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智 赋能课堂 ——正阳县第十四小学数学学科专题教研活动
摘要:慧智育: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在教育发展的浪潮中,数学教育对学生思维塑造和能力培养至关重要。为落实新课标"做中学、悟中学"理念,正阳县第十…… |
慧智育:“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在教育发展的浪潮中,数学教育对学生思维塑造和能力培养至关重要。为落实新课标"做中学、悟中学"理念,正阳县第十四小学数学教研组以"画数学"为切入点,于3月19日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教研活动,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在色彩与线条中绽放思维之花。
研之有向:聚焦核心素养
活动伊始,数学教研组长邓敏老师解读了"画数学"的深层价值:以画启思:通过数形结合突破思维难点;以画达意:用可视化工具外化抽象逻辑;以画创美:在数学与美术的融合中培养创新力,并详细介绍了:画数学的本质以及画数学的类型,还有如何培养学生画的能力。明确"画数学"不仅是绘图,更是促进思维生长的过程。
头脑风暴:思维碰撞出真知
研讨环节,教师们基于本年级学情特点、教材编排围绕三个关键问题展开深度对话:如何分层设计绘图任务?基础层:模仿绘图;发展层:创意表达;拓展层:跨学科整合。一年级组的老师们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准定位教材:在学习“认识图形(二)”时,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理解不深。比如画长方形,学生通过一笔一划,会注意到它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四个角都是直角。这种亲身体验比单纯讲解更深刻,帮助学生将抽象图形概念具象化,降低学习难度,在绘画实践中逐步生长出初步的空间观念。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将绘画融入数学教学,并非简单地用绘画代替数学,而是要将绘画作为一种工具、一种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表达数学。在实践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目标明确,避免形式化。每次明确绘画活动的目标,避免形式化;注重引导,避免放任自流。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将绘画与数学思考结合起来;尊重差异,鼓励个性化表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数学。二年级组的老师们指出在二年级数学阶段的学习中,数形结合的数学问题贯穿上下册,但是在教学中关注孩子们的个别差异性,不要求所有人都会画图解决,能力有限的同学,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结合二年级教材,上册主要是乘法内容,例如在乘法部分有个“知识树”,通过5x8这个算式可以想到什么?下册的除法内容中有一个移多补少问题,例:哥哥有20颗糖,弟弟有6颗糖,哥哥给弟弟几个糖,他们就同样多了?首先,具象化的把糖摆出来分一分,再用形象化的线段图代表实物,最后能不能用抽象化的算式来解决。让学生通过画图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能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激发学习兴趣,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三年级组的老师们认为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学习教学时,如果单纯依靠文字和数字,学生会觉得枯燥难懂,“把数学画出来”这种教学方式正好契合了三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更多地尝试这种教学方式,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画中生长出数学思维。画图意识、画图能力是从简单的题开始培养出来的,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多进行引导示范,帮助学生通过题目中发现的数学信息,通过画图展示出来,就可以更快速地分析数量关系。对学生中出现的优秀案例也可以拿出来进行示范,让学生学习借鉴。并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们认识到画图的好处,并把画图策略重视起来。四年级组老师在发言中指出,在教学中,运用“把数学画出来”将抽象问题直观化,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例如:在解决“和倍问题”时,学生通过画线段图轻松突破难点。以经典题“A+B=25,A是B的4倍”为例,作为数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线段图分析:先画B为1段,A则为4段,总长度5段对应25,1段即25÷5=5(B的值),A=4×5=20。通过图形拆分,复杂关系一目了然,学生迅速掌握解题逻辑。该方法还应用于小数运算、图形变换等课堂,学生通过画图理解数学本质,学习兴趣显著提升。“画数学”不仅降低理解门槛,更培养了数形结合思维,未来将深化实践,让数学课堂更生动、更高效。五年级组的老师们发现五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重要知识板块。以“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为例,在讲解长方体的特征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然后让他们尝试画出长方体的展开图。在绘画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通过动手绘制,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长方体的结构同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让学生在纸上画出长方体的各个面,标注出长、宽、高,然后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最后将各个面的面积相加,得出表面积。这样的过程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还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绘画比赛或数学手抄报活动,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绘画艺术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六年级组老师表示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6年级上册学分数乘法的时候。要求在一个长方形内画图,表示出1/2×1/4。这就是先把这个长方形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儿,再把其中的一份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儿。画出来之后,同学们能很明显看出来最后的结果是1/8。还有,现在正在学习的圆柱的表面积,它是由一个侧面儿和两个底面组成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形,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侧面是一个曲面通过画展开图,将侧面沿高展开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等于圆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让这个画图的过程根植于学生的脑海里,以区分后面要学的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这一单元学完之后,同学们容易把这个这些公式弄混,所以需要让他们把这些展开图通过多动手画,然后刻在脑海里。从教学实践来看,开展这样的活动也遇到一些挑战。比如部分学生绘画基础较弱,在画图表达数学概念时不够准确;还有些学生过于依赖直观图形,在脱离图形后难以进行抽象思考。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加强对学生画图方法的指导,从简单图形开始练习;同时引导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逐步摆脱对图形的过度依赖,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高位引领:剖析教材明方向
夏校长在听取了各个年级组的老师发言后,强调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要认真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画图的技能,如何规则明确地抓好落实,要从一年级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孩子的画图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好数学三大宝:画图、举例和列表,在平时的教学中当理性思维遇见感性表达,当严谨公式碰撞灵动线条,数学教育便是一场美的觉醒。期待十四小的数学老师们以笔为舟,以画为桥,带领学生在数与形的王国里,书写更多思维与艺术交融的精彩篇章!
指明道路:开拓新篇章
武校长的即兴课堂结合实例进一步阐述了“画数学”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他指出:当下,“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已成为基本共识。在学生的“画”里,融入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对空间几何的表象、对数学方法的创意。“画数学”绝非简单的绘图技巧传授,而是需要借助结构化的教学设计,紧密贴合教材序列,巧妙运用多种表征方式,帮助学生打通知识脉络、直击数学本质的智慧教学法。“画数学”让思维看得见,就是要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外显。他希望全体数学教师带着对“画数学”的新认知、新思考,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创新,努力为学生营造更智慧、高效的数学课堂。
3月,驻足教研,我们勤反思,求高效;展望未来,我们以匠心,致初心!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肩,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正阳县第十四小学的教学质量定能迈上新台阶。
- «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时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