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催生了网红,也让一些教师沦为作业辅导者

摘要:学生三个多月的线上学习 效果到底怎么样? 凡是上过网课的老师 可能都心知肚明 “不听课、装样子 不做作业、不交作业 抓住一切机会玩游戏……” 除了对学习没兴趣 对其他什么都……

学生三个多月的线上学习

效果到底怎么样?

凡是上过网课的老师

可能都心知肚明

“不听课、装样子

不做作业、不交作业

抓住一切机会玩游戏……”

除了对学习没兴趣

对其他什么都充满了兴趣

微信图片_20200529172917

有人说

老师化身线上作业“讨债人”

任你“叮”他千百遍

总有学生听不见

这是不是像极了催作业的你?

↓ ↓ ↓

微信图片_20200529173007


同样是教学

只是形式不同、场景不同

为什么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效果

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别?

面对汹涌而来的线上教育潮流

我们该如何从容应对?

近日

教育时报记者邀请4位名师、教研员

围绕“线上线下:教学效果差异为何如此之大”

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希望能为您的网课总结

和线下教学效果提升

带来帮助和启发——

微信图片_20200529173045



01网课效果不佳,原因何在

教育时报:就当下而言,网课与线下课堂教学效果的差异性是有目共睹的。请结合您的网课经历和实践,谈一谈这种差异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同时,请从授课内容、形式,学生表现、效果反馈等方面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陈静(中原名师、漯河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

学习差异方面,我觉得突出表现在作业质量上。线上学习期间,总有一些学生偷工减料、应付了事。于是,老师化身线上作业“讨债人”,可任你“叮”他千百遍,总有学生听不见,线下教学中却少有这种情况。


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网课突如其来,缺乏预先指导,既缺乏对教师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也缺乏对家长、学生的培训和指导。二是一些教师采用和线下授课一样的方式进行线上授课,为完成任务而上课,对网络学习资源不加筛选,整天不停地“轰炸式”推荐资源,造成了学生学习疲惫。三是上课环境随意,缺少仪式感。四是互动交流减少,评价缺乏温度。

秦守洁(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南阳市第十三中学校教师)

除了作业质量,课堂上的专注度也有很大差异。线下课堂上,学生专注听讲、认真记录、积极参与,而网课上,学生状况百出。


那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何在?一是学生的自律性不够,更别说奢谈自我规划和管理了。二是家长的教育力欠缺,“神兽”与家长“相爱相杀”。当教育现场转移到家中,由于平时家庭教育的缺位,亲子关系遭到严峻考验,不少家长感到无措甚至无力。三是教师的因循守旧。网课突如其来,一些教师只顾着吐槽,却不深入思考如何面对现实、寻求改变,这不是教师该有的态度和素养。

刘新选(第二届河南最具影响力教师、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从检测结果来看,最明显的差异就是网课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了大面积下滑。线下教学中,形式更丰富、活动更集中,有现场感,而线上课堂绝不是把线下课堂搬到网上那样简单。若是如此,线上教学就有可能变成“网灌”,其效果将大打折扣。这就像用玉米收割机来收割小麦一样,很难实现目标。

张自福(特级教师、濮阳市教研室副主任)

根据我调研的情况,线上线下教学效果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三降低一严重”,即网课中,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积极主动性降低、基础知识掌握度降低、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一些班级测试结果表明,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明显加大,有接近一半的学生成绩下降,个别学生下降严重。


究其原因,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看,我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出了问题。一是组织教学出了问题。好的课堂组织管理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但网课中很多老师失去了对课堂的驾驭。二是学习方式出了问题。网课让学生离开了充分的合作、讨论、探究、实践,效率自然低下。三是因材施教出现了问题。网课中由于检测手段缺乏、反馈速度慢、个别辅导跟不上,致使面向全体成了一句空话。


02线上线下,“知沟”如何弥合

教育时报:根据经验和思考,您认为如何才能提升网课效果、缩小线上线下教学效果的差异?请结合您在网课期间采取的创新性策略、方法来谈一谈。


张自福

网课期间,不少老师在一边摸索,一边改进,也逐渐形成了以下共识:一是要把握“一课一得”原则,做到目标精准、内容精炼,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二是注意讲练结合,不能先集中讲再集中练。三是加强反馈和激励。除了激励学生,一些老师还面向家长评选“最优编外班主任”“最温暖的陪伴人”。四是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激发内在学习动力。比如根据学科特点,每周安排一个小实验、小探究等。五是积极探索线上因材施教新途径。有的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建立了不同的线上群组,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微信图片_20200529173521



