水。儿子去魏庄拉水,卢老太也爱跟着儿子去魏庄。这事儿深深感动了魏庄村的戚老太太。她说:“社岭人(杓柳)欠水,这事儿就包在我身上。”以后,这两个老人争着在八里桥施茶经年不缀。时间长了茶水就入味了。两个老人一来二去戚家看卢家乐于施善人厚道,讲究伦理道德,戚老太把她的闺女心甘情愿许配给卢家的老二孩子。戚卢两家在八里桥因施善慢慢沉淀于自然,串起了姻缘。

  那些茶文化

  八里桥前不见人后不着店。听一代代老人口口相传,当年嵩县程村的北宋大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俩到长安讲学就是从明皋走过来,翻青龙口过昌谷往长安去的。途中他们在八里桥歇脚,每人还喝了一碗茶水。

  那是一条红色路

2

南杓柳——将要消失的八里桥茶庵

  1944年9月,以皮定均、徐子荣为首的“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大部队从新安过来越过青龙口,八里桥是必经之地。据村里的老人回忆,部队经过东大路时,队伍前不着头后不着尾。其中一个营曾在八里桥作过短暂停留,当兵的个个和蔼还给魏庄施茶的一位老太太留下了一袋金贵的炒面呢!

  在无风无浪的日子里;

  那天,我一会儿站在石桥上一会儿又到茶庵前轻轻落脚。望着坐落在荒野中那破破烂烂的茶庵和一地碎砖烂瓦心里就不舒服。感觉这里的草木既神秘又陌生。

  八里桥抬头望望自己,它早就缺了胳膊少了腿。尽管当年在这里也曾风光过,也多少沾了点文物的味儿,但它明白自己身上的“血水”已经不多了。所以它懂得自己的站位,当年该冲到前面时自信大方,今天该退避时默默地卧到一旁。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儿,它的心里清清楚楚。难怪过路的老人称它为古老的“江湖茶庵”。

  哦……它知道!就要离开这个世界。

  天起风了!

  天起雨了!

  太阳落入半坡山的时间正常,高度正常一切正常。八里桥的茶庵歪歪斜斜其实也正常。

  它呻吟着:“月亮不走我得走!”

3

作者简介:

  郭书宣,曾任河南省宜阳县樊村镇中心校校长。退休后先后出版了《迟到的旅行》《无愁的青龙口》共有55万字的散文集。也算是晚年生活的一种乐趣。


教师


  • «
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