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悟 | 颜宝玲: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每个人最重要的事情

摘要:因为疫情,2020年的寒假一再延期。五月初复学后,我继续踏上赴卢支教的征程。网课归来,我感觉学生两极分化凸显。 有一部分学生无论是网课还是复学后的线下课,他们都始终如一……

  因为疫情,2020年的寒假一再延期。五月初复学后,我继续踏上赴卢支教的征程。网课归来,我感觉学生两极分化凸显。

  有一部分学生无论是网课还是复学后的线下课,他们都始终如一地认真努力,这一类学生是我们最乐意看到的;有一部分学生自觉性差,家长监管也不力,网课几乎放羊,但复学后他们奋起直追、进步很大,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还有一类学生网课完全放羊,复学后继续放飞,这一类学生最让我头疼。

  这样的学生班里大概有五六个,他们几乎完全放弃学习。放弃学习,并不等于他们放弃活动。他们课堂上以说话捣乱为主,影响整个班级。我反复提醒、私下多次做思想工作,有时候他们实在嚣张我也会略施惩戒,但几乎不奏效。甚至这几个不学习的学生还有抱团儿的趋势,这给我的课堂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

  他们才上七年级,十三四岁,正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好时候。看到他们这么早放弃学习,我实在于心不忍。正面工作做不通,我和我的支教队友李淑瑜老师趁着周末的留守时光,走村入户,先后走访了这几个家庭。

  网课期间,我们这个班的班主任武老师走访过班里大部分家庭,有的家庭甚至走访两三次。她很无奈地发现,孩子网课出问题,很大程度缘于家长的失职。对此,我们也深有同感。

  透过家庭,孩子的很多问题清晰可见,但我们也产生深深地无力感。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享受过家长亲自骑摩托车来接的待遇;也经历过无论父母如何声嘶力敲门,孩子始终闭门不出的遭遇;我们看到有的家长为了孩子专门选择留守在家的支持;也看到因为各种原因,家长缺位监管,任由孩子在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飘荡的家庭……

  孩子出问题,有些家长不是积极配合老师督促孩子,反而帮助孩子撒谎、圆谎;有的男孩子住得极偏僻,家里很贫困,父母累死累活却舍不得让孩子做事、舍不得让孩子吃苦,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包办,结果孩子天经地义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需要做,包括学习;不少男孩儿的家长认为,不管自己多辛劳,只要帮孩子攒到钱盖房买房,孩子将来能顺利娶到媳妇,就算是对孩子尽到责任和义务……

  以前我们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责任心。在山里支教一年多依赖,我看到的很多事实可能正好相反。

  限于自己的眼界,这里越是家境不好的家庭,家长越觉得不能亏了孩子,他们把正常的教育当成吃苦,并以让孩子吃苦为耻。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习惯了伸手讨要,缺乏感恩心理;更要命的是,他们的责任心几乎为零,缺乏对自己负责的人生态度。

  还有一类孩子的情况很特殊,他们就是我们常说的留守儿童。

  比如我们班的小Y。自幼小Y的家人都在外务工,她常年跟年迈的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她是全班住得远却唯一没人接送的孩子;周末在家,她要拾柴、砍柴、做饭;农忙时还要收庄稼;她会煮汤、蒸卤面,快学会蒸馒头……

  她基础特别薄弱,连拼音、汉字书写都不过关。纵然基础如此薄弱,她从没给我们添过麻烦,却总是给我们带来温暖。她会在我没去食堂吃饭时,悄悄在我桌上放一包方便面;年前,她一再担心我们支教老师一去不复返;网课时,她几乎每天都会主动找我视频打卡背书,一而再再而三询问我们何时会来;支教复学后,一见面她会紧紧把我拥在怀里……

  这学期复学后,几乎每个周末她都要给我带点小心意,有她摘的樱桃,有她外婆炸的春晖鱼(其实是一种野菜),还有她自己动手做的饭菜,还有端午节的槲包,还有自家果园种的水果……

  上周日返校时,不知道她从哪儿得到消息,得知李老师已被抽调到八年级,以为我也不教他们了,她气得把从家里给我带的饺子扔了,还一夜难过得没睡踏实。

  这样的孩子懂事到让人心疼。上周某天上午上课时间,我发现她不在班,学生们说她回家了。原以为她大概是生病了,课下仔细打听才知道她夜里做了噩梦,心里难过坚决要回家。后来,我才了解到,上学期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缘由,她居然有过割腕自杀的举动。

  家庭关爱的匮乏给这个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我们难以想象,这么善良懂事的孩子,也许未来一生都要在治愈童年爱的缺失与创伤中度过。对于这样的孩子,除了给予关爱、温暖和祝福,我能做的真的很有限。

  所以有人说,如今贫富差异的本质是教育的差异。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理念,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的复合型人才时,我发现:在我支教的这个闭塞的山村里,固然有关注教育关注孩子成长的家庭,这些家庭的未来是可期的;有些人家却走起若干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还有些人家大人常年在外打拼,把幼小的孩子扔在老家,让孩子在隔代抚养中胡乱生长,甚至是自生自灭。

  作为一名支教老师,对此我有深深的无力感。李嘉诚说,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带来的缺憾。别的事业失败了都可以重来,唯有在子女教育上,你只有一次机会。对此,我深以为然。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家庭教育最重要也最关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世界观形成至关重要,这是学校和老师代替不了的。

  作为家长(尤其是父母)要关爱不要溺爱,要管教不要放任,要言传身教,不要表里不一。同时,要密切配合老师,家校合作、齐抓共管。特别是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老师更多的教给孩子文化知识。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人的道理、坚强的意志,很多时候要靠父母去培养,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

  更何况,即使老师有心管理教育孩子,如果这个孩子背后站着一对熊家长,老师往往也是有心无力。事实上,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

  今天看到一句话:“给孩子买房买车,让他们享受,那不是什么本事。能培养出让父母享受,给父母买房买车的孩子,那才叫真正的能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好的家庭教育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知道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以后遇事才知道坚持珍惜,美好的未来是靠现在拼出来的。

  同时,我强烈呼吁广大留守儿童的父母,但凡有一口饭吃,都不要把孩子丢在你看不到地方。他们身体与心理都在成长,在他们最需要爱和陪伴的时候,对他们不管不顾,可能会给孩子的童年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痛。

  一个人的童年特别重要。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疗愈,不幸的人可能一生都在疗愈童年。而一个孩子美好的童年是靠父母去创造的。实上,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我们每个人最重要的事情。我是教师,亦是家长,愿与天下父母共勉之。


4

  作者简介:

              颜宝玲,郑州市第六十三中学语文教师。郑州市优秀班主任,郑州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郑州市教育局学术技术带头人,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当选河南教师读书会优秀会员。坚信真正的诗和远方,源于内心对生活的热爱。有了这份热爱,过好眼前的苟且,生活就是诗和远方。


  • «
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朤朤 / 陌语 / 沈晓沫
● 发布 : 娜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语参家园 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