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习俗
摘要:家乡的习俗 正阳三小六(2)班王诗晗 指导老师李海平 咿呀学语的小孩子,能做饭洗衣的大孩子,白发长须的老孩子,提到春节,谁的内心不会被盼望和兴奋所充斥呢?想起在家乡春节…… |
家乡的习俗
正阳三小 六(2)班 王诗晗
指导老师 李海平
咿呀学语的小孩子,能做饭洗衣的大孩子,白发长须的老孩子,提到春节,谁的内心不会被盼望和兴奋所充斥呢?想起在家乡春节的件件趣事,谁的内心不会热血沸腾呢?
春节那几天无疑是我们家乡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了。年幼的孩童在院子里追逐打闹;年长一些的孩子正忙着帮家人一起贴春联,挂福字,剪春花,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也都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赶回了家乡,和家人团聚;老人们也没闲着,正为孩子们准备着各种美食呢!瞧,那油滋滋的腊肉,那银亮亮的鱼干,热乎乎的年糕,那香喷喷的蒸鱼,那辣辣的香肠……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就有过年包包子的习俗,象征着在新的一年,每个人的生活都能“蒸蒸日上”。等面发好了,我们一家人便开始分工合作,做馅的做馅,揉面的揉面,妈妈和奶奶的手最巧,负责包包子。肉包、菜包、糖包、红豆包、粉条包……这么多的馅该怎么区分呢?我们当然自有妙计,我们会煮一锅粉红色的苋菜汤,点在不同馅料的包子上:肉包点一个点,菜包点两个点,糖包点三个点……这么没有技术含量的活是我最拿手的了。我将它们点上红点,放上蒸笼,没过多久,满院子就都飘荡起了包子的香味。邻居家的几个小孩也被吸引到了我们这儿,和我一起眼巴巴地盼着包子开笼。仿佛过了一个世纪之久,肉包终于蒸好了,我们一拥而上,从蒸笼里拿包子吃。但我们没有预料到它有这么烫手,手都被烫得通红,却也不肯撒手。过了一会儿,糖包也蒸好了,我又赶紧拿起一个热乎乎的糖包往里嘴里塞……等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我已经打起了饱嗝,什么都吃不下了。
吃完饭,我和弟弟妹妹们一起在门口燃放许多小炮,从最初的小炮到最后的烟花爆竹,我把这些美景都收在眼中。
家乡春节的习俗不仅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也是家家户户分享快乐的方式,更是一种阖家团圆的幸福。
- «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发布 : 木易
● 编辑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