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制学校如何发展?宏观对策和区域实践来“支着儿”!
摘要:九年一贯制 是义务教育阶段 统筹教育资源、调整教育结构 体现教育连续性和统一性的 一种重要学制模式 为充分发挥基础教育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基点作用 九年一贯制学校 应承担起…… |
九年一贯制
是义务教育阶段
统筹教育资源、调整教育结构
体现教育连续性和统一性的
一种重要学制模式
为充分发挥基础教育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基点作用
九年一贯制学校
应承担起重要的特殊使命
基于此
在新的历史阶段
要重新审视一贯制办学
以系统思维着力
解决好“实践热、政策冷、理论缺”的问题
以一贯制办学
作为发展素质教育的
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路径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的宏观对策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已然得到认可,各地一贯制办学也逐步形成了规模。在今后的持续发展与质量提升过程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需要在内部教育改革上强化整体设计,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办学、全过程育人,在外部教育管理上进行创新性改革,提供针对性支持。
1.深化统筹协调育人,发挥一体化育人优势
一贯制学校要想真正发挥“一贯”的内在价值,就必须在统筹协调上下功夫。九年一贯制学校不是简单的小学和初中的叠加,而需要实现两个学段的整体设计、无缝衔接。
其一,要做好长期发展规划,利用自身学制连贯性的优势,统筹学生学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渐进性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九年一贯制学校要加强学段贯通育人的整体设计,围绕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管理制度、教学风格、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结构性设计,通过推进中小学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来兼顾中小学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
其二,要特别关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标准。学校规模太大、校区太分散,整体上不利于一贯制的总体性设计和资源统筹,同时也会带来大规模学校的“综合征”,如管理效率低、学生安全责任大、教师工作负担重等问题。因此,学校要及时明晰一贯制学校的办学标准。对于新建学校,要从准入环节控制超大规模学校审批;对于改扩建学校或联体形成的一贯制学校,要严格评估,切忌将集团化办学与一贯制办学模糊对待和处理。
其三,要在学校内部课程体系整体设计、教育教学方式、学校培养目标、管理方式等方面实现统筹协调。当前,一贯制学校可以借“大中小幼立德树人一体化体系”设计和推进的良好契机,以“大思政”课程为抓手,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定位目标,合理设计内容、途径、方法,实现层层深入、有机衔接。
2.健全学段贯通的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系统育人
外部教育管理体制在学段上的贯通协作是一贯制学校进行课程、教学、教研等整体设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其一,一贯制学校一体化育人实践改革需要畅通的管理体制。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在对一贯制学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鼓励一贯制学校实行小学、初中一套班子,建立小学、初中一体化的教育领导体制,从而避免“分块”管理带来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鼓励一贯制学校探索小学、初中教师一体化管理,保证一贯制学校小学和初中教师在工作量、职称评聘、绩效等方面的公平公正。
其二,一贯制学校一体化育人实践改革需要畅通的教研机制。为打破各学段孤立教研、孤立管理的局面,区域教育管理部门应在部门内部建立学段畅通的交流机制,开展学段协同的教育活动,增进学段间的交流,促进学段衔接,推进一贯制学校系统育人。例如: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联盟或联合教研体,针对学校遇到的小初衔接、课程统整、教学方式整合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教研设计,从而提升学校内部系统的育人效果。
当然,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对一贯制学校进行督导时,也要将一体化育人实践纳入指导与评估范围,且对小学和初中学段进行同时的、一体的指导与考核。
3.探索差异化政策支持,鼓励不同类型学校探索一贯制育人模式
传统的同一法人统一管理的一贯制学校,其内部管理一般较为畅通,一体化育人模式探索主要面临的是外部管理体制的问题,需要区域教育管理部门给予畅通式发展的政策支持,如给予九年一贯制学校对课程进行整合改革的空间,允许部分学校进行基于“五四学制”课程一体化建构的探索实践。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弹性学制、灵活机制安排,对于改变大一统学制有着重要的探索意义。
