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第三届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科夏令营

摘要:7月18 日第三届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科夏令营开营 开营仪式结束后 来自全省各地各学校 近400名高中学生 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 奔赴全国各地 在实践中锻炼能力 在行走和实践探索中 提升学……

7月18

日第三届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科夏令营开营

开营仪式结束后

来自全省各地各学校

近400名高中学生

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

奔赴全国各地

在实践中锻炼能力

在行走和实践探索中

提升学科素养


7月19日至24日

记者

也多路跟进

实地感受

本届学科夏令营的丰富多彩

↓↓↓

  青春砺学,知行合一

  ——第三届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科夏令营综述

  “以前就关注过宇通客车,觉得特别厉害。没想到参加此次学科夏令营,还能走进相关企业的研发中心,了解到这么多汽车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很震撼!”7月23日清晨,空气里还弥漫着雨后湿润的气息,第三届河南省普通高中化学学科夏令营的营员一起走进宇通试验中心,开启了一段关于新能源电池的奇妙探索之旅,来自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的李金钊同学激动地告诉记者。

  这个场景只是第三届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科夏令营的一个缩影。这个暑假,在省教育厅的全面安排下,全省共有近400名高中学生,分别参加物理、化学、生物、数学、信息技术、语文、历史7个学科的夏令营。各学科夏令营营员在承办学校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奔赴全国各地,在行走和实践探索中提升学科素养。

1

  7月19日至24日,记者对各学科夏令营进行跟访,实地感受本届学科夏令营的丰富多彩,见证学生的收获和成长。

  组织实施系统化,目标更清晰,准备更充分

2

  “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习实践中,保持好奇心、创新力,不断发现新知、探索未知,遇到自己感兴趣却又无法理解的难题时要‘多问一句为什么’,要善于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7月18日,在第三届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科夏令营开营仪式上,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林亚分别为各学科夏令营授旗,并对即将奔赴各地的营员提出殷切的希望。

  从2023年的4个学科到2025年的7个学科,从2023年的200余名学生到2025年的近400名学生……我省普通高中学科夏令营工作的开展,不只是量的变化,更是质的提升。在逐年的探索中,我省不但发挥了省一级学科在全省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更充分发挥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在科学普及和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了高中与高等院校协同育人,共同培养未来发展需要的拔尖创新后备人才。

3

  记者在跟访中也注意到,我省普通高中学科夏令营形成了一定的经验,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有效路径。开营前,各承办学校积极与高校沟通,提前准备活动预案,将一切工作做到前面;定制营员手册,印发活动方案,细化夏令营团队组织与管理。开营后,各承办学校积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成立学生小组,并精心准备包含学科主题的“营员礼包”,开展团建破冰活动;耐心叮嘱安全、纪律、观摩学习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准备应急医疗物资,配备专业医疗团队,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特别注意饮食安全和极端天气,做到活动有方案、应急有预案、责任到个人,并加强与学生家长、省辖市教育局的沟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确保师生在夏令营期间的安全。

  今年的学科夏令营还成立了评价小组全程跟访,通过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了解夏令营开展的相关情况和问题,为未来的活动开展提供改进参考,齐心协力把学科夏令营打造成为我省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亮点。

  据了解,今年的7个学科夏令营分别由相关高校和具有相关省一级学科的高中学校组织实施,其中物理学科夏令营由河南省实验中学承办,化学学科夏令营由郑州大学、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分别承办,生物学科夏令营由河南师范大学承办,数学学科夏令营由郑州市第一中学承办,信息技术学科夏令营由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承办,语文学科夏令营由安阳市第一中学承办,历史学科夏令营由开封市第25中学承办。

  夏令营项目主题化,活动有重点,行动有方向

  “为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营员的化学素养,我校以‘探秘未来新能源电池’为主题设计行动路线,让营员通过为期7天的沉浸式科研实践与前沿探索,为未来化学拔尖人才成长播下火种。”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化学学院院长臧双全说。

11

  记者在跟访中看到,化学学科夏令营围绕主题,专门设置了学术报告、文献查阅研究、实验操作、产业调研等环节。营员不但听了专家学者关于超分子化学、电化学等前沿领域的学术报告,还聚焦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制备、表征、性能测试和回收利用,开展文献查阅和实验探究,体会到了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和趣味性。

12

  另外,由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承办的另一路化学学科夏令营走进西安交通大学,开启了以“探秘可降解材料”为主题的化学探索之旅。从严谨细致的实验安全培训,到“化学与人类文明”“全球塑料污染危机科普”“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化学基础”等的宏阔视野,再到“探秘可降解高分子材料”项目式学习,以及个人“减塑行动计划”的科学研究,让营员体验到将书面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乐趣。

  活动项目式、主题化,是本届学科夏令营的一个显著特点。

4

  “项目式、主题化的最大好处是,能让营员围绕一个重点,进行深入学习,展开深入探究。”安阳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徐珍玲说。由该校承办的语文学科夏令营以“文字溯源,文学沁心”为主题,立足“殷墟甲骨文”这一中华文化新地标,让营员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馆等,学习甲骨文操、进行甲骨文契刻,并邀请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黄德宽等著名学者、教授为营员解读文字的演变,让营员站在中国汉字文化的高度,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其文化自信。

