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师 | 张凤梅:特征、困境、路径: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
摘要:特征、困境、路径: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张凤梅 课程思政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的《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 |
特征、困境、路径: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张凤梅
课程思政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的《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课程思政的起点,总书记提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与教育教学全过程”。2020年5月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2021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对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申报提出具体要求。同年5月教育部公布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个。2022年河南省教育厅设置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大赛,都特别强调突出了“课程思政”的重要地位。
课程思政的实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举措,是构建“三全育人”目标体系的积极回应,《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明确可遵循的方向。综合近几年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的立体考察,笔者发现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挖到融。《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都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目前,大多数教师都能够结合自己所教课程,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但在融入途径和方式上还有待与进一步改进和丰富。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要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
二是从点到面。目前,无论是专业教育课,还是公共基础课、实践类课程,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多数教师都可以做到的,但是挖掘出来的课程思政元素多呈现零星态、散发状、重复性,各个思政元素之间没有内在的关联性、逻辑性,这就会影响到课程育人育德的效果。从挖到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关注课程本身,还要更多地关注课程和专业的联系,紧密结合专业特点,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岗位特点,将岗课有机融合,找到隐藏在专业之中思政线,从而实现由零散的思政点到清晰的思政线到覆盖专业的思政面,从而达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
三是从一到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要统筹做好各学科专业、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目前,各科教师都能结合所教课程落实课程思政教学,但很少关注专业内部各个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缺少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以及专业和专业之间课程思政的建设。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由一门课程到多门课程,实施课程群课程思政,从一个专业到多个专业,实施专业群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作为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需要持续的研究和探索,其精髓是全方位、全过程挖掘、梳理、提炼、归纳思政元素,从一门课程到多门课程的课程群,从一个专业到多个专业的专业群,从零星的思政点到系统的思政线,从系统的思政线到全方位覆盖的思政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者简介:张凤梅,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文学硕士。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