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王文波:难忘的“合伙”生活
摘要:下午放学,走进宽敞明亮的餐厅,在取饭窗口,笑容可掬的厨房师傅递过菜盘:蒜苔炒肉丝、麻辣豆腐,虽不甚精致,倒也色香味俱全。还未坐定,同事老Y笑盈盈过来,再看旁边正喝着…… |
下午放学,走进宽敞明亮的餐厅,在取饭窗口 ,笑容可掬的厨房师傅递过菜盘:蒜苔炒肉丝、麻辣豆腐,虽不甚精致,倒也色香味俱全。还未坐定,同事老Y笑盈盈过来,再看旁边正喝着黏糊糊小米粥的老Z, 不由的回想起我们中师时代的点滴……
1987年9月,我们打点好简单的行囊,走进百年名校——汲县师范的大门,说实话,当年初中毕业考入“小师范”的大都是家境稍差、想走捷径跳出农门的优秀学子,因为当年的师范学校不但不收学杂费,国家还对学生有生活补助,毕业后还可以分配工作,这对那些想及早让孩子跳出“农门”,拿上“商品粮”本本儿的贫穷家庭很有吸引力。
入校收拾停当后生活委员便发了当月的饭票,记得是近二十元的菜票,三四十斤的细粮和粗粮饭票。我们都明白,对于我们这些十七八岁饭量正大的“准青年”来说,这些肯定不够。
学校伙房紧挨着大礼堂,在礼堂里面北侧开了若干个打饭的窗口,大礼堂非常大,也是饭厅,空荡荡的除了东侧高高的舞台啥也没有,我们排队打完饭就随便找地方,蹲在地上围成一圈儿吃馍就菜喝汤。
午饭一般是大米蒸面条和汤面条,早晚大米粥和小米粥玉米粥,什么菜我记不大清了,反正那道麻辣豆腐记忆犹新,——豆腐里粉芡居多,黏黏糊糊的看着还可以,味道特咸却没有香味儿,有时还会炒糊;还有炒土豆丝,半碗土豆丝儿上面漂了一层黄黄的生菜籽油,那种生油味道很刺鼻,谁都嗅得出。据说当时的大锅菜都这样,菜根本翻不过来,只有煮熟了,再拿油勺往里舀生油,让人看着油光光的觉得伙房特厚道。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省钱,大家都是三人一群、四人一伙的合伙吃饭:就是为了省两毛一碗的菜钱!我们四个小老乡同学就搭伴儿吃饭,小Z、小R、小H,还有我。另外几个人搭伴吃饭还有个好处:打汤、盛菜、买馍不在一个窗口,几个人分而为之,能提高效率。
每顿饭是我们最向往也最恓惶的时刻,食堂的饭菜虽不太好吃,但碰上正长身体、食量巨大的我们,每顿饭都是风卷残涌,狼吞虎咽,一般四个人两碗菜,三碗是奢侈,连菜汤都沾馍吃了。
但我们都知道,所剩饭票不多了,接下来换多少粮票?买多少菜票?需要向本来不宽裕的家里要多少?……和我们同龄不上学的男孩子都能挣钱贴补家用了,可我们……这些自责,沉甸甸地压在心头,真不好向家长伸手啊!……
当年大部分中师生家庭都不富裕,大家都是找对劲儿的老乡搭帮吃饭,为了省钱,有人买很便宜的咸菜做下饭菜。学校在城东贡院街东头,沿着深深的青石板路的窄窄街巷,向西尽头拐角处有一家小小的店铺。我们在那里买过几次腌白萝卜丝,一块多钱就买那么大一塑料袋。
这东西开初吃个两三顿还行,换个口味,挺新鲜的,时间一长,不但胃里泛酸水打嗝,食欲下降,肚子还会不舒服。大家很快淘汰了这种“节食法”。
但到现在,那“吃小咸菜度日”的时光,却深深印在记忆的深处,成为人生一段抹不去的经历。
有段时间一位不速之客加入了我们吃饭的行列:大Y是我的同班同学,又是老乡,他家庭条件优越,平时衣着鲜亮,出手阔绰,是当时我们同学中羡慕的对象,他性格豪爽,大大咧咧的。
其实,他加入我们的行列是有预谋的——每次他盛了菜蹲到我们的圈子里,大方地邀我们同吃,但他吃饭特快,三下五除二的没等我们吃完他就抹一下嘴站起来,坏笑着说:”你们吃恁慢,我先走了啊!”然后就脚底抹油——溜了!
原来,他是不想涮碗筷……富人家的孩子有个通病,那就是懒惰。不过“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况且他还曾领着我出去在小饭馆吃过美味的肉丝面咧!但是这看似“公平”的交易中却夹着丝丝心酸和无奈。
我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过人之处,他们几个却一致推举我当“司务长”——保存饭票,也许是看我诚恳正直的原因。这业务可不是个好差事,不说经常惦念“小金库”的安全问题,就是其他同学经常借饭票就让我有些焦头烂额,尴尬不已——借你个五毛一块的咋好意思拒绝呢?借了及时还了还好,就怕时间长忘了,我这人不好意思讨要,说话又直,有时因为这还得罪人。
“贼不打三年自招”——三十年了,招了也没事儿了:其实,我当“司务长”还是有点儿小私心的,两年里,我就做过一件对不起伙伴的事儿:当年学校伙房有个窗口打火烧卖,这可是条件好一些的同学才吃得起的……每次经过那里,味蕾总会被那种诱人的香味儿挑逗得蠢蠢欲动。
终于那个黄昏,趁着天黑,做贼似的偷偷买了一个……不记得味道如何了,内心感到毕竟不是好事儿,没吃前愿望多么迫切啊!吃了,却有种负罪感好多天挥之不去。
中师第二年,早腻味了清水寡汤日子的小H丢下俺仨,投奔他班的那群“狐朋狗友”了;勉强撑了一年,到了三年级,家里条件好些了,我也结束了伴我两年的“合伙”生活,自己“单打独斗”了。
最怀念中师最后一年的时光,能够一个人饱饱地吃一份炒菜。那阶段很明显地感觉自己体质精神各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最怀念的是中午蒸的薄皮儿大肉白菜包子,鼓鼓的个个有拳头大,轻轻搭嘴咬一小口也会流一手热油……这样的午餐,不但美味,而且营养,最主要的是两三个包子下肚,到水管旁把手冲洗一下即可,免去了洗刷碗筷之劳。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四个当年姓氏前的“小”也该变成“老”了,很凑巧的是,山水轮回转,我们几个老家伙又有了在一起工作的机会,闲暇之时,经常会谈论起当年那些令人心酸的苦涩往事,唏嘘之余,几近潸然泪下;再看看眼前情景,工作稳定,孩子争气,家庭幸福,不要说日常吃穿花销,大部分人家该有的我们也都有了;再看眼前的学校餐厅,一排排桌凳干净整洁,一周饭食基本上不重样,孩子们吃得有营养、健康又放心,碗筷又不用自己刷洗……
有时真想现身说法,给孩子们上一节“忆苦思甜”的政治课,让他们了解过去的艰难,珍惜今天的幸福;同时我也想,处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好时代,作为普通的一线教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尽心尽责,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发光发热呢?
作者简介:
王文波,河南省长垣市芦岗乡中心学校语文教师。长垣市作协会员。喜欢徘徊在记忆与现实的十字路口,以笔为网,搜罗那些生活中细碎的遇见,织成五彩的云霞。多年来在各级报刊、杂志,以及网络平台上发表作品百余篇。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