陈静

有人说,网课就如同大浪淘沙,把“真学习”和“假学习”的学生都给“淘”出来了。“淘”出来只是结果,对于教师而言,我们需要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网课期间,我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主题活动,将“快乐读书吧”推荐的4本书作为精选教学内容,向学生和家长渗透阅读习惯和策略,实现了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成长。一是录制导读微课,激发阅读兴趣。二是坚持阅读打卡,培养阅读习惯。三是花样阅读展示,搭建共享平台。


阅读永远没有终点,如何通过多元评价,持续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呢?我又采用了三种特别的激励方式:一是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我邀请家长一起用语音、文字、图片等进行花样评价。二是云分享,邀请学生做主播。网课期间,我一共邀请21个学生在钉钉群里独立直播,强化他们的阅读体验。三是我在网上开设电台,邀请学生来朗读,为其搭建更宽广的展示舞台。


秦守洁

网课期间,我们学校遵循的原则是“慢节奏、小步子、勤反馈”。所谓“慢节奏”,就是课堂容量小一点、节奏慢一点,带着整个团队走,防止两极分化。比如,一篇以往两个课时就能学完的文章,网课可以用三个课时,强化“限时练”,避免“夹生饭”。


所谓“小步子”,就是将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分解为具有逻辑联系的几个层次和环节,重在控制过程、重在阶段小结、重在降低错误率、重在完成当下、重在每一步成果的可见性。


所谓“勤反馈”,一是课堂增加反馈次数:多一些连麦机会,提问时既有全部参与,又有点名作答;多一些学生的分享展示,每节课后要求学生限时提交课堂笔记等。二是丰富反馈形式,采用学生互评、小组推评、学科代表评、教师抽查评、家长评等进行多元评价,留足纠错时间和讨论请教时间,确保反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微信图片_20200529173710


03混合式学习,离你远吗


教育时报: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已经开学,师生暂别网课。但面向未来,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线上教育势头强劲,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或成时代发展趋势。对此,您怎么看?对老师们有哪些建议

陈静

“朋友们,请爱上学习,抓紧时间更新自己的职业生命。”这是网课后我特别想和老师们分享的一句话。有人说,网课会催生一批优秀的“网红”教师,也会让一些不思进取的老师沦为作业的辅导者,日趋边缘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教师的关键能力之一,一些学校采用的“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不过,学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仅靠老师的自觉是不够的,相关培训应该及时跟上。


崇尚个性的时代,必然是一个崇尚合作的时代。网课期间,大家突然发现,无论是备课、学习,还是跨学科教学,都离不开合作。比如,我就和美术老师合作开发了“以画启话”的二年级系列写话课。混合式学习其实也是一种合作,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合作,我们要做分享者,更要做受益者。

秦守洁

网课结束,并不意味着线上教学的停止。授课的主渠道是线下,但线上可作为重要的有益补充。预习任务的布置和指导可以放在线上,作业上交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可以借助网络增强丰富性,提高参与度、影响力。这些都是混合式学习的特征和表现。


除了建议老师们要加强学习,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将对学生的自律性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样才能让混合式学习的成效更显著。因为,混合式学习需要师生,甚至是家长一起努力。


张自福

虽然恢复了线下教学,但是教学方式不可能回到原点了,一场略显仓促的“全民网课”让“互联网+教育”变得更加真切可感。为了适应混合式学习的大潮,老师们需要做一些准备。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未来,学校将逐渐蜕变为一个个学习共同体,而不再囿于某个固定场所,技术手段无论传统或现代,只要能促进人的成长,都要为我所用。其次,教师要变“被动跟跑”为“主动赋能”。再次,要主动探索和创新,实现线上线下课堂教学的融合互补。


刘新选

正如线上零售商与线下实体店的结合一样,混合式学习也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其优势在于个性化、便利性、低成本。在混合式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控制力很关键。只有当学生可以自主控制线上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时,线上教学与实体学校的融合才能真正产生混合式学习。否则,无论教师如何花样百出地运用电子白板等进行授课,都只能算是换了一种知识的呈现方式而已,仍然属于传统课堂,如当下的一些电子书包项目等。


个性化学习是混合式学习的关键,也就是说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前提,差异化定制菜单,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 “路线图、导航仪、脚手架”。


总之,任何教学方式都不能忘了一个基本原则:以学定教、教服务于学,让学习在学生身上真实发生。以此为依据,我们才能更好地看待和把握眼前的变化,以及未来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00529173928



原载:《教育时报》


  • «

● 编辑 : 杨琳娜
● 发布 : 娜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河南教师,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