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

摘要:家乡的风俗 正阳县第一小学六(2)班代裕凡 指导老师:高霞 在我的家乡,春节那热闹非凡,充满仪式感的氛围自古流传至今。当然,那也有不少独特风俗的功劳,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

家乡的风俗

正阳县第一小学六(2)班 代裕凡

指导老师:高霞

代

  在我的家乡,春节那热闹非凡,充满仪式感的氛围自古流传至今。当然,那也有不少独特风俗的功劳,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在除夕贴春联、祭祖、看烟花了。

  在除夕的上午,我跟着父亲一起贴春联。谈起贴春联,这可是门大学问。父亲教我如何分上下联“对仗工整、义贯到底”的秘决。父亲说,贴春联不仅是为了辞旧迎新装点门面,更是寄托了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和期盼。每间房屋门上贴的对联还不一样,选对联时要细品每组文字的含义和寓意,读起来要合辙押韵、意境相融。

  在除夕的下午,就要准备祭祖了。爷爷先拿几打金黄色的火纸,再拿上一张崭新的红艳艳的一百元纸币和一枚一元硬币,在摊好的火纸上压印一遍,不够纸币压印的地方,就用硬币压印一遍。这在我们家乡俗称印“纸钱”,家家都要准备的最重要的祭祖用品之一,寓意着“家旺财旺事业旺”。

  在太阳落山时,祭祖仪式开始了。爷爷在供桌上依次摆好猪肉、米饭、大馍、苹果和蜡烛等供品。然后,点燃九根香,三根一排依次插立在香炉里。随着香烟的袅袅升起,在供桌正前方,爷爷点燃一打“纸钱”,双膝跪地,喃喃地祈福祝愿,向祖先磕了三次头,心诚礼毕,燃放鞭炮,祭祖仪式就结束了。

  吃罢丰盛美味的年夜饭,天空早已被一层薄薄的暮色笼罩,随着-声声巨响,烟花如同被赋于生命的精灵,在四周外的天空,忽远忽近的接连绽放。有的像盛开的菊花,层层叠叠,绚烂夺目;有的像流星划过长空,留下一道道耀眼的彩光;还有的像仙女散花,把金粉洒满夜空,真是美得让人心醉。我站在院子里,抬头望着那五彩缤纷的烟花海,耳边是家人的欢笑声和赞美声,心中情不自禁的涌动着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和自豪。

  在我看来,这些过年的风俗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寄托,是精神文化的传承,是缅怀祖先的情感纽带,更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随着时代的变迁,或许有些风俗会渐渐地淡化了,但那份对家的眷恋、对祖先的敬仰、对新一年的憧憬,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

  • «
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 发布 : 时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首发|正阳县第一小学,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