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课标,中原教学名师周枫琳给您三个建议!

摘要:前段时间 教育部正式印发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为21年来首次修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也是11年来首次修订 此次修订进行了系统性设计 课程……

前段时间

教育部正式印发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

1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为21年来首次修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也是11年来首次修订

  此次修订进行了系统性设计

  课程内容结构

  学业质量标准等方面

  都有较大变化

  那么,其有哪些变化

  因何而变

  对基础教育会带来哪些影响

  课堂教学如何应对

  教师需要建立哪些新理念

  今天

  我们一起跟随中原教学名师周枫琳

  一起来探寻新课标的奥秘——

2

  周枫琳

  2021河南教师成长书院映潮班班主任,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特级教师,中原教学名师,中原名师,河南省“十佳班主任”,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教师。主持的课题《基于感知—思维训练的初中作文教学研究》获省级一等奖,曾在中央电视台中学生频道做作文教学专题讲座12讲。

新课标来了

一线教师怎么读

  今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16个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发布后,专家、学者、名师纷纷引领解读。与21年前相比,一线教师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主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意识明显增强。然而,教学理念的更新、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对新课标的学习和践行,一线教师可抓住哪些学习的关键点和实践的着力点?

  5月20日,教育时报记者对话了中原教学名师、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第一中学援疆教学的周枫琳老师。

3

  1先裸读,结合自身,看自己能读懂多少

  教育时报

  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发布之后,教育部教材局的负责同志在回答国家对于地方和学校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哪些部署问题时,首先提到的就是,组织开展国家级示范培训,提供培训资源,帮助义务教育阶段广大教师准确理解把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要求。

  我们发现,很多一线教师没有等待,而是积极主动地纷纷开始自主研读这一纲领性文件。

  周枫琳:是啊,这是指导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必读啊。翻看文件,我觉得新课标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新的要求,新的理念,新的内容,新的方式,新的导向……大量的新名词,需要我们慢慢消化。

  学习新课标前,我建议最好不要听别人怎么说,一定要自己读,边读边圈画,把新课标里反复出现的词语、陌生的词语、专业化的术语等画出来,记录下来自己的疑惑,记录下自己读后的真实想法。

4

  读目录,将性质、理念、目标、内容、质量、实施这6个核心词圈画出来,想一想以下两个问题: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作为一线教师你最关注的是哪个部分?

  新课标如何定义语文的性质?会增加哪些新的内容?会有哪些新的改动?把自己最朴素的想法写下来,再读新课标,对照自己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思考以下问题:

  为什么新课标在课程性质里加上了“国家通用”“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表述?

  为什么在短短500字左右的3段话中7次提到“语言文字”?

  “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又将给日常教学带来怎样的影响?

  新课标“课程理念”提出要“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课程内容中“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规定了6个学习“任务群”。

5

  “任务群”这一语词是从哪里来的?义务教育阶段里的6个“任务群”和高中课标中的18个“任务群”有关联吗?2017版的统编教材都是以“双线”来组织的,有明确的“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要求,教读课都有“思考和探究”的任务,自读课也有“自读提示”和“旁批”等助学系统,这样的单元是不是“任务群”?如果不是,“教材”是不是又要“大换血”?如果是,“任务群”和“大单元教学”的区别是什么?基于“任务群”的教学是不是意味着“一节课必须要用上四五篇课文”?

  一个词一个词地读,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读。读一遍不行就再读一遍,再读一遍,读到自己熟悉新课标里面都有哪些内容。

  边读边思考,联系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明了自己真正读懂多少,还有哪些问题比较迷茫。学习方式的变革如果不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地”,“课程理念”的更新一定是“空头支票”。

  2再联读,纵横捭阖充分理解,互相印证

  教育时报

  与2001年颁布实施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相比,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修订后的各课程标准,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要求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要求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这些,是不是也要求我们一线教师不能局限于本学科的课标阅读,不能局限于部分专家的解读?

6

  周枫琳:是啊,我强烈建议一线教师将16个学科的2022版的新课标放在一起读一读,充分理解“核心素养”,而非“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培养人的“核心素养”,以及自己所任学科应承担的任务。

  在阅读新课标的同时,还需要读一读《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从国家层面来理解新课标,心怀“国之大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7

  在学习专家解读的时候,拿语文学科来说,我们不妨听一听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国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的讲座,听一听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欣歆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听一听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崔允漷《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的讲座,听一听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综合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框架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让素养落地,让学生进入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解读》的讲座……

  听的时候,不要只忙着记笔记,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困惑”来听,都是解读新课标,各位专家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听完各位专家的讲座,收获的一定不能只是“我听到了些什么”,而是要认真地想一想“我真听懂了些什么”。我们不妨再想一想,各位专家的讲课方式是不是他们所提倡的“情境性”“实践性”“任务群”。

8

  如果是,他们是用什么方式来达成的?如果是,作为一线教师,听了这么多讲座后学到的是关于新课标的“知识”,还是“技能”,还是“素养”?

  如果不是,那么这些专家为什么不用他们倡导的“学习方式”引领老师们进行学习?有哪些因素限制了这些“讲座”不能用“情境性”“实践性”“任务群”?是不是老师这样的“年龄阶段”已经具备了“专业素养”,或者说,老师们只需要用“你讲我听”的方式就能掌握新知识、新理念,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新的素养?

  我们一线教师要不断思考:到底哪些知识是需要讲的?哪些知识是需要习得的?如何判断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在教“死知识”?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促成学生的“素养”?我想,通过这样的思辨,我们或许会明确,“素养”的形成首先是要“激活”,激活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3深研读,以适度应用检验读的效果

  教育时报

  为强化课程标准的落地实施制度建设,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会制定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对学校规划课程实施提出工作要求,围绕课程实施重点难点问题,设立一批课程改革项目,推动创新实践。但现阶段,作为一线教师,更多的是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去将教育教学和新课标进行对接、磨合,发现共性的问题,着眼于用。

  周枫琳:是啊,着眼自己的课堂,死磕课堂。崔允漷教授在《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中指出“教案不改,课堂不变;课堂未变,课程难新!”2022版语文新课标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要勇于面对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实施和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立足学情,因地制宜,以研究的态度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提高教学研究水平。要注意收集、借鉴优秀课例,在观摩和反思中增强自己的实践智慧,提高教学能力。”

9

  在初步领会了新课标的理念后,多找一些教学案例,做一些专项研究。一个点一个点地研究,一个点一个点地积累,一个点一个点地突破。

  “聚焦关键问题,推进校本教研;加强区域教研,推广典型经验;发挥制度优势,推进研修融合”这些既是新课标对教师学习提出的要求,也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站在国家的层面,站在时代发展的层面,“教学改革”是必须的,面对新课标,我们既不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冷眼”相待,也不能用“凑热闹”的态度赶时髦,而要以读促用,以用检读。

  读课标,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找到困惑点;听专家讲座,与同伴共同研讨,解决心中的疑惑,找到成长点;观察、分析众多课例,像医生一样做好“切片”研究,历练本领,找到专业成长的研究点。适应教育发展新需要,迎接时代新挑战。

新方案、新课标

一线教师需要“一点一点”

吃透精神,深入研究

准确把握课标新动态

慢慢体会消化新要求

适应教育发展新需要

迎接时代新挑战

10


  • «
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教育时报》,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