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寨镇第一实验小学与正阳县第一实验学校联合教研活动
摘要:金秋时节,天高气爽,诗意在每一缕清风中流淌。校园里,金黄的树叶如翩翩起舞的蝴蝶,为大地铺上了一层华美的地毯。在这充满诗意的季节里,由熊寨镇第一实验小学举办与正阳县…… |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诗意在每一缕清风中流淌。校园里,金黄的树叶如翩翩起舞的蝴蝶,为大地铺上了一层华美的地毯。在这充满诗意的季节里,由熊寨镇第一实验小学举办与正阳县第一实验学校携手合作2025年的秋季教研活动,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9月19日上午,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熊寨镇第一实验小学的教室,三(2)班的语文公开课《听听,秋的声音》正在进行。从正阳县第一实验学校前来授课的老师正在我们的教室里,学生们坐得笔直,眼神专注,后排还坐着前来观摩的老师,整个空间都沉浸在安静而期待的氛围中。
情境导入:用声音打开秋天的门
老师走上讲台,没有直接翻开课本,而是轻轻拍手,模仿落叶飘下的声音:“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学生们侧耳倾听,小脸上露出好奇的表情。“是树叶掉下来了!”一个男生小声回答。老师笑着点头:“对,这是秋天的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听听更多秋的声音。”
文本互动:在问答中感受语言美
讲解课文时,老师让学生分段朗读,每读完一段就抛出问题:“‘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这里的‘道别’是什么意思?”学生们纷纷举手,一个女生站起来说:“是黄叶和大树说再见。”老师追问:“如果你是黄叶,会对大树说什么?”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说“明年春天我再回来”,有的说“大树妈妈再见”。
小组合作:用文字记录秋天的声音
进入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分成4人一组,围绕“你还听到过哪些秋的声音”展开交流。老师走到各小组中间,弯腰倾听,时不时点头或提问:“你们觉得秋雨的声音像什么?”一组学生讨论后,派代表分享:“我们觉得秋雨滴答滴答,像小闹钟在提醒小动物过冬。”
讨论结束后,学生们拿出练习本,把想到的句子写下来。教室里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每个孩子都专注地书写着自己的“秋之语”。
整堂课下来,师生互动自然流畅,学生们在听、说、读、写中感受了秋天的美,也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后排观摩的老师和不时点头,记录着课堂上的精彩瞬间。
接着,正阳县第一实验学校的姚老师带领我校二(1)班的孩子们学习《井底之蛙》这篇寓言故事。姚老师引导孩子们通过肢体语言形象体会“无边无际”的寓意,深刻的感受到见多识广,则心境远大,海阔天空。
姚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以趣味情境导入,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理解青蛙与小鸟的对话。课堂中,老师巧妙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白“眼界决定认知”的道理,还借助图文教具帮助低年级学生直观感受“井底”与“井沿”的差异。整堂课互动性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既落实字词教学,又渗透哲理,实现知识与思维的双重提升。
通过学习本课,孩子们能够自己讲述坐井观天的含义,知道青蛙的观点是错误的,做人不能像青蛙一样,目光狭窄,所见有限。应该像小鸟一样,做个视野开阔、见多识广的人。
课后,两位老师结合自己的课堂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环节设计、实践操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反思。正阳县第一实验小学的朱校长也为我校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为我校的教学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张校长最后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他强调,青年教师要有大单元意识,立足于单元整体进行教学,注重知识点的前后衔接和学生素养的提高,坚持备教学评一体化,并对课堂中教师的思维意识广度与深度和评价意识的多元、多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高年学科梯队建设的期许。
课课用心,课课精心。教无止境,学亦有益。本次组内教研听评课展示活动不仅会为大家奉上一堂异彩纷呈的教育盛宴,更会带来新课标、新理念、新方向,有效架起教师间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全体教师感受到携手前进的温暖和凝心聚力的力量。此次活动,无论是执教老师还是听课老师,都在交流中拓展了思路,在研讨中汲取了经验,在反思中获得了成长。好的课堂离不开高质量教研,今日我们借教研之风,一展熊寨镇第一实验小学风采,明日我们将继续精湛教学技能,筑梦笃行!
- «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时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