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伟专栏 | 赛 课

作者:王宏伟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河南站2023-11-16 09:34

  中心学校将在教师节表彰一批优秀教师。评选全镇体音美优秀教师时,其中一位音乐教师引起我的注意。

  她去年参加区合唱队在全国比赛中获奖,还获得省优质课二等奖,市优质课一等奖。一名乡村教师,获此成绩,实属不易。赞佩之余,忆起那年春天参加赛课的点点滴滴,心中依然温暖。

1

  大约是1999年春,一天,接到学校领导通知:认真准备一节历史课,一周后参加全区优质课比赛。对我来说,这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心里既兴奋又紧张。

  工作5年了,莫说没有参加这样规格的比赛,压根就没听说过。——也许是自己太憨实,孤陋寡闻;也许是上级确没组织过比赛,也许还有其他缘故,谁知道呢!

  那时候,作为农村教师能有这样的学习交流机会实在难得。我明白这不仅仅是个人荣誉问题。此事马虎不得,必须全力以赴!

  接受任务后,我立马投入紧张而有序的备赛。

  先是选课,按照上级要求参赛课随教学进度而定。据此,我选了《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一课(当时初二历史课本中有这节内容)。

  接着,仔细研读教学大纲(相当于现在的《新课标》),认真阅读教材,研究本章节内容的设置及教材各小节内容之间的关系,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历史讲前因后果,只有理清其内在联系,才能融会贯通,旁征博引,顺理成章。讲授时方能做到成竹在胸,游刃有余。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理解,而理解的知识自然容易掌握且比较准确、牢固、长久。

  教学方法我选用讲授法和启发引导相结合。这样,确立了“到哪去?”——即教学目标,“怎样去?”——即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使用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同时,我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和目标,从易到难分层设计了当堂检测,以测试“到了没有?”——即教学效果。东汉思想家王充说:“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教学亦如此,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什么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应该是评价一节课的关键。

  当时,农村学校教学条件极其简陋。没有投影机,也没有电子白板,更没有笔记本电脑、摄像机这些现代化设备。教育发展日新月异,如今电化教学已经普及,教师赛课带个U盘或者录个视频便能参赛,这在当年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艰苦的环境,总能激发人的潜能。为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我就自制简单教具。用毛笔正楷认认真真地把教学目标、课堂检测题等抄写在大张绘画纸上。没有磁铁,怎么办?胶带代替。将胶带一半粘在画纸的上端,一半留着,共三道。为避免折皱,需把画纸从下端轻轻卷起,使用时将胶带预留部分粘在黑板上,展开即可。

  经过一番努力,这节课整体构思和设计基本上确定了。我便着手教案的整理与书写。初稿完成后,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反复完善,字斟句酌,一丝不苟,直至最终定稿。

2

  人说,教案是写出来的。我说,不,那是“抠”出来的,至少赛课教案是这样。说真的,这般精心地弄教案,之前从未有过。

  然后,便是试讲,修改,再试讲,再次修改,反反复复许多次,如同玉雕大师用心打磨作品般精雕细琢。皆言优质课是“磨”出来的,一点不假。不为其事,不知其难,其中甘苦,只有真正参加过赛课的教师才能真真切切地体味。

  说一件小事。

  为了熟练掌握赛课内容,那一周只要有空,我就“腹备”。一次,下课回到家中,躺床闭目在脑子里过电影般模拟上课。

  “你有病了?”突然,传来一声询问。我一惊思路被打断了。睁眼看,妻正站在床前惊异地望着我。

  “你才有病哩!”我没好气地说。

  “没病?!那你睡着了,嘴咋还在不停地动呢?”

  “我在备课。”说着白了她一眼。

  “哦!——狗咬吕洞宾……”妻说罢,转身出屋,做饭去了。

  试讲过程中,同事们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和支持。我想要什么时间到哪班试讲,他们二话不说立马让课;评课时,他们又毫无保留诚恳地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内容现在大多都记不清了,只记得苏老师建议:国统区经济通胀问题,初二学生不容易理解,是个难点,应该简要阐释。——这个问题我确实没考虑到,故特别赞同并采纳之。多么淳朴、厚道、真诚的人啊,现在想起,依然满怀感激。

3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个人的智力、知识、能力是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滴水,离开了大海,能干什么,又能走多远。我深知这节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只不过由我代作展示罢了。

  时间一晃而过,比赛日子到了。

  那天早晨,我天不亮就起床,洗漱完毕,带上教具,坐班车一路颠簸匆匆赶往城里。全区13位教师齐聚南阳市九中,借班上课,展开角逐。

  轮到我讲了,或许是准备比较充分,抑或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除开始稍感紧张外,整节课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自我感觉还可以。不管结果如何,我已使出洪荒之力了。尽力而为,顺其自然,这是我一向的做事风格。

  那天比赛结束,下楼梯时恰遇评委组一位老同志,高个,国字脸,背发,戴着一副黑边儿眼镜。他扭头微笑着轻声问我:

  “你是历史专业的吧?”

  我不好意思地回答:“不是。我是汉语专业,教语文兼代历史课。在俺们农村学校,教师奇缺,有些科目没有专业老师,一般都是教一门主课代一门副科。”

  “噢,原来是这样。”他听罢有些诧异,目光中流露出赞许的神情。

  有人说赛课就是“做”课,没啥意思,这话未免有些偏颇。即便是“做”,不使出吃奶的劲头,不绞尽脑汁下一番苦功,要想“做”好,那也是不容易的。况且,“做”就是经历,经历就是成长,成长便是值得。“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从这方面讲,赛课是有意义的,特别是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大有裨益。

  月余,比赛结果出来,我有幸荣获全区一等奖。真真是喜出望外,没敢想的事。可别笑话俺,不瞒你说,俺就是小庙神,就是没有见过大供香。呵呵!

  伏牛山人说,人之成功有两翼,一翼奋斗自强,一翼资源助力,缺之则难。

  说实话,假如没有苏老师推荐,没有同事们襄助,没有学生们配合,没有评委们认可,我断不可能有这次赛课的机会,更别说获奖了。每念及此,除了感恩,又能说些什么呢。

  虽然仅仅是一次微不足道的赛课,但是对我而言,弥足珍贵,受益颇深。这是我教坛生涯中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或许人性的特点罢,对人生中经历的第一次大都会刻骨铭心!

  作此小文时,苏老师不幸已驾鹤西去,享年58岁。想起他,我满含热泪,愿托这窗外的秋风带去对他深深地怀念。

  日升月沉,春去秋来,转眼间24年过去了。人生征程将半,回望来路,历经风雨,几度秋凉。每每忆起那次赛课,便想起我的良师益友,想起他们,心中就不由得感动!便觉世间春暖融秋寒,明月入怀,欢欣自在。

  遂化之为字笺,珍藏于人生书卷之中,历久弥新,香远益清。

640

  作者简介:

  王宏伟,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安皋中心学校语文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从事乡村教育20余年。工作之余爱好书法、阅读、写作,自得其乐,曾有小文见诸报刊及网媒。

08be6aacb4449652cd08316ee4db2a9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 770772751#qq.com (#改为@)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慧育首页 慧育文选 财经直播头条聚焦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