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刘淑玲:淡墨花开梁家河——品读《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
摘要:梁家洗砚池头树,七载花开淡墨痕。 15岁离京下乡,21岁任大队支书,22岁清华求学,青年习近平在陕北黄土高原一个叫梁家河的小小村落,度过七载青春年华。梁家河就是青年习近平的…… |
梁家洗砚池头树,七载花开淡墨痕。
15岁离京下乡,21岁任大队支书,22岁清华求学,青年习近平在陕北黄土高原一个叫梁家河的小小村落,度过七载青春年华。梁家河就是青年习近平的洗砚池,在梁家河,他洗去刚刚踏入青春门槛的迷惘彷徨,濯亮离开黄土高原时的坚定自信,延安群众像静静流淌的河水,滋养他在革命圣地开出淡然清雅的花。
那些年,他主动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殷殷召唤,“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荒村贫瘠,他反而经受住磨折,带领乡亲们建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缝纫社,开磨坊、代销店,向贫穷宣战,对抗苦难。
在梁家河插队的时间,习近平阅读了大量书籍,政治、经济、哲学、文学,无不涉猎。缺衣少食,每天要随生产队上山劳动,大家休憩他苦读,晚上在自制煤油灯下看书熏黑脸庞鼻孔,在这种恶劣环境下,他却对学习有着浓厚的热情。一同插队的知青都说,社员抽烟有“烟瘾”,近平读书有“书瘾”。
他当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之后,每天不仅要和社员一样劳动,还要办理村里的大事小事,百忙之中利用生产劳动的间隙时间看;晚上吃饭的时候,他一边吃饭一边看书,嘴里吃着饭,眼睛盯着书本。他窑洞里、窗台上、床上都堆满书籍,若有人来借书,他总是鼓励借书人读书看世界,求知拓视野。如果不是发自内心渴求知识,他怎么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怎么能7年都大量阅读纵深研究呢?
习近平非常喜欢中国古典诗词,他读过《离骚》《古诗源》《李白诗选》《三曹诗选》等。他很喜欢曹孟德作品的悲壮苍凉,喜欢建安乐府感情真挚、朴实无华、气势雄浑的风格。对于词作,他更喜欢读辛弃疾。有时他读古典诗词读得兴奋了,就跑到院子里大声朗诵,有时在山上劳动的时候也会朗诵。他的记忆力很强,读过后喜欢的诗词大多都要背下来。去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凡是那里门上的对联,他都很认真地抄写下来,然后细细品味。
陕北农村当时贫穷落后,在克服知青必经的饮食关、跳蚤关、劳动关、思想关期间,唐诗宋词给了他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让他在困境中看到前行的希望。多少个无眠之夜他仰望星空高声诵读,诗意璀璨澄澈心灵,生活之苦渐渐化为微尘,直至踪迹不见。
有“多歧路,今安在”的椎心发问,更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回答;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志挽天下,更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笃定和从容……
他喜欢曹操在文学上表达天地间的宏大浩瀚,生命格局真正自信,干净朴实却气宇轩昂。
他敬佩毛主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天地问众生,历史洪流挟尘带石,泥沙俱下,个人命运,家国前途,如何突围,突向何方?
他读过苏轼的黄州东坡、陶渊明的南山东篱、杜甫的浣花草堂、辛弃疾的茅店社林,他带领群众用双手描摹美好田园,撑起中国的脊梁,这才是时代应该担当的庄严使命。
他扛着“黑帮子弟”的标签负重前行,前前后后他一共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公社党委最终批准接收他为党员。随后,梁家河大队推选他为党支部书记。习近平终于迎来了政治生活中的曙光。
上大学前即将离开梁家河的这天,老乡们天不亮就自发到他的窑洞门前送行,就连腿脚有残疾的人也挪着步子,手捧鸡蛋小米静静等候。老乡们哭了,习近平也哭了,说“要不我不走了”。临走的时候他对乡亲们说,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发自肺腑的心声深深印在他的梁家河记忆里。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全党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他率领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习近平总书记时援引这句古诗励志述怀。他的讲话、著作,古典诗词随手拈来,“平语近人”,来自多年来一豆灯窗的读书积淀。
万里归来颜愈少,笑时犹带岭梅香。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崇学尚读定住人生的风波,学习他用精神追求熔铸出乐观豁达的青年情怀,学习他为心系百姓、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之香。
作者简介:
刘淑玲,河南省新郑市新烟中学语文教师。民盟新郑总支盟员,新郑市作协副主席,新郑市第六届政协委员,新郑市诗词学会副会长。《轩辕诗词》执行主编,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诗词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古典诗词集《郑风疏影》,诗词散文多次获奖,在《轩辕诗词》《中州诗词》《诗词世界》《中华诗词》《郑州日报》等刊物发表大量作品。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