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 张桂凤:认识专题教学,练好基本功

摘要:专题教学,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专题教学,是不是就是课本上给出的不同题材的作文的排列组合呢?是不是同一类的内容组合在一起呢?也不准确,看了李煜晖“基于教科书的专题组合……

  专题教学,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专题教学,是不是就是课本上给出的不同题材的作文的排列组合呢?是不是同一类的内容组合在一起呢?也不准确,看了李煜晖“基于教科书的专题组合”的一些课的分析,我对专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首先,专题阅读的是基于教科书的,不能脱离了教材。不能脱离了教材,我个人理解的是有这样几个方面,内容层面的,能力层面的,知识层面的。看李煜晖老师的课例介绍(更多在于高中的课程设计方面),比如鲁迅的课,进过一个月的学习和设计,教师引导学生专题的学习,研究了鲁迅小说语言、散文、杂文等不同的专题。再看如今的高中语文新教材,隐隐觉得大单元的设计,其实就是基于内容的一种专题学习。例如高中语文新教材高一第一单元人文主题:青春之美。把不同时期、不同时代、不同题材的作品放在一起,内在有一个线在其中,那就是青春时期的价值观,从毛泽东到普通小战士,从小说到诗歌,不同时代,不同人物,不同体裁,都串联起来,教课的老师既要有大单元的方向把握,还得有小的专题设计。

微信图片_20220530172643

  其次,专题阅读,一定基于阅读。阅读要广、阅读要深,更要学会阅读。为什么在课标中更注重在高中阶段开展专题阅读,因为阅读方法会了,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而且有很强的思维,能够进行横纵的比较和联系,所以专题阅读在高中更好的开展。比如,高中的选修“唐诗、宋词”等等,其实也是不同专题的学习,如果学生没有小时候的积淀,那么比较和联系就显得单薄而且肤浅,因此,“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中小学阶段提倡学生多读书,但同时读书方法的掌握也很重要。

  第三,研究教材,从教材出发。通读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发现很多地方都有专题阅读。有的是两三篇组合在一起,类似的如“唐诗五首”,《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不过大家更多称之为“多文本阅读”“群文阅读”。最常见的是同一文体的不同侧重面,同一内容的组合,教材的思考探究部分最后一部分往往会推荐阅读,一般是同一作家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同一风格的不同作家的作品,其实也是着眼于不同的训练点,进行不同的组文。

  我个人认为,“多文本阅读”“群文阅读”可以说是专题阅读的基础版,是一种最初的模型。

  第四,专题阅读也可以在整本书阅读范围内进行。比如名著阅读,初中阶段的名著阅读有这样的专题出现,指向内容,指向写法,指向结构,指向语言特点,指向文本的独特性等。统编高中语文课本,《乡土中国》《红楼梦》中也有类似的专题设计,给出了示例。余党绪老师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就有母题的设计,母题之下有若干的子题,也趋向于专题的设计。李煜晖老师在鲁迅专题的学习中就进行了实践,并且收获了很好的效果。

  我一直想自己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时候,让学生独自设计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并且进行探究。但是,担心放出去,收不回来,掌控不了教学节奏,引导不了学生。最终,我按照教材提供的、优秀课例的先进行模仿,进行实践。从模仿开始,致力于创造。

微信图片_20220530172646

  听了很多专家的培训,也跟很多老师进行交流,大家总是担心课讲不完,讲不透,讲不全,所以课堂就非常全面地就着文本分析文本,舍不得放手。总是想着要把教材篇目讲透,反而忘记了,我们教这些课的目的是什么?是语言的学习,是思维的提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一课的内容应该有所舍弃,再往深处想一想,舍弃的有方法有规则么?我想这就是专题教学的重要性所在,锁定一个点,大胆的课文重组,大胆从课外获取,教透这个点,达到课标要求。

  当然,我也在想一个问题,普通的一线老师如何开展专题的教学。首先就是做到个人的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读书积累:增加阅读量,才能有拓展,增加专业知识,才能进行专题设计。教材积累:从教材中积累不同的小专题。例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可以积累关于“月”的专题知识,可以积累“马”“柳”“西风”等小专题的积累。其次,就是实践,在课堂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生成,在实践后反思改进,成为较完美的设计。

  专题教学,与我而言,刚刚起步,以上是我的一些思考,敬请批评指正。

微信图片_20220530172649

  作者简介:

  张桂凤,河南省鹤壁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河南省骨干教师培育对象,鹤壁市名师教师,鹤壁市骨干教师,中原名师吕娟名师工作室成员,鹤壁市文明教师。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