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窦金乾:春游太昊陵

摘要:时至仲春,阳气萌动,万木复苏,百花争妍。盛逢庙会,游人如织,香烟缭绕,网红云集。 近期,来访朋友较多。今天是周末,友人从省会郑州慕名前来陈地游览太昊伏羲陵。作为东道……

  时至仲春,阳气萌动,万木复苏,百花争妍。盛逢庙会,游人如织,香烟缭绕,网红云集。

  近期,来访朋友较多。今天是周末,友人从省会郑州慕名前来陈地游览太昊伏羲陵。作为东道主全程陪同自在情理之中。天公作美,春风拂面,温凉咸宜,适合旅游。

  太昊陵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坐落在古蔡河之阳。传说是“人祖”伏羲氏即太昊定都和长眠之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八大名陵之一,因太昊陵是“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庙,以伏羲先天八卦数理兴建,原占地面积875亩,是一座气势磅礴、规模雄伟、殿图豪华的古代宫殿式建筑群。分外城、内城、紫禁城。因其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陵墓,故称“天下第一陵”。

微信图片_20230309100641

  据《陈州府志》史料记载,太昊陵春秋时候有陵,汉以前有祠,唐宋时形成规模。现存陵制及建筑为明太祖朱元璋颁诏兴建。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三的朝祖会,日客流量达二、三十万人次(近年,因为疫情曾闭园)。这里是华夏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太昊陵祭祀活动,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庙会已列入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

  我们一行首先来到太昊陵的第一道大门———午朝门。此门建于明代.通高10.35米。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红门金钉,中门为9排9路,两侧均为7排9路,属帝王规制。前有台,台前有三连体五级垂带式踏跺,两侧有硬山式“八”字墙,门上方悬有“太昊陵”、“午朝门”、“开天立极”匾额。

  走过午朝门,只见中轴线上主甬道青石铺墁,两旁古柏参天,庄严肃穆。树下绿草如茵,草坪间安有“陵狗”型地坪音乐装置,平时会有悠扬的乐音播放,别有一番风味。距午朝门约30米,有一条小河,叫玉带河,河上有三座敞肩式石拱桥。分别与午朝门、东天门、西天门对应。玉带河穿过东西两侧陵墙,通往蔡河,在陵墙外侧河岸,各有一口井,名叫“玉带扣”。

微信图片_20230309100643

  过了玉带桥前行不远,是穿堂式的“道仪门”,旧称通德门,俗称“三门”,通高8米,与午朝门相距126米,单檐硬山式,面阔三间,内有券门三个,是太昊陵的第二道大门。穿过道仪门约百米,迎面是一座高台建筑,上悬一石匾,名为“先天门”,通高11.35米,是清代建筑,与道仪门一样,都是为歌颂伏羲功德而命名。

  台上建有飞翠高阁三间,灰筒瓦覆顶,周匝回廊,台正中有一砖砌拱门。此门原可登临阶梯,游人可凭阁远眺,出于安全考虑,现在禁止攀登。

  先天门过后即为太极门广场。广场南北长73米,东西宽66米。中间有玉带路横贯东西,东通内城的“三才门”和外城的“东华门”,西通内城的“五行门”和外城的“西华门”。广场北面与先天门相对为“太极门”,旧称太极坊或戟门。它是太昊陵东西南北的中心,与“两仪门”、“四象门”、“三才门”、“五行门”等都是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而定名的。

  此门在古建筑中属三间三楼柱不出头式木牌楼,通高7.6米,筑于高台之上,台高五级。东有角门名“仰观”,西有角门名“俯察”,以示太昊伏羲氏仰观于天,俯察于地,中观万物,创先天八卦,肇始华夏文明。

  太极门内为太昊陵的中心大院。大院东南角有钟楼,西南角有鼓楼。二楼通高11.2米,东西对峙,均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周匝回廊,重檐歇山式建筑,下部为直壁式台基,上部为灰色筒瓦覆盖,楼内有木梯可达上层。钟楼上悬有明铸巨钟一口,撞之,其声悠扬。鼓楼内挂有大鼓一面,敲之,其音悦耳。钟鼓二楼,层檐凌空,昭穆对峙,晨钟暮鼓,响彻陵区。每天都有不少善男信女排队击鼓撞钟。

