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泉清专栏 | 来琦老师的课

摘要:观来琦老师的课,总感觉大有筋道,有嚼头儿。如同品一杯老白茶,咋看平淡无奇,如普通的茶没什么两样。其实,内有品质,有故事,有内涵。说白啦,礼轩的课毕竟还是课,其精彩……

  观来琦老师的课,总感觉大有筋道,有嚼头儿。如同品一杯老白茶,咋看平淡无奇,如普通的茶没什么两样。其实,内有品质,有故事,有内涵。说白啦,礼轩的课毕竟还是课,其精彩之处在于“人”的因素,把“人”做“活”了。如同酿制老酒,添加了许多配料之后,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窖藏,就成了浓香醇厚、清冽可口,蕴涵四季风光的佳酿。

  品老白茶,开头儿是苦的。对某些人来说,简直苦不堪言,饮茶成了遭罪。但,一旦喝上几天,慢慢就升腾起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再品几天、几月、甚至几年,你突然发现:小小的茶叶背后有气候,有风月,有内涵,有涵养,有四季,有故事,有略带哲理的“回甘”,是深谷幽岚的高洁兰花,是灿烂阳光下的明净溪水,是人间四月天的纯净烟火气。

640

  偶遇老白茶,是缘;与礼轩相识、相知、相恋也是缘。缘是丝、是线,牵系着我认识了孙镜峰、边春霞两位校长,还有来琦、苗苗、许玉等众多年轻教师。他们都信奉大单元,在礼轩跟随孙、边二位大师修行。

  为了一个约定,5月19日,我们一行83人,迎着朝阳,乘坐大巴车,行程4个多小时,来到礼轩,观来琦老师的课。

  这是一节怎样的课哟?

  来琦者,济南礼轩小学入职不足三年的小姑娘,经过大单元“洗礼”不足两年的新兵,却上出了“老白茶”的味道。

  课题为“话说中国”,咋一看,老虎吃天。细思,属语文拓展类课程,其课型有点类似“口语交际”,属该校“演讲”系列校本课程,一节以展示为主的普通课例而已。

  本节围绕“新闻发布”这一主线,构建设计了三个教学任务:

  一是礼轩主播应具备的条件。换句话说:优秀小主播必须具备哪些核心素养?

  二是礼轩之声训练场——学生围绕“经济、民生、生态、教育、交通、旅游、农产品”等诸多主题,开启了项目化专题——“学习+展示”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究过程。这一过程,恰恰促成了“听说读写思”语文双基目标的训练与达成。

  三是巧借新闻发布,让学生感同身受“家国情怀”方面的教育,助推生生、师生互动,震撼身心,拷问灵魂,深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

  三个任务,有轻重,有缓急,有阴阳,有显隐,有讲解,有独学,有合学,有展示,有纠错,有……倘若把这节课比作人体的话:任务一属骨骼,是基础,是框架,也是“新闻发布”之“规矩”。每个项目组播报的好坏优劣,评判的依据就是任务一这个标准。

  任务二是血肉。它最丰满,最新鲜,可触可感,也是一般老师眼中有、心中有的大存在。它是课堂的主干,也是课堂最重要的部分。因它的存在,才有了这节课的秉性。有人说,它是阳光下的花朵,更是百灵鸟的歌声。看得见、摸得着,是货真价实的真性情。

  骨骼是形,血肉为性。性行合一,有模有样的体形就齐备了。

  任务三是灵魂。虽说一般老师看不到它的影子,但它的确融进了课堂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是课堂的遗传“密码”,更是个性化的“身份证”。是来琦备课的主旨,课型确定的依据,还是课堂流程的方向。

  形、性、魂三者,鬼斧神工地巧妙融合,人就“活”了,也就有了欢声笑语、任务竞争、比学赶帮等诸多节奏之美,律动之美,语言之美,学品之美。

  “大单元”下的礼轩课堂有许多讲究。行家里手可以看出:这种讲究相当精致、丰富。如同皇宫中的御厨,看似简简单单一道“清水白菜”,其背后不知要经历多少工序,多少熏陶,多少日月。有太多文化、故事在里面。

640 (1)

  大单元扎根课标,是基于课标之下的大概念、大主题、大任务。大任务之下,应有许多主题,围绕主题,语文学科就有识字、阅读、观察、演讲、标点、表达等诸多小任务,这些“小任务”就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一条条设计线,仿佛工业厂房里的流水作业,“线上”的每个点,就成了基于宏观构建与微观设计的一个个“产品”。

  教师的工作就是去紧贴学情做课程,做每条“线”上的系列课程。

  这样的课程是连续的、一致的,有梯度的,循序渐进的。当然,线与线的纵横交错,让老师无所适从,眼花缭乱。其根本原因在于课标、教材、学情解读不到位。

  坚持国家教材校本化解读是对的。也是任何学校、任何教师都绕不过的“坎儿”。有人说,如果把课程比作食品的话,原汁原味的教材文本就是半成品的面粉、调料。教师校本化解读,就是对这些“半成品”的“煎炸炒煮”。大厨烹饪成美味佳肴,庸妇烹饪成猪狗食物。不做校本化解读,难道逼迫孩子生吞面粉、调料不成?

  课标解读、教材解读、学情解读、单元组织中心等诸多环节,被称为大单元的“宏观”,犹如多维的“大宇宙”。而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课时评价等诸多环节,则是“微观”的一事一物,被称为“小宇宙”。

  没有“大”,就无所谓“小”。没有“小”,也就无所谓“大”。大中见小,小中有大。有时候,也可比作象征阴阳的手面、手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存,辩证统一。

  看来琦的课,老师明了的是“微观设计”。至于宏观构建是隐含在背后的。这就是大单元设计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历春播、夏长、秋收、冬藏四季轮回的,它是沿着预定的几个任务线,坚定不移,历经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小课”——千锤百炼出来的。通常所谓的“做课程”,就是这个道理。

640 (2)

  观来琦的课,发现它是孩子的课,是孩子个性张扬,展示才华的课,也是项目化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课,还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

  来琦老师做的不外乎是激励,激励,再激励;引导,引导,再引导;点拨,点拨,再点拨,仅此而已!

  来琦的课,语言极少。但,每次发声都能恰中肯綮,直击要害,振聋发聩,恰到好处。这,源于大单元的无穷魅力。

  有人说,教学不是教书,应叫项目化导学更准确。“名分”无所谓,关键是当老师的能否组织学生,把尊重放在第一位。有了尊重,孩子方能放开手脚,迸发内部活力,进入预定的、“起承转合”的、“我要学”的状态。孩子各自拥有明确的任务、分工,依托小组的、班级的、老师的力量,焕发集体智慧,彼此影响、互相感染,共同走向一个个“小成功”之彼岸。

  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忙起来,让教师导起来,让氛围热起来,让效率高起来。这么多的“起来”,才是大单元的精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来琦课堂有玄机,礼轩修行大智慧。

  爱礼轩,

  爱来琦的课,

  爱上大单元——

  此生无悔!

640 (3)

  作者简介:

  梁泉清,山东省东明县第九小学语文教师。与书结缘,神安、心安、教安。曾作自嘲诗——“写作教书吃饭,粉笔讲台黑板,师生朋友习惯。永不自满,挑战自我非凡!”有作品入选《师兴旷远》。


微信截图_20230515180425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