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王文波:“比翼鸟”和“连理枝”的传说

作者:王文波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河南站2023-05-09 20:45

“比翼鸟”和“连理枝”的传说

  ——游青堆息氏古墓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意思是:在天上我们愿做比翼双飞的有情鸟,在地上我们愿做连理并生的双树杆。讲述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微信图片_20230509205450

  其实,真正的“连理枝”故事来源于战国时代,比唐代要早上千余年。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新乡市封丘县境内,一个古老村落——青堆村。这里有一座息氏古墓,千百年来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哀怨凄美的爱情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传说赵国国君宋康王戴偃驱车出游,来到青堆,途中见一女子,心怀恶念。为能看到她,就令人在青堆村东头筑起一座高台(青陵台)。

  后宋康王差人访问其家,知是宋康王舍人韩凭妻息氏,便要韩凭将其妻献给他。韩凭夫妇不从,韩凭在台下自杀,息氏投台而死。宋康王命将他们夫妻分葬道路两旁,不准合墓。后两墓各长一棵梓树,根结于下,枝交于上,此为相传故事“相思树”。树栖鸳鸯,雌雄各一,啼声哀婉动人,即“比翼鸟”。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路过此地,感触颇深,遂将“比翼鸟”、“连理枝”写进了他的不朽长诗《长恨歌》。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三月十八日,我独自骑车,向二十余公里外的青堆“息氏古墓”出发,去亲身感受这个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经王家潭湿地公园,爬太行大堤,过王堤桥,向南下大堤,顺着路两旁的旧铁器市场,骑行在邻县封丘境内。

  在导航引领下,沿327国道骑行数公里,向东经孙村,拐了几个弯,骑行二十多公里到了目的地——封丘县城东北16公里的留光镇青堆村。后在一老者指点下,在本村村委会对面,终于找到了“息氏墓”。

  今天村委广场上可能有农贸集市,人很多,声音嘈杂,显得很热闹。

  墓地在村委会对面路北,面积并不大,呈长方形,大概有三、四亩的样子。墓地东南角,立着一块刻有“青堆遗址”字样的横向长方形石碑。这里原是一九六二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嵌在厚厚的青砖之内,上面装饰有漂亮的斗拱飞檐。

  正疑惑这座石碑是不是纪念息氏,看到石碑背面的碑文,方明白“青堆”还是另一古文化发祥地——早在1936年,青堆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原址比旁边地势高处0.8米,发掘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出土包括石器、灰陶、俑腿、蚌镰、汉砖、以及女子头饰等古代文物,对研究仰韶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原来,青堆遗址和我们长垣的小岗、苏坟、大冈、宜丘、青岗、耿村等地层出土文化遗址一样,都反映了我国古代甚至原始先民生活的基本情况。

微信图片_20230509205454

  从石碑往里走三十余步,是一座半新不旧的三间庙宇。同别处大多数庙宇一样,青砖红柱,斜檐琉璃瓦。两边一对圆形窗户;右侧是几通捐资建庙功德碑。倒是小庙左前方两棵树身互相缠绕在一起的桧树吸引了我的注意——这莫不就是传说中的“合欢树”?如果是那样,息氏墓肯定就在不远处!

  果不其然,从小庙左侧小路走几步,息氏古墓赫然在眼前了!

  它藏在小庙后侧五六米开外的地方,是一个用水泥墙围起来的,大约十平米左右、高不足两米的圆形土丘,上面长满了高高低低的树木。此时,树木已吐新绿,倒也显得郁郁葱葱。

  古墓前方左右两侧分别有一通卧碑。左侧那块和前面那通一样,刻有“青堆村遗址”;右侧石碑刻着“息氏墓”三个字,这两通石碑简简单单,树立时间较晚,为“一九八O年十月”。

  最显眼的是中间那个高大的碑楼。它宽大厚实,用老式大青砖砌就。正面,饰以精美的砖雕,或烛台灯座,或锦罗帷帐,或金银花贴。最上段“勾”、“阳屹”抓边,顶上圆柱青瓦牢牢铺就……碑楼正面,一圆拱门内,嵌有一块古老的石碑。碑面残缺破旧,字迹已经难以辨认。记载的应该是有关烈女息氏的一些情况。

  上前轻抚碑面,仔细辨认,仅识出“大清康熙十七年”以及“知县王赐魁立”的字样。看来这方石碑经历了风蚀雨打、岁月沧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伫立在古墓前,我思忖良久。韩凭、息氏,这对恩爱夫妻,有着自己最纯朴最执著的爱情。他们不畏权贵,忠于彼此。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诠释了爱情的真正意义。息氏,这位忠贞烈女不会知道,她在青陵台上的纵身一跃,竟成就了一段久唱不衰的千古绝唱!

  “其天沉沉,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

  这首被软禁期间写给丈夫的小诗,这是一个柔弱女子对丈夫深厚忠贞的爱,对权贵敢于蔑视的铮铮铁骨,以及时刻准备以身殉情的抗争决心!

  正巧树上几只俊秀的鸟儿啾鸣不止,其声清脆嘹亮,不绝于耳。莫不是屈魂化作了“比翼鸟”穿越千年,用自由缠绵来歌唱他们的爱情故事?

微信图片_20230509205457

  这偏远乡村之隅的方寸古墓之地,竟蕴藏着这么深刻的人文内涵!无怪乎后世文人墨客纷纷前来凭吊,并留下许多歌咏的诗篇:

  李商隐在《咏青陵台》中写道:

  青陵台畔日光斜,

  万古贞魂依暮霞。

  莫许韩凭为蛱蝶,

  等闲飞上别枝花。

  明代冯梦龙也曾留下诗篇:

  韩凭夫妇两鸳鸯,

  千古情魂事可伤。

  莫道威强能夺志,

  妇人执情抗君王……

  传说中的青陵台,早已荡然无存。也许是后世愤怒的民众,将它推倒铲平的吧。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内心是最纯朴的。荒淫无耻、穷彻极欲的强权,最终会被人民推翻!

  马路对面农贸集市正热闹,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孩子游乐场所,更是热闹非凡。好一派安祥和乐的景象。

  同在蓝天下,彼此紧相邻,一个喧哗,一个静穆。置身其间,我仿佛在历史与现实间穿越。我想:沉睡千年的韩凭、息氏夫妇,若地下有知,目睹当今这繁荣富强、人人平等的盛世,他们,会不会产生丝丝惆怅与落寞?但我觉得更多的应该是是欣慰与释然吧!

微信图片_20230509205503

  作者简介:

  王文波,河南省长垣市芦岗乡中心学校语文教师。长垣市作协会员。喜欢徘徊在记忆与现实的十字路口,以笔为网,搜罗那些生活中细碎的遇见,织成五彩的云霞。多年来在各级报刊、杂志,以及网络平台上发表作品百余篇。


2-23050Z9345AM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 770772751#qq.com (#改为@)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慧育首页 慧育文选 财经直播头条聚焦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