  穿过钟鼓楼就来到了太昊陵“统天殿”,俗称“大殿”,建于明代,是陵庙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重点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龙凤大脊,屋面覆以黄色琉璃瓦,脊上装饰考究:中为三节彩釉吉星陶楼,楼下有一龛,龛内书有“太昊伏羲殿”五字,左右配以28宿代表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座;殿四挑角为四绝人(庞涓、子都、韩信、罗成)等吻兽。

微信图片_20230309100646

  殿内有神龛,龛内正中供奉有伏羲巨型金身塑像,只见伏羲氏头生双角,腰着虎皮,肩披树叶,手托八卦,赤脚袒腹,金光闪闪,栩栩如生。左右配享朱襄、昊英。朱襄为飞龙氏,造书契,昊英为潜龙氏,造甲历。殿内墙壁上嵌有高1.2米、长36米的青石浮雕《伏羲圣迹图》,分别为履巨人迹、伏羲出世、都于宛丘、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定姓氏、制嫁娶、画八卦、刻书契、作甲历、兴礼乐、造干戈、诸夷归服、以龙纪官、崩葬于陈。

  殿前有月台,面积300多平方米。这里是历代举行祭祖大典的中心场所。殿、台周围有青石栏杆,它和《伏羲圣迹图》均为1998年大修时新增设。我们几位缓步绕殿边浏览《伏羲圣迹图》边议论,缅怀人祖功绩,不禁感慨万千,思绪颇多。

  统天殿后便是等级仅次于统天殿的“显仁殿”,俗称“二殿”。该殿通高16.4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式,灰筒瓦顶,高台走廊,周围巨柱林立,结构朴实、端庄、严谨。殿内供奉女娲的立身塑像。

微信图片_20230309100649

  伏羲、女娲同为风姓,相传兄妹成婚,女娲抟土造人,这是中国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的史影。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炼石补天使人间免遭灾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人们尊称伏羲、女娲为“人祖爷”、“人祖奶奶”。

  太昊陵显仁殿东北角一块青石砖上醒目着一个黑漆漆的的圆孔,来赶庙会的男男女女走到这儿都要争先恐后用手摸一摸这个黑幽幽的圆孔,从他们虔诚、充满向往的神情中,似乎这黑孔能给人们带来什么?这个圆孔大家叫它“子孙窑”,“子孙窑”是原始生殖崇拜的物化,是远古生殖崇拜的一个生动遗迹。

  神奇的“子孙窑”已被那些希望成人之父母,成人之祖辈的虔诚者摸穿了不知多少块。如今的人们仍然将它作为祈子,祈福,保平安的圣物,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意思的是我们中间有位朋友还未成家,于是,就希望她祈子,祈福,结果她左右各转三圈,大家笑称:“将来一定是龙凤胎了!”

  显仁殿后是太始门,又称“寝殿”,为重檐歇山式高台建筑,通高16.66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周匝回廊,灰筒瓦覆顶。该殿下为古城门式门洞,门洞上方嵌有阴刻楷书“太始门”三字,右悬“继天立极”,左悬“赞神明”铁匾。上筑寝殿,两厢有台阶、角门,可以绕殿循游,因此又称“转厢楼”。

  整座建筑始建于明代,分三次垒砌而成。楼内立有明正德八年 (公元1513年)御碑一通,故又称“御碑亭”。它是太昊陵现存古碑中有年款的最早者。碑文开头有“洪武四年”字样,故有传说现在所看到的太昊陵格局是明朝洪武四年仿照南京皇宫建造的。

  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领兵起义,打了个败仗,只剩他孤身一人,又后有追兵,在走投无路之时,跑到了太昊伏羲的小庙内,祈祷说:“人祖爷若能保我平安无事,今后一旦得天下,一定依照我的宫殿,替你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广说也奇怪,他话音刚落,一只蜘蛛立即在庙门口飞快地结起了蛛网。元兵追到庙前,见蛛网封门,便追向他处。后来,朱元璋得天下建立明朝,于洪武四年便派他的大臣徐达前来,重修了太昊陵,后来又亲自来太昊陵拜谒先祖。