  “为了能让此次夏令营收获满满,我们提前要求学生根据既定路线自主查阅资料,掌握周、秦、汉、唐4个朝代在西安(或周边)建都的基本情况,知晓秦统一六国、张骞出使西域、西安事变等与西安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熟悉西安历史上留下重要印记的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贡献。”历史学科夏令营带队教师、开封市第25中学教师刘坚告诉记者。

5

  记者了解到,历史学科夏令营此次以“漫步十三朝古都,探寻华夏文明根脉”为主题,带领营员走进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了解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特点,欣赏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近距离观赏气势恢宏的兵马俑军阵……提升营员历史学科的探究能力、史料分析能力。

  “数学学科夏令营的主题是‘生活中的数学’。特别是听了山东大学谭蕾教授的讲座《我们身边的图论》,我觉得很有针对性。她用贴近生活的例子告诉我们:在看似无序的世界中,数学总能找到秩序的蛛丝马迹。很多小学的数学知识都能解决复杂的生活问题!这样有主题地进行学习探究,让我们受益匪浅。”范县第一中学学生高圣博谈到感受时这样说。

6

  学习研究专业化,收获的是知识,提升的是素养

  7月19日晚饭后,信息技术学科夏令营的营员紧锣密鼓地进入研讨状态。记者看到,50名学生首先接受课程老师对“AI+生活”“AI+绘本”“AI+数字人”“AI+音乐”4个领域内容的讲解和说明,然后依据兴趣特长自由选择其中一项作为自己的学习方向,同一方向五人组成一组,进行头脑风暴,共同创意协商,定下2~3个具体的创作方向或想解决的问题,作为接下来一周的研究课题。最后,每个小组推举发言代表分享本小组的课题方向和创新想法。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热切表达,现场热烈的学习探究氛围,充分体现了我省高中学子昂扬的精神风貌。而这样的研讨,在为期一周的学科夏令营中,每天晚上都会进行。

7

  据了解,信息技术学科夏令营在开展活动当中,通过沉浸式实践引导营员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通过“选题论证—问题拆解—技术攻坚—成果凝练”的全链条科研训练,鼓励营员运用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工具探索实际问题,形成具有学术价值的研学报告。

  今年,各学科夏令营“理论+实践”的课程设计,让营员的学习研究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在山东大学冠辉智能数学实验室里,数学学科夏令营的营员分组上手操作,通过扩展现实(XR)技术创设的虚拟环境,亲身感受几何世界的神奇。外接球的直观构造、圆锥曲线的立体呈现、莫比乌斯环与克莱因瓶等拓扑结构的奇妙视觉,原本抽象的数学概念在指尖变得清晰、生动。许多营员兴奋地表示,数学原来也能“看得见、摸得着”。

  “精密的科研仪器有序排列,研究人员专注投入的工作状态让人印象深刻。我们通过近距离观察实验流程、聆听专业讲解,不仅直观了解了科研项目的开展逻辑,更深刻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与追求真理的科研精神,为自己后续的学习实践积累了宝贵的认知素材。”物理学科夏令营营员、河南省实验中学学生孙源蓬在西湖大学的这几天,用他的话说“收获颇丰”。

8

  学科夏令营期间,西湖大学为营员设置了丰富有趣、实验性强的活动内容——专家讲座,潜移默化中传递科学魅力;力学、热学、电磁学探究实验,提升营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参观体验实验室,了解物理学科的先进技术;成果汇报,让营员在分析整理中展现实践与理论的学习成效。

  “起初担心掉队,但在老师幽默地讲解中,我们渐入佳境。双腿的酸痛、汗水的浸透,最终也化为了无以言表的成就感。”在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学科夏令营营员、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学生孙艺菲一边紧跟队伍一边向记者说起自己这几天的收获。所有营员伴随被阳光撕开的浓雾,走进沉睡的山林,自蜿蜒的石阶一步步深入密林,在这片自然秘境中发现、采集并识别丰富的植物类群,感受森林的“呼吸”,在石块下、树梢间、花丛中观察蹦跳的青蛙、具有再生奇能的涡虫、形态各异的蜻蜓、穿梭的猕猴,还有马陆与甲虫。

9

  生物学科夏令营带队班主任、河南师范大学教师薛稳飞说:“此次学科夏令营,既让我看到了同学们对自然的好奇与热爱,也让我对‘引导者’这个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生物世界里没有标准答案,同学们的成长也是如此。尊重他们的节奏和兴趣,增强他们的学科素养 ,比让所有人都记住同一个知识点更有意义。”

  时间过得飞快,各学科夏令营也都迎来了结营时刻,记者从营员的交流中、成果汇报中明显感受到,为期一周左右的学科夏令营,不仅让这些学子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技能,还让他们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感受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有许多学生说,参加了这次学科夏令营,更加坚定了他们未来投身科研的决心。

10

  “新时代需要注重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不能让学生整天待在教室里,一定要让他们走进实验室、走进大自然。省教育厅策划组织的学科夏令营非常好,让有天分、有潜力、有志趣的学生在实践中认知自我、拓展自我,进而脱颖而出。未来,希望有更多高中学生通过学科夏令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坚定理想信念,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已连续带队承办三届生物学科夏令营的河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广文对记者说。


微信图片_20241223100034


  • «
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时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