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悟 | 靳宝栋:残酷的春节
摘要:写下这个最该和谐时节而不和谐的题目,我自己也觉得残酷。那为什么要写下这么个不和谐的题目呢?原因是春节前后看了不少感动人的和让人看了揪心的抖音。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
写下这个最该和谐时节而不和谐的题目,我自己也觉得残酷。那为什么要写下这么个不和谐的题目呢?原因是春节前后看了不少感动人的和让人看了揪心的抖音。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一句非常现实,又非常符合咱们中国人情感的过年团聚的话。在外打拼一年了,到了春节,自然要回家和家人团圆,这是喜庆的事。但是,喜庆之中,总有些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东西。
比如,两三岁的孩子,知道爸爸妈妈要回来了,大冬天里,早早跟着哥哥姐姐跑到村口去等待,见到爸爸妈妈,那种急切投入爸爸妈妈怀抱的奔跑,让人看了可怜的心疼。还有更小一点的,睡在被窝里,看到眼前妈妈亲切地叫他,居然害怕般怯怯地躲进被窝里叫着奶奶,对长时间离开自己的妈妈居然有了陌生感。我想,站在床边的妈妈,肯定会升起一阵心酸和歉疚。
春节过去了,团聚结束了,爸爸妈妈又要奔赴外地打工挣钱了。孩子舍不得爸爸妈妈离开,牵拽着,哭喊着,追赶着,泪流满面,有的甚至躺在地上打滚,那种离别场面实在让人心碎。还有的女人没有出去打工,独自在家带着孩子,想让自己的男人多在家里待些日子,孩子一般地拽着丈夫,不让出门,也让人看了心里非常不是滋味。这种种离别,真有点“牵衣顿足拦道哭”的味道了,难道不够残酷?
亲情,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本该格外珍惜,尤其是几岁孩子的可贵的亲情。他们期盼了一年的亲情了,本该让他们多享受几天依偎在父母身边的团聚。可是,生活的担子压在他们父母身上,要养家糊口,做父母的,不得不刚刚过了年,就得把难以割舍的孩子再次割舍下。于是,我们看到了年迈的老人,强拉着追赶父母的年幼孩子的手,望着离乡远去的儿子,任孙子孙女不愿离开爸爸妈妈的哭声在冬日的村外头让人心疼地地飘荡。这老的老小的小的生活画面,在村里司空见惯,非常普遍,难道不也是一种残酷?
生存与发展是社会的主题,穷人的生存与发展,更是是一种血和泪的生存状态。他们离家的情景是如此,试想,他们在流水线上加班加点干活的情景,会让你想起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候鸟的迁徙是壮观的,这个如候鸟一般生活的迁徙大军,可要比候鸟还要壮观,而且悲壮。如果稍加回忆,你会想到几年前的拖家带口千里回故乡的摩托车大军,你会想到买最便宜的火车票坐着硬座,或者硬座也没坐上,只好长途站着赶回家的打工者。他们的辛苦和无奈是白领和城市小康人家所感觉不到的。
进而,你会想到公交车上因为身上工装太脏不敢坐在座位上的民工,你会想到那些在炎热的夏天挥汗如雨,在冬日寒风中穿着单薄衣服在工地上做工的民工,你还会想到那些在工地上随地而坐吃着最便宜最简单饭菜的民工,你也会想到在大城市里到处被城里人白眼的朴实卑微的他们,等等,等等。
在这样的人类生存链上,他们可能是最卑微者,最受鄙视者。可是,在自己的家庭,他们却又是最高大者,是家庭的顶梁柱和精神支柱,是年幼孩子的靠山。
中国近三四十年来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生长起来的高楼,不断扩大的漂亮城市和日夜高速运转的工厂,缺少不了别家舍业的农民工。他们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背后却是他们对家庭对亲情的巨大牺牲。为了生活,他们割舍下亲情;为了生活,他们狠心扔下老人和孩子,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老人成为留守老人;为了生活,他们舍弃了对孩子的陪伴和影响孩子未来的教育。还有,大山深处十几岁的少年,没有爹妈接送,独自奔波在长长山路上赶往学校的懂事少年。这每一幅画面,都让人心酸,每一幅画面,都让人觉得残酷。
亲情,团圆,离别,生存。在城里人一切都觉得正常的时候,他们却处于自己觉得正常而让城里人感觉一切都不正常的生活状态,而且,他们辛勤而卑微,还会被城里某些人以不屑和蔑视对待。
他们的生存状态是残酷的,他们的妻离子别是残酷的。所以,春节期间的这一类抖音视频,至今还仍然不断在我脑海回放,特别心疼那些留守孩子们,特别心疼那些留守老人们,也特别心疼那些奔波辛劳陀螺一般生活的农民工兄弟们。真是生活不易,生存艰难。想到这些,心里只想到了“残酷”这两个字,尽管它和“春节”在一起极其不和谐,还是把它作为题目了。
作者简介:
靳宝栋,山东省菏泽市外国语学校高中语文教师。爱好散文、诗歌、书法等。作品散见于多家网络媒体。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