微信图片_20230309100653

  之后便是紫禁城,城内是伏羲氏的巨型陵墓,上圆下方,取天圆地方之意。陵墓前竖有一块巨型墓碑,高3.46米,宽80厘米,字大径尺,既无题跋又无年款。因此,关于碑文书者与年代,其说不一。

  《淮阳县志》记载:碑文为“太昊伏羲氏之陵”,但最后一字“似陵又似陇”,又说“相传此碑为苏文忠女弟巾书或以为苏长公。”还有人说是魏晋人所书。不过关于苏东坡妹苏小妹巾书传说较广。说是宋神宗年间,重修陵庙,工将竣,欲于陵墓前建一丰碑,以壮观瞻。

  知苏东坡在其弟如舟署里住着,便派人前往,请他书写“太昊伏羲氏之陵”七个大字。纸墨字条送到如舟署里,适值东坡出城游玩未归,其妹苏小妹偕女仆同到书室,见桌上墨纸齐全,书兴大发,因无大笔,就用她的汗巾,一气把“太昊伏羲氏之陵”七个大字写完。东坡回来见了,喜出望外,认为苍老古劲,可传千古。求书者来取,东坡即付之。

  此外还有传为“太昊伏羲氏之莫”的。说苏东坡游玩回来,见苏小妹前面六字写得苍劲有力,却把“墓”错写成“莫”,甚为惋惜,苏小妹在一旁则只笑不语。苏东坡望着小妹的得意之情,忽然醒悟,连连称赞:“妙,妙”。原来,苏小妹是以大地为土。此三说不知究以何说为是,或三说均非,因年代久远,风化日晒,后一字已模糊不清,所以无可考证。

微信图片_20230309100659

  陵墓的后面是“蓍草园”。《淮阳县志》记载:“太昊陵后有蓍草园,墙高九尺,方广八十步。”传说伏羲就是根据白龟龟背图案,采来蓍草“揲蓍画卦”,创下了先天八卦,所以被称为“神蓍”。据说全国只三处生长此草:一为山东曲阜,一为山西晋祠,再就是太昊陵了。因此草稀有,历代帝王每当春秋二季派大员前采朝拜人祖,返京复命时都必须带回一束蓍草作为到了太昊陵的信物。“蓍草春荣”为淮阳的八景之一。

  至此纵轴游览到了尽头。绕陵到显仁殿东边的岳飞观。岳飞观前铸有秦桧、王氏、王俊、张俊、万俟卨五奸佞铁跪像,游客争相击打秦桧等奸人铸铁像,以求平安健康。

  随后,我们一路返回。走出午朝门迎面就是渡善桥,老百姓俗称“面桥”,意思是说到了这里的善男信女们已经和人祖爷见面了,应去除杂念,万心归善。东面这座桥叫东善桥,西面这座桥叫西善桥。

微信图片_20230309100701

  桥下这条河叫蔡河,蔡河红石护坡,青石铺底。相传6500年前,人祖伏羲在这里得到一只白龟,并根据白龟龟背纹理创下了先天八卦。这次游览太昊陵我们是先拜谒人祖,后渡善桥也不失为一种别样的心灵洗礼。

  渡善桥往南就是面积达64000平方米的伏羲文化广场,它的兴建,彰显了龙湖的浩渺和太昊陵庙的气势恢宏,成为我国祭祀祖先的较大的文化广场。在广场上我们拍了合影,虽然我不喜欢照相,但觉很有必要,于是高兴地照了几张,毕竟红花也需绿叶衬。

  接下来品尝地方名吃,东湖鸭蛋、方记烧鸡、龙湖黄鱼、煎焖鲫鱼……虽不丰盛,但能果腹,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羲皇庙会,一个古老的约定,遗风犹存;一个春天的约会,古韵尚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游太昊陵,我们沐浴春风,播种希望。

微信图片_20230309100704

  作者简介:

  窦金乾,河南省周口市文昌小学业务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优质课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名师,周口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爱读书,喜写作,乐运动。终身学习,知行合一,传承发展。用宁静的心,以爱与责任,坚守纯粹的教育!


08be6aacb4449652cd08316ee4db2a9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