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悟 | 张桂凤:在一节课里成长
摘要:国庆节期间就开始备课,按照《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三通读三研读,之后看名家的课,写了四版的初稿。 将四版初稿做成思维导图比较,第一版中规中矩的常规课,第二版寻…… |
国庆节期间就开始备课,按照《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三通读三研读,之后看名家的课,写了四版的初稿。
将四版初稿做成思维导图比较,第一版中规中矩的常规课,第二版寻美之旅框架太大,第三版关注美段精读难度太高,第四版用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结合预习提示、考虑学情,我选择了第四版的思路。
初步教学设计出来,请牛老师、高老师看,提出意见。她们给出了很中肯的建议。
我根据建议调整修改成这样的设计:用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生象征手法,梳理托物言志手法类散文的特点。
第一个读,读出全文脉络,读出赞美和敬佩之情;第二个读,读出美段,读出激情与豪情。
为了上课的时候的能够进行得顺利,在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下,我去学校试讲两次,请高老师听课评课。
上课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又研读课文,考虑到乡镇学生的学情,我再次修改讲课内容,向余映潮老师学习,基于语言训练的教学设计,力争让全班同学都能参与到训练中来。
终于到讲课那一天,我斗志昂扬地来到班里。学生没有预习课文,甚至都没有读过课文,我没有慌乱,这在我的预料之中,之前试讲的时候也演习了呢。
淡定一笑,终于开始了我的讲课。与学生一起读课文,默契在课堂中生成;教会学生梳理脉络,方法在无形中传递;在读中学习象征手法,梳理托物言志散文的特点,由篇到类的学习。
对我来说这节课成功了一半。课堂气氛比较好,学生的朗读在我的指导下有了明显的进步,课堂讲清楚了“象征”这个手法。
遗憾的是,课堂第二部分赏析进行得不太好,尽管已经给学生作了示例、给出了角度,但是学生在这部分学习比较浅,我的指导看起来是无力的。
送教讲课结束,但是思考并没有结束。
回去我反思自己的失败之处,首先没有跳出以往讲课的框架,虽然有阶梯化设计,但是也存在套路化的设计。唯有去套路化抓住文本特点,才能设计出本课的亮点。
其次,考虑学情不够,第二个活动的设计相对来说有点难。教会学生分析,需要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时间不够,我急于在45分钟之内结束这节课,所以造成学生阅读浅表化的现象。
第二个活动要不降低难度,要不搭建更容易让学生做的支架,让学生蹦一蹦能够摘到这个桃子,这才是一节课设计的初衷。
课后反思的时候,再次素读教材,研读整个单元,又产生了新的想法。这篇课文全文脉络清晰,经典段落的层次很分明,句式、修辞很典型,能否设计为一个作文仿写课呢?
这篇课文是运用象征的托物言志类的散文,跟七年级、八年级上册托物言志类散文组合在一起,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这是由一篇到一类的学习。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又设计了两版教学设计,与同事们交流,获得他们的肯定,下周,我接着去上课……恒者行远,思者常新。坚持上课,坚持反思,在一节课里慢慢成长,收获新的设计,收获新的思想,收获新的自己。
作者简介:
张桂凤,河南省鹤壁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河南省骨干教师培育对象,鹤壁市名师教师,鹤壁市骨干教师,中原名师吕娟名师工作室成员,鹤壁市文明教师。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