集团化学校内部的小学、初中联结,是一种新型的一贯制学校办学模式,其小学段、初中段容易打破管理体制的障碍,建立起紧密联系。但是,集团化办学存在着一个法人或多个法人的情况,相应地也会面临着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因此,集团化学校在不同管理模式下,小学、初中一体化也面临着差异化发展的问题,需要多样化、清晰化的政策支持。相应地,可以探索构建一个法人育人一体化、多个法人的小学与初中学校育人联合体等集团校一贯制办学模式。
此外,在学校布局调整进程中,乡镇中心校的建设及其与村小教学点的一体化管理也可以尝试探索一贯制的模式。例如:一些地方实行由具有教育行政职能的中心校负责对区域内若干个乡村小规模学校进行人员和经费的管理,以及教育教学指导与教师培训等。该种模式区别于传统一贯制学校和集团化学校,需要初中学段的中心校更充分地考虑所对接小学教学点教学模式的特殊性。
了解了一贯制学校的发展对策
如何在区域内
科学规划和整体统筹
一贯制学校发展
成了很多区域关心的话题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
福建省厦门市
经过10余年实践探索的
治理经验与推进策略
厦门市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的基本策略
1.建“一贯式”课程体系,在保持连续性中增强底蕴
厦门市注重引导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上把9年作为一个单元来整体把握,努力避免课程实施的不连续性和不完整性。小学、初中的独立开办,一方面,常常迫使有学科特长、艺术潜能的学生受升学压力等因素影响而中途停顿或放弃;另一方面,有的特色课程只在特定的小学开设,很多初中可能没有开设这门课程,这就导致学生在该方面的教育缺少连贯性,特长发展半途而废。
九年一贯制学校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学校可以在小学阶段就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并为其特长发展制定整体目标、阶段目标,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当学生升入初中后,可继续在其小学阶段的学习基础上,接受提升性辅导。为适应教学需要,学校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让教师跨年级、跨学段任教,满足学生个性化特色化发展需要。
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设计劳动实践活动时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实现劳动教育的整体设计、贯通实施。一以贯之的课程设计,使得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也有利于劳动教育走向整合性、科学性、教育性并重的实践样态。
2. “一体化”打造师资队伍,在“无缝衔接”中实现融合
在九年一贯制办学背景下,只有“一体化”打造优质的师资队伍,才能让小学与初中在“无缝衔接”中实现融合。为此,厦门市推动一贯制学校利用自身办学优势,在全校师资和教学资源上统筹安排、共享使用、学段贯通,着力培养教师的全程育人能力。
其一,初中与小学交替安排师资,打破教师使用的学段界限。厦门市第五中学尝试交替安排师资,让初中教师到小学任教、小学教师到初中任教,促进教师对全学段课程教材内容的了解,打通使用各类教学资源,从而走出学段教学内容缺少衔接、相似知识点教学重复低效等困境,实现学生小学初中学习的无痕衔接、在校九年的贯通发展。
其二,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师深度卷入教学研究,开展跨学段集体教研,实现教师贯通培养。如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研组积极开展“同题异构”教研活动,每学科选取相同主题的教学内容,分别在五至八年级学生中开展教学,旨在研究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习同一主题内容时表现出的思维深度、广度差异,探寻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教授相同内容的不同教学方式,深化了学科教研,推动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3. 探索“一贯制”管理方法,在因校施策中形成区域经验
管理是学校运作的“无形之手”,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是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厦门市在推进实施九年一贯制办学中,注重强化一贯制学校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鼓励学校因校施策,打通管理堵点、优化薄弱环节,在日常管理实践中丰富管理经验、创新管理模式,积淀一贯制学校管理智慧,形成“一贯制”管理的一校一方案。
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实行垂直管理,探索出一条教学管理新路。在管理模式上,学校打破“分立”与“分设”的管理办法,实施“垂直管理”,即把小学和初中看作一个整体,在校内不再分设小学部和初中部,学校设立统一的党团及少先队组织,并设立学生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课程建设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部门。
在校领导分工上,没有专门分管小学或初中的领导。学校内设机构也不再分设小学部与初中部。学校还坚持做到三个统筹:一是统筹规划校舍资源,有效扩大学生活动空间;二是统筹九年一贯制课程计划,合理规划学生的学习进程;三是统筹配置教师,合理安排教师任课,建立统一的学科教研团队。
在学科管理上,学校通过实行统一的学科建制,组建统一的学科教研组,强化不同学段同一学科教师的互助教研,助力教师实现高质量专业成长。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沫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