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清明,岁月里的家国印记

摘要:三代人的清明,岁月里的家国印记 正阳一小三(7)班 马一鸣 指导老师:李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清明,这句诗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对逝去岁月和亲人……

三代人的清明,岁月里的家国印记

正阳一小三(7)班  马一鸣 

指导老师:李艳

图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清明,这句诗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对逝去岁月和亲人的思念之门。今年清明,我跟着爸爸妈妈回到乡下老家,在这熟悉又带着淡淡哀愁的节日氛围里,听爷爷和爸爸讲起他们小时候的清明,我才发现,原来一个节日,也能藏着三代人截然不同的生活记忆和家国情怀。

  爷爷坐在院子里的老藤椅上,目光穿过院子,像是回到了他的小时候。那时候日子苦,家里穷得叮当响。清明对他们来说,是在忙碌生计里抽出的一点时间,去给先人扫墓。没有鲜花店,他们就去山间采些野花,带着清晨的露珠和泥土的气息,小心翼翼地摆在先人墓前。爷爷说,那时的他们,心里只盼着老天爷能行行好,风调雨顺,地里多打些粮食,一家人能吃饱穿暖。那时候的清明,承载的是生活的无奈,却也有对未来最朴实的希望,是小家在艰难岁月里的坚守。

  爸爸接着讲起他的童年。到了爸爸小时候,日子渐渐有了起色。清明节的时候,家里的祭品多了几样水果,不再是只有山间野花。去扫墓的路上,爸爸不再跟着大人步行,而是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一路欢声笑语。爸爸还说,那时候学校会组织去烈士陵园,他们一群孩子排着队,给烈士们献上亲手做的小白花,听老师讲那些英雄们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从那时起,家国的概念在爸爸心里扎了根,让他懂得了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再看看如今的我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明节,我们一家人开着车,后备箱装满了精心挑选的鲜花、新鲜的水果和各种零食,去郊外为先人扫墓。墓前,我们怀着敬畏之心,摆放好祭品,缅怀逝去的亲人,感恩他们曾经的付出。回家路上,我们也会去烈士陵园,那里庄严肃穆,每一个墓碑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认真聆听,感受着先烈们的伟大精神。

  祭扫结束,我们还会趁着春光去踏青、放风筝,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回到家,奶奶已经做好了青团,软糯香甜,那是家的味道,也是生活幸福的味道。如今的清明,我们不仅有物质上的富足,更有精神上的传承和敬畏。我们敬畏祖先们在岁月里的坚守,敬畏烈士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奉献。

  听着爷爷和爸爸的讲述,再看看如今的生活,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三代人的清明,见证了国家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从爷爷那时候为吃饱肚子发愁,到爸爸开始懂得家国大义,再到我现在生活在和平富足的年代,我深知这一切来之不易。

  坐在返程的车上,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和村庄,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让这份幸福和安宁一直延续下去,让未来的清明,承载着更多美好的回忆和希望 。


  • «
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首发 || 正阳县第一小学,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