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莉红专栏 | 王老师(小小说)
摘要:师范新生报到,教学楼前的接待处成为了热闹的漩涡。班主任老师送走几个,又过来一批。来来往往的人流中,一个人如白杨,让空气瞬间凉爽下来。他,40岁左右,蓝夹克,白衬衣,…… |
师范新生报到,教学楼前的接待处成为了热闹的漩涡。班主任老师送走几个,又过来一批。来来往往的人流中,一个人如白杨,让空气瞬间凉爽下来。他,40岁左右,蓝夹克,白衬衣,黑裤子,黑边眼镜。他给接待学生的老师倒上茶水,帮同学们拿行李、当向导,一趟趟地跑。我和父母拿着大包小包,正不知宿舍楼方位,四顾张望,他帮我们抵达目的地。他的笑脸,如秋高气爽的天空。
开学第一周,第一次升旗仪式。突然静下来。浑厚,充满磁性的成熟男性声音传来。声不大,穿透力十足。他,不拿讲稿,讲的是寒门学子成才的故事。他是谁?疑问越拉越长。没人愿意变换一下站立的姿势,想咳嗽的同学硬生生把那股气咽到肚子里。没人说话,都害怕其他同学斜乜向自己的不满眼神。风缓缓刮过整齐的队伍,空气中只有他抑扬顿挫的声音。如小溪流过谷底,像惊雷响彻云霄,或快如奔马,又似花儿缓缓开放。讲话结束,他又深深地鞠了一躬,走进师生队伍。时空凝滞。好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们在掌声中,把拉伸的问号变为长长的叹号。
原来,他,是很有威信的校党委书记。他,发表了很多文章。
他,喜欢师生叫他王老师。远远叫他一声王老师,他总是微笑点头,和人们打着招呼。如果谁嗲声嗲气尊称一声王书记,他匆匆而过,似乎没听见。
语文教师请假了,王老师给我们班代课。
王老师第一节课,和我们一起栽种了一排小白杨。王老师让我们像小白杨一样成长,成为国家栋梁。
王老师没拿书,给我们带来古诗词赏析专题讲座。一如既往的蓝色夹克、白衬衣、黑裤子、黑边眼镜。极为深奥的平仄在王老师的嘴里变得浅显易懂,王老师还喜欢微笑着听我们当堂朗诵诗歌,极严格的指出我们对仗方面出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下课铃响起,我们还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中。当古诗词专题讲解结束之后,我们班每个同学都会写一首诗,有将近一半的同学的大作出现在了校报甚至省报上边。
我们都习惯了叫王书记为王老师。王老师不教我们了,我们好像被抽取了灵魂,好久缓不过来。
小白杨一天天长高。偶尔见到王老师,王老师总是行色匆匆。王老师依然和我们打着招呼。王老师胖了一些,有啤酒肚了,蓝夹克变成了蓝西装。王老师夹着公文包,和学校领导,还有几个油头粉面的开发商模样的人在一起。
王老师他们指着教学楼西侧的空地,那里很快就长出了一座高楼。王老师他们在餐厅附近转了一圈,那里就长出了一座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大礼堂。王老师他们说师生生活不方便,宿舍楼边就长出了一个明光闪闪的洗浴中心。
王老师身边还长出了一位袅袅婷婷的女子。这个女子除了上课时移步教室唱出软软糯糯的歌声,其余时间都长在王老师身边,嗲声嗲气地唤着王书记,如风摆杨柳。
我们给王老师写信。王老师没有回复。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校门口霓虹灯闪烁,校园已经染上了光怪陆离的东西。王老师,大概就在某个觥筹交错的地方。
大三那年,我们年轻漂亮的音乐老师成为了王校长的第二任太太。西装革履、戴着墨镜的王老师没有和我们打招呼,挽着娇妻,钻进了黑色的轿车。
毕业照的背景,是一排一人多高的白杨树。王老师终究没有和我们合影留念。
王老师因收受贿赂去了另一个地方。
如小鸟依人的妻子也从王老师身边飞走了。
我们再次给王老师写信,还附上了毕业照。毕业照上同学们笑靥如花,高远的天空,挺拔的白杨……王老师给我们的回信很简短:感谢大家,想念校园中的白杨。
王老师表现良好,减刑回家。
前不久,我在报纸上读到一则有关唐诗赏析的文章,署名白杨。
啊!王老师,我们的王老师又回来了。我们读着恩师文章,眼角竟然溢出了朵朵泪花。
作者简介:
沈莉红,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宫前乡中语文教师,三门峡市作协会员。坚守杏坛,挚爱写作,《过年的新衣服》《黄河廊道景色新》《那段氤氲着花香的日子》等文章先后在“学习强国”的“河南学习平台”发表,散文《那年,我十五岁》在《中学生阅读》刊发,小小说《天鹅湖之恋》获得“天鹅杯全国小小说大赛”优秀奖,散文《无言的熏陶》在《三门峡日报》组织的“我的家风故事”征文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先后在《河南思客》《三门峡日报》《砥柱》《洛神》《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河南站》等报刊杂志和微信订阅号发表文章几十篇……有作品入选《师兴旷远》。个性内敛,追求诗和远方,把“没有书香陪伴的人生索然无味”作为座右铭,在文学的百花园里流连忘返。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