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乡愁

摘要:童年的乡愁 新昌县鼓山小学六(8)班上官芷涵 指导老师:张炎 我的童年,是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中,在故乡那条小溪边,晕染开的一幅水墨画。 爸爸妈妈总在城里忙碌,我便成了爷爷……

童年的乡愁

新昌县鼓山小学六(8)班 上官芷涵

指导老师:张炎

  我的童年,是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中,在故乡那条小溪边,晕染开的一幅水墨画。

  爸爸妈妈总在城里忙碌,我便成了爷爷奶奶的“小尾巴”。嘴馋时,我从不去缠外婆,只敢怯生生地拉着奶奶的衣角,眼巴巴望着杂货铺——倒不是外婆不疼我,只是在我心里,爷爷奶奶的纵容,是童年最安心的底色。

  村头的小溪,是我和小伙伴们的快乐秘境。溪水浅浅的,只到脚踝,清凌凌的,能瞧见几尾银灰色的小鱼在鹅卵石间穿梭,那鹅卵石被水流磨得光溜溜的,踩上去像踩着云朵。我们脱了鞋,“啪嗒啪嗒”跳进溪里,小手在水里胡乱一捞,溅起的水花惊飞了岸边的蜻蜓。如今旧屋拆了,可只要闭上眼,那溪水的凉意、小鱼的机灵,还有小伙伴们的笑声,就又在耳畔鲜活起来。

  奶奶的厨房,永远飘着我最爱的味道。她总说外面的吃食“不干净”,于是番茄炒蛋的酸甜、葱花面条的喷香,都成了她亲手雕琢的美味。她的手掌有些粗糙,却能变出比街上还便宜的惊喜——我馋零食了,她就用糯米做香甜的米糕;我想要新裙子,她便牵着我去集市,让我在花花绿绿的布料里挑拣,再连夜缝出带着碎花的裙摆。

  爷爷的背是我专属的“登山梯”。他总抱着我往山里走,林间的鸟儿唱着脆生生的歌,风穿过树叶的沙沙声,和爷爷的脚步声叠在一起。后来我才知道,他那不算宽厚的背,曾为我扛过多少个被蝉鸣唤醒的午后。

  可我终究是长大了,书包里的作业多了,再没功夫天天往小溪边跑。只有在梦里,还会听见溪水叮咚,看见奶奶在灶台前转身时,鬓角的碎发被炊烟染成金色……

  【点评】作文以“童年乡愁”为线索,细节刻画尤为动人。小溪里的游鱼、鹅卵石,奶奶厨房的烟火气,爷爷的登山背,这些具象的场景让乡愁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文字细腻且富有画面感,将祖孙情与故乡意融于一溪一饭之间,于平淡处见深情,是一篇充满童真与温情的佳作,尽显六年级学生对生活的细腻感知与文字表达力。

  • «
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 发布 : 时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新昌县鼓山小学,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