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陈海燕:“小小”三轮车

摘要:得心应手:心里怎样想,手里就能怎样做。比喻技艺纯熟,心手相应。《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两三年前,那辆“小跑车”,(一辆小的四轮电动车)成为了我的……

  得心应手:心里怎样想,手里就能怎样做。比喻技艺纯熟,心手相应。《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两三年前,那辆“小跑车”,(一辆小的四轮电动车)成为了我的“代步工具”。内心深处,从开始的买到结束的卖,它也只能定位为“代步工具”。在过往的两三年中,“小跑车”也确实出力了。遮了不少的风,挡了不少的雨,跑了不少的路,但我开它,总有些费力气,不喜欢依然是不喜欢。

1

  换了这辆小小的敞篷三轮车后,可谓是得心应手。首先,空间是开放的,空气是流动的,心情是愉悦的。其次大小合适,为它找合适的安放位置更方便。最重要的是,我的驾驶技术驾驭这辆小小的三轮车真算是得心应手:前行、后退、拐弯、停放,既心情愉悦又得心应手。

  快乐的时光也无数次停留在了这小小的三轮车上。放学路上,儿子说“妈妈,我给你唱首歌吧!”歌声让忙碌的心暂且得到了休息。上学路上,车上有时是俩孩子的嬉戏,但更多的是他俩的吵闹。你争我吵,寻找一个不起眼的话题,或高兴或生气间已到了下车时侯。记得有一天放学,儿子出来有些晚了,看到他,得知他仅仅为了五颗糖却让我和女儿多等了十几分钟后,我和女儿马晨曦快速骑上那得心应手的小三轮,留下他在后面边跑边喊:“妈妈、姐姐,我是为给你们捎糖,你们还不让我们坐三轮车……”车下,佯装生气;车上,哈哈大笑……

  快乐不在物质。三轮车虽小、虽不起眼,但却在得心应手的基础上承载了快乐,也放松了心情。空间是畅通的,聊天是随意的,真好!三轮车上,有书包、有吃的、有用的,应有尽有。用女儿的话说“这小车到了咱们手上,日子可不好过呀!哈哈……”。

  一天下午放学,骑上小三轮去接他俩,带上两包牛奶,两个脏脏包 (女儿爱吃的食物),到指定地点去等着,找到合适位置停好后,又去给他俩备好两瓶凉白开。不知何时起把农夫山泉换成了凉白开。店老板说:“这是厂家将水烧开后放凉、装好,喝这样的水不容易拉肚子”。学习紧张,放学有点晚,俩人嫌回屋倒开水浪费时间。但天气太热,打球不能没水,所以觉得凉白开挺好。难道仅仅因为老板的解说吗?

  女儿跳上三轮车,坐定后,我给她递上脏脏包。她眼前一亮,说:“哇!”我知道她要说什么,淡定地说了一句:“吃吧”。她津津有味地吃着,时不时地给也我递一递,说:“妈妈,你吃一口”。我看着她笑而不答。等了一会儿,儿子来了,原本相同的程序可以再来一拨,可因一个小插曲而终了了。刚坐上三轮车,眼尖的女儿看到了儿子班服上弄的脏点点,马上就厉害了:“你把我的衣服都弄成这样,以后不让你穿了!”儿子满脸委屈:“我又不是故意的。”她继续不依不饶……这时候,该我出场了,这个小姑娘不能再这样惯着了。我严肃地告诉她:“以后不能这样厉害弟弟了,衣服脏了还可以再洗的……”

  就这样,三轮车在走着,车上人的情绪也在变化着。高兴、生气、不情愿、闷气……唯一不变的是三轮车的任劳任怨。不知不觉,到了地点,球拍,俩人都忘拿了。又开始了忘乎所以的姐弟聊了……唉,孩子终归还是孩子呀。临了,儿子还撒娇说:“妈,你把水给我打开,我喝一口压压……”没等他说完,我得心应手地扭过三轮车,一溜烟开走了。

  日复一日,小三轮每天都发挥着它的极大作用。三轮车上的每个人都是放松、轻松的,骑三轮车的人,得心应手:坐三轮车的人,说话、聊天、争吵、打闹、唱歌、娱乐也是得心应手……

2

  教育俩孩的过程,我一直是在反思中慢慢总结,慢慢寻找合适的方法。这个离真正的得心应手还有很大的距离,暂且还不行,有时我还会莫名地着急。记得同事曾说过,“虽然他们家俩人没有过多的共同语言,但似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尽量地去繁就简。默契地给孩子灌输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我目前就需要这样做,不能只关注他俩的成绩和学习,还应该关注他俩心理上的健康,引导他们积极向上。

  中考、高考刚刚结束,人们常说“十年寒窗苦”。现在的“苦”和之前的“苦”有着本质的不同,现在的苦大多是来自学习上的压力和无休无止的补习班。回望自己短短几年的求学路,用“得心应手”也不过分吧。学习上没有任何压力,也没有多大的目标,也不爱写作业,就是上课听听、学学,但学习并没有多差,特别是当时的数学、英语。

  上师范了,由于年龄小,同伴对我都很照顾;当时课程没有那么紧张,家人也没有过多、过高的要求。每天都是悠闲自得,也可以算是得心应手吧!上师范的经历,留给我的更多的应是随心所欲吧,自己也算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着了。那时的师范其实还是比较规范的,具体的什么课程、具体地学了什么我都不记得了,但对于个人素质的提高这方面,我觉得受益不少。

  1、练字。当时由于稀罕,觉得好玩。每天晚上固定时间都要练字,粉笔字、毛笔字等。那时最喜欢的是毛笔字了,每天一笔一划地练,一招一式,有模有样,觉得好玩得很。写得好的还要拿到外面去展示。我的字,常常是贴出去展示的。只临摹个皮毛,还能招来几句夸赞之声,我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到了,可谓是得心应手!可是也由于自己不下苦功夫,字也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只习得了皮毛。

3

  2、普通话。在师范,老师要求在学校各个角落都必须讲普通话。在严格的制度要求之下,无论情愿还是不情愿,都在说着并不流利的普通话。修武的方言里有一个不太好改的习惯,就是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太好分。但是随着一些课程的开展和自己的韧性练习,没过多久,自己硬是把这一些看似很难的发音变得得心应手。这在以后的生活中自己受益匪浅,现在我依然那么喜欢朗诵,偶尔还会陶醉于自娱自乐的朗诵之中。

  3、阅读。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上师范前,自己几乎没有读过什么课外书籍(除了初中时读了射雕英雄传的小画册)。上师范时,学校有图书馆,我第一次走进图书馆时,用刘姥姥进大观园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在这个特有的空间里,和书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无人打扰;和书中的故事情节一起跌宕起伏,陶醉期间……《简爱》《平凡的世界》《基督山伯爵》都是在那段时间内读的,现在虽然还不能得心应手,但也确实受益其间。

  生活上、工作中,真正做到得心应手,确实很难。得心应手更高的境界该是随心所欲吧……伴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会且思且行,且行且思。

4

  作者简介:

  陈海燕,河南省修武县实验小学少先大队辅导员,语文教师。河南省德育先进个人。一个阳光、开朗,爱生活、爱美食,更爱阅读的人。喜欢用文字感悟生活的真善美。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