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刘敬森:老家的坑塘

摘要:我老家的院子后面,有一个硕大的坑塘,由于它的水域面积在老村子所有的坑塘里面最大,所以满村子上上下下的人都叫它“大坑”。 在我的记忆深处,平日里的大坑总是烟波浩渺,水……

  我老家的院子后面,有一个硕大的坑塘,由于它的水域面积在老村子所有的坑塘里面最大,所以满村子上上下下的人都叫它“大坑”。

  在我的记忆深处,平日里的大坑总是烟波浩渺,水平如镜,宛若一位恬静知性的女子,静守着一村子的宁静和安逸。

  大坑里的水来源于村子东头的一条名叫“东沟”的小河。东沟是杨河的一个支流,杨河的水质清洁,东沟的水质也清洁,大坑里的水质也跟着一样清洁。

  现在想一想,这可能是得益于当时经济落后的缘故吧。经济落后,河流两岸没有厂子,没有污水排放,再加上当时的人们没有往水里乱扔垃圾的恶俗,水又是活水,河水便和纯朴的人心一样清澈。

  大坑水面四周的岸边,隔不多远处便有几块洗衣服用的石板或者青砖,经常有大娘大婶们在那里洗衣服,叮叮当当捶打衣服的棒槌声夹杂着妇女们的说笑声,让安静的小村子平添了许多生活的气息。

  炎热的夏季,傍晚时分,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陆续下晌回来,男人们是直接跳进大坑,扑扑腾腾地畅游一番,洗去了一身的汗水和疲惫,然后回家喝汤吃饭,那心情爽朗得很。

  女人们则比较婉约,她们往往是几个十几个做伴,躲在大坑光线阴暗的浅水处沐浴,时而窃窃私语,时而传出一阵银铃般的笑声。男人和女人洗澡的区域有着约定俗成的界限。这时候的小孩子们也跟着凑热闹,鱼儿一般在水里穿梭,玩着狗刨、仰背、凫水和击水的游戏。此时的大坑绝对是天然的浴池,避暑的天堂。

  大坑是村子里孩子们玩耍的好地方,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娱乐方式。初春和深秋季节,冷风拂面,碧波荡漾,孩子们来到坑边,最喜欢玩的是打水漂的游戏。他们竞相捡拾着随处可见的干硬的薄泥片,然后猫着腰,斜睨着眼,选择最佳角度,使劲快速地朝大坑中心打去。打出的水漂贴着水面,呲溜溜窜出老远,俨然会轻功一样。谁打的水漂呲溜得远,谁就是赢家,谁就牛气冲天,神气十足,连走路都是倒背着手,仰着脸,踱着方步。

  寒冬腊月,天寒地冻,大坑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这里又成了孩子们天然的滑冰场。胆大的男孩子喜欢冒险,总是尝试着往大坑最中心处滑,而一听到冰裂“咔嚓”的声音,转身跑得比兔子还快,然后气喘吁吁地跟小伙伴们卖弄刺激的感受。大家滑冰技巧的娴熟程度不同,结果也各不相同:有猛跑一阵忽然驻足凭惯性滑动的,也有小心翼翼原地转圈的,当然也有不时“扑腾”滑倒的,那都无所谓,玩得开心才是最主要的。

  到了夏季,大坑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在大坑边上用泥巴围堰捉鱼,到深水区比赛“踩水”或者玩“扎猛憋气”的游戏,亦或者比赛谁捞得河蚌多,谁用手捧住了小蝌蚪,谁捉住了在水面上爬行的一种叫“水枪”的动物,自得其乐,其乐无穷。玩累了,躺在水面上漂浮着呆呆地望着天上飘浮着的白云,恍惚中觉着整个大坑就是一张舒适温暖的大床,令人惬意舒畅。

  当然,经常玩水,时不时地会被蚂蝗吸住腿部,时不时地会被一些玻璃碴子划破脚心,这都是不稀罕的事情,小孩子也都知道怎么处理,从不给大人们说,生怕日后被家长圈住不能往外出。那时候的小孩子不娇贵不做作,都很坚强,皮实得很。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生产队在大坑里养了鱼,立秋过后,正是鱼肥莲成的时候,钓鱼就成了小孩子的一件乐事。生产队派人看坑塘,钓鱼是不能明目张胆的。

  当时鱼钩不容易买到,小孩子就自制鱼钩。他们把铁条磨尖,用钳子握成粗糙的鱼钩状,然后各自偷自己娘的纳鞋的白线绳作钩线,拴住鱼钩,再挖一些蚯蚓作鱼饵,趁着正午看鱼塘的人回家吃饭的空,偷偷地溜到一个树荫处,悄悄地把鱼钩甩进坑塘里,然后一边盯着浮子,一边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坑塘里的鱼多,又都被喂傻了,一会儿就上钩,只要浮子一沉,准能拉出一条鱼来。钓出来的小鱼放到吃水缸里养着,大人也都乐观其成,如果钓出来的是大鱼,大人则一定要让放回坑里去,说是集体的财产,气得小孩子都撅着嘴,但又都不敢违抗。

  小时候钓鱼,练得是技巧,钓得是乐趣,寻得是刺激。记得有一次钓鱼,我见浮子一沉,马上去拉,拉出来的竟然是一条长长的宛若水蛇一样的东西,吓得我绳子一扔,撒腿就跑,惊魂未定了好几天。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杨河里的水少了,东沟里的水少了,大坑里的水也跟着少了,且存留的都是雨水,水也不那么洁净了。

  此后的大坑,再也没有人去里面洗澡,周围也没有了捶打衣服的棒槌声和大婶大娘们的欢笑声,只剩下岸边柳树上聒噪的蝉鸣。

  再到后来,大坑中间通了一条乡村小公路,为了固土护路,娘在公路的斜坡上栽种了一行杨树,长势很好,短短几年,便枝繁叶茂,但大坑里的水却一直没有多起来没有清起来。老家新农村改造以后,老村子复耕,为了有更多的的土地可耕种,不仅大坑的二滩被推上了土,大坑面积也缩小了很多,大坑也没有记忆中的那么大了。

  初春,我去给杨树修剪枝条,看着眼前的坑塘,早已没有了原来宽阔伟岸的样子。

  她也许是看见了故人,春寒料峭中显得越发拘谨和不安,我则双眼模糊,耳畔又响起了有节奏的捶打衣服的棒槌声和小孩子们开心快乐的嬉笑声……


1

  作者简介:

              刘敬森,山东省曹县第一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曹县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生于乡土,长于乡野,淳朴民风,默化成长。系曹县第一实验小学校歌《腾飞的一实小》词作者。散文《车轮滚出新天地》获得《山东教育》杂志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一等奖;照片《注目礼》获得首届山东省“最美校园”摄影大赛二等奖;歌词《逆行英雄》荣获曹县作家协会和曹县音乐家协会共同举办的抗疫歌曲歌词征集比赛一等奖。常以细微之心去歌颂生活的美好。作品散见于《山东散文》《鲁西南文学》《曹城时讯》和网络平台。


  • «
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朤朤 / 陌语 / 沈晓沫
● 发布 : 娜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语参家园 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