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积极推进“双减”工作,初见成效
摘要:慧智育: 8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召开自治区“双减”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第一次全体会议,通报“双减”政策在我区落地的进展情况。 及早谋划,周密进行安排部署 自治区本级和…… |
慧智育:8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召开自治区“双减”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第一次全体会议,通报“双减”政策在我区落地的进展情况。
及早谋划,周密进行安排部署
自治区本级和12个盟市103个旗县(市、区)全部建立了监督举报平台,并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和邮箱;12个盟市全部组建了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生家长和媒体工作者为代表的社会监督员队伍,总计1280人。
截至8月22日,自治区平台收到举报信息383条,查证属实56条,通过跟踪督办,对22家校外培训机构给予处罚,对违规参与补课和违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要求的28名教师分别给予辞退、解聘、降级、调离教学岗位和批评教育等处理。
多措并举,规范校外培训秩序
自治区教育厅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班子成员“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涉及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任务,对全区校外培训机构借学校名义招生和占用学校资源办班收费情况进行了摸底排查。
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5项重点治理任务进行安排部署,8月底前完成集中整治,10月底前完成对各地专项整治情况的督查,力争到2021年底前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
指导各地教育部门联合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通过明察暗访等方式,对存在安全隐患、违规办学、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超前超纲教学、组织学生竞赛等问题的机构依法依规全面开展排查工作,并建立周报告制度。
截至8月20日,12个盟市共摸排审批(备案)学科类机构2772家,全部为线下机构,现已全部暂停培训业务,其中,休业、停开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机构2596家,暂停整改及注销学科类培训机构176家。
源头治理,切实减轻校内负担
2021年上半年,先后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工作的通知,特别规定了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禁止教师利用微信群、QQ群等布置作业、公布考试成绩、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等,坚决防止“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为了保障政策落地见效,5月至6月期间,组织各盟市教育督导部门采取明查暗访、访谈师生、电子问卷调查等方式,对166所学校“五项管理”工作进行交叉检查,有效缓解了学生校内作业负担过重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健康成长的校内环境。
提质增效,做实做好课后服务
暑期前,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占学校总数的63.39%,自愿参与课后服务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9.06%,包头市实现了100%全覆盖。按照教育部工作部署,督促各地“一校一案”制订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实现秋季开学后课后服务“5+2”全覆盖。截止8月20日,全区80%学校已完成“一校一案”,97%的学校已做好秋季学期课后服务准备工作。
配合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政策,学校服务性收费、代收费政策已经出台,课后服务财政补贴政策已经达成一致意见,正在履行程序。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积极承担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工作,有7个盟市21个旗县(市、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开展了暑期托管服务试点,涉及学校及其他托管场所84个,参与学生1512人,参与教职工295人。
拓宽渠道,丰富线上学习资源
为加强线上免费优质学习资源供给,推出全区中小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优课在线”,已录制976节相关课程;与内蒙古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开通国家统编教材电视专区,上传三科统编教材同步课程262节,配套辅助教学资源500多件,教育部初中语文资源1719个,累计播放405万次,不断满足学生随时学、反复学的需求。与内蒙古网络有限公司签署了育信息化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偏远地区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把学生从校外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
会议指出,经过前一阶段的推进落实,自治区“双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工作进展不平衡、信息共享不及时、政策配套不完善等出问题。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建立完善周调度制度、开展对口督查检查、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发挥监督举报平台作用,做好“双减”工作,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 «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沫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