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我们在找寻什么

作者:却咏梅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06-30 16:17

P020210506318499743894

陈忠实


P020210506318501959430

安野光雅


  今年是著名作家陈忠实逝世5周年,也是日本绘本大师安野光雅诞辰95周年,社会各界纷纷举行纪念活动。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对一位作家来说,最好的纪念莫过于阅读他的作品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听听书背后的其人其事,重温经典。

  陈忠实:“到《白鹿原》中找我去”

  陈忠实生前一直有个愿望,要写一部“垫棺作枕”的书,“不管它是否会对世界产生影响,只要能让自己满意,能对得起自己喜爱文学这大半辈子”。

  为了写《白鹿原》,他用了两年时间收集资料,4年时间写作,前后花了6年时间。这本书以陕西关中平原上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描写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集家族史、民族史于一体,以厚重的历史感、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复杂的人物形象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1997年荣获茅盾文学奖。2016年,在陈忠实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他的颈下枕着的是他的《白鹿原》。可见这部书对他来说,意义非凡。

  为纪念陈忠实对文学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都图书馆等单位主办的纪念陈忠实逝世五周年活动在北京举行。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白鹿原》原责任编辑何启治、《当代》杂志原副主编洪清波、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导叶咏梅等嘉宾,回顾了出版社几代编辑与作家深厚的友谊,探讨了《白鹿原》的创作历程及其在广播、舞台和荧幕等艺术形式上的影响和意义,从创作、出版和编辑多个维度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更丰富立体的陈忠实。

  陈忠实与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当代》杂志的渊源非常久远,从他的老朋友何启治,到亲自去西安取《白鹿原》手稿的洪清波,再到后来的年轻人,友情延续了几代人。陈忠实最重要的作品几乎都发表在《当代》上,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初夏》发表于1984年的《当代》,第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发表于1992年第六期和1993年第一期的《当代》。1999年陈忠实曾写过一篇文章——《在〈当代〉,完成了一个过程》,情深意切地说:“《初夏》的反复修改和《白鹿原》的顺利出版,正好构成一个合理的过程……《当代》在我从事写作的阶段性探索中成就了我。”

  “当年陈忠实把近50万字的厚厚一摞手稿交给我们时,心情挺复杂的,感觉是将自己的生命交了出来。”洪清波回忆说,他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原当代文学一编室主任高贤均从西安坐上火车便开始读稿,一读就停不下来,一读便惊到了,意识到这绝对是一本好书。

  回到北京,编辑部对《白鹿原》给予了充分肯定。人民文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何启治给陈忠实写了一封信,信中充满了一个职业编辑遇到好稿子之后的那种兴奋和喜悦。之后,《白鹿原》先在《当代》上发表,然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单行本,获得了出版界、评论界及广大读者的高度赞誉,被称为一部“民族的秘史”“当代中国文学的里程碑”,至今各种版本已出版300多万册。

  斯人已去,白鹿犹在。“到《白鹿原》中找我去。”这是陈忠实曾留下的一句话,陈忠实的名字和他的《白鹿原》永远留在了读者心里。

  安野光雅:“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

  “绘画,就像是一个人的旅行,有人认可,也有人并不看好,画家却不能因此停下脚步。”日本绘本大师安野光雅在随笔集中这样写道。

  1926年3月20日,安野光雅出生在岛根县津和野町一个被群山环绕的小村庄,家里经营旅店。他从小就喜欢看书、画画,儿时条件困难,他的读物就是旅客留下的杂志,每一本都要逐字逐句看个遍。26岁时,安野光雅花光所有积蓄开了个人画展,他最大的理想就是拥有自己的画室,暗暗立下志向——“哪怕只能在车站前卖画,我也要当一个画画的”。

  年近不惑时,他带着东拼西凑的800美元,去了欧洲旅行,英语只有初中三年级的水平,他将旅途中的见闻画了下来,经典之作《旅之绘本》由此诞生。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画,哪怕再艰难的时刻,安野光雅也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1984年,安野光雅终于摘下儿童文学桂冠——国际安徒生奖画家奖,成为亚洲第二位获此殊荣的绘本作家。

  在近日由爱心树童书联合日本国驻华大使馆举办的“安野光雅的绘本世界”作品分享会上,资深出版人猿渡静子认为,安野光雅的独特性在于,前期是前卫性的,比如处女作《奇妙国》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他还大玩视觉游戏,运用矛盾图形、透视、空间错位等手法,建构出一个现实中不可能存在,但又合乎空间逻辑的奇妙世界。而后期是俏皮的,“就像他的数学绘本,是把一个知识性、科学性的东西俏皮化,让孩子产生兴趣”。

  儿童阅读推广人小土大橙子表示赞同:“《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既展示了艺术性,也融入了理工科的思维方式,这对孩子的数学启蒙非常关键,可以帮助他们从具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

  “安野光雅最可贵的地方在于,画出了我们对一个地方的印象——是念念不忘的东西,是怕遗忘的东西。”作家止庵表示,在《旅之绘本》中,读者所见到的不是一本花花绿绿的观光图册,而是画家走街入巷、感受民俗民景的真实感情。正如安野光雅所说:“从一个村落到另一个村落,从一个国度到另一个国度,一边迷着路,一边开始一个遥远的旅程。但是,人恰恰是在迷失方向时才会有所发现。我选择去旅行,不是为了增长见识,而是为了迷路。”

  对此,儿童美术教育专家胡晓珮说,迷路实际上是安野光雅的好奇心导致的,故意迷路,把自己丢在那儿。“每一年暑假,我们都带着学生去欧洲游学,每一次都有故意迷路的孩子,他们实际上都是专注于要看的那个地方,不想走。我想,安野先生真是一个可爱的安野爷爷。”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小慧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 770772751#qq.com (#改为@)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慧育首页 慧育文选 财经直播头条聚焦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