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县第五小学数学教研之《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实践
摘要:慧智育: 为推动教师对数字教材的深入应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正阳县第五小学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张梅老师凭借《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
慧智育:为推动教师对数字教材的深入应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正阳县第五小学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张梅老师凭借《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一精彩课例,为大家呈现了数字教材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引发在场教师的深入思考与热烈讨论。
教研伊始,我们随着“曹冲称象”的经典故事走进数学课堂。在这个古老而智慧的故事里,如何称量大象的重量是一道难题,而曹冲巧妙地用石头的总重量替代大象重量,成功解决问题。这一过程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等量代换),将复杂问题化为简单。以此为引,我们开启了对不规则物体体积求解的探讨,为后续教学注入灵动的思维活力。
张老师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带领大家深入理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用量杯装水,初始水量为250mL,放入土豆后,水位上升到400mL。由此可知,水面上升的这部分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即400mL - 250mL = 150mL ,并通过单位换算明确150mL等于150立方厘米 。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把土豆拿出时水位会下降,下降部分水的体积同样是土豆的体积。但需要注意,若土豆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就无法用此方法求出体积。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讨论环节成为课堂的亮点。当提出“能否用排水法测量乒乓球和冰块的体积”这一问题时,教室里瞬间热闹起来。各小组同学纷纷围坐在一起,热烈地交流想法。有的小组认为乒乓球不能用排水法,因为它会浮在水面,没办法准确测量排开的水的体积;有的小组则针对冰块展开讨论,指出冰块在水中会慢慢融化,体积不断变化,也难以测量。在讨论中,学生们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对排水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穿梭于各小组之间,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让讨论更加深入、有序。通过这样的思考与讨论,学生对排水法的适用条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练习环节,张老师以求解珊瑚石体积为例进行提升训练。通过练习让学生对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运用更加熟练。
课后,数学教研组组织了深入的研讨交流活动。参与听课的老师们各抒己见,对本节课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此次教研活动,以数字教材为载体,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张梅老师的《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堂课,不仅为学生带来一次充满趣味与挑战的学习之旅,也为数学教师们提供了数字教材应用的成功范例。在未来的教学中,正阳县第五小学的数学教师们将继续探索数字教材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之道,打造更加高效、生动的数学课堂,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 «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时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