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中华专栏 | 秋到深处是孤独

摘要:这是个阴沉的秋日,是前天的一场夜雨带来的阴沉。那夜,你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辗转反侧。 雨是半夜开始下的,你躺在客厅的沙发上,客厅门洞开,阳光房的铁纱窗门遮挡不住淅沥的……



  这是个阴沉的秋日,是前天的一场夜雨带来的阴沉。那夜,你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辗转反侧。

  雨是半夜开始下的,你躺在客厅的沙发上,客厅门洞开,阳光房的铁纱窗门遮挡不住淅沥的雨声。

  没有下雨前,你一个人在小院子里独坐,听院子里的虫鸣,长一声短一声。

1

  蟋蟀、蝈蝈、蝼蛄、纺织娘,秋天的虫子们蛰伏在小院子里的地瓜藤蔓下面,厚厚的地瓜藤蔓是它们绿色的庇护所,也是它们施展才艺的舞台。夜色中,你在倾听,长春花、绣球花、太阳花、鸡冠花在倾听,多么孤独的和鸣,像极了那首古诗的意境:

  独坐悲双鬓,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在虫子们的合唱中,蟋蟀是一位男高音,音质高亢,声音持续而长久。

  孤独的歌者,你在波涌般的合唱中入睡,声音在梦中忽隐忽现,声音成了梦的内容。

  你从梦中醒来,从声音中醒来,又进入淅淅沥沥的雨声。

  雨夜,让这个秋天的人和事在你眼前晃动。

2

  在海边的那个温泉宾馆,夜晚一个人在灯下读书。早晨,太阳还没有出来,你沿着无人的柏油路向东漫步,没有阳光,远山苍绿,柏油路两边种着柏树和冬青,还夹杂着一些桃树。桃树上有一些桃子,地上有落下的果实,等待小鸟去啄食。

  那也是一种孤独的状态,你很难融入那样的生活,泡泡温泉,去健身房打打球,最热闹的是打打够级,消磨夜晚的时间。

  刘德华的歌,“人多时候最寂寞”,站在大海边,看见海浪在脚下滚来滚去。

  秋天,孤独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你在夜雨中,想象雨中的那条河流,白天的时候在河岸边,看见一些垂钓的人。河边的芦苇丛中,有一些水鸟的身影。

  这个阴沉的秋日,正午依然阴沉。从单位餐厅走出来,沿着马路一边的甬道一路向东,一条小河,河边的垂柳、木瓜海棠树、山楂树,低矮的冬青树,附近村民中的小块菜地,丝瓜南瓜,大葱白菜豆角,果实挂在树上,挂在藤蔓上,这是秋天的果实,晃来晃去的孤独。

3

  这是里尔克的孤独: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曾经很盛大。

  把你的阴影落在日规上,

  让秋风刮过田野。

  让最后的果实长得丰满,

  再给它们两天南方的气候,

  迫使它们成熟,

  把最后的甘甜酿入浓酒。

  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

  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着,读着,写着长信,

  在林荫道上来回

  不安地游荡,当着落叶纷飞。(里尔克《秋日》冯至译)

  这首诗好几位翻译过,但最喜欢冯至翻译的这首。

  深秋,这时候孤独,就永远孤独。


  对面楼上的那位中年人正站在开满黄花的丝瓜藤蔓下面,早晨六点左右的光景,天气依然阴沉,你站在窗户傍边看那位中年人。

  他家的车库正对着你家的后窗,洞开的车库门,常常看见那位中年人一个人坐在车库里沉默的身影。

  他有时候翻翻书,更多的时候是玩手机,一坐就是大半天。

  春天的时候你看见他在车库门前的空地上忙活,空地上有几棵树,他在树下种上丝瓜苗,早晨和黄昏,会看见他给那些丝瓜苗浇水的身影。

  深秋,丝瓜藤蔓爬满了那几棵树,金花色的丝瓜花,装点在绿树间。

  中年男人仰着面孔,丝瓜黄是沉默的金色的语言,像中年男人孤独的面孔,像生活的另一面。

  如果那位中年男人回过头向上张望一下,透过窗玻璃,他同样可以看见另外一张中年男人沉默的面孔,在阴沉的早晨,突兀而颓废。


  前天那场夜雨还没有来之前,你一个人坐在小院子里听虫鸣。在听虫鸣之前,你和一位老大哥坐在一个小酒馆聊天。

  除了家人,三位中年男人想聚一下,但其中的一位因为琐事来晚了,只有你和老大哥沉默相对。

4

  新开的一家小酒馆,家常的菜肴:油炸小河鱼、家常豆腐、毛血旺、油炸鸡腿、黄焖肉、凉拌三丝,一大盆滑肉汤。以茶代酒,喝多了酒的胃难以承受喝酒之重。

  没有酒的晚餐,老大哥神情委顿,再也看不出昔日的豪气。

  记忆中和老大哥的交往,他给你的感觉浑身都透一股豪气。辗转几个学校当校长,一把手的风范,说话果断,做事从不拖泥带水。特别是在一些酒局上,很少见他喝醉过,二两多的酒杯,豪气上来一口一杯。

  但这个晚上不喝酒,一对沉默寡言人,没有酒的宴席无法成欢宴。

  这样的场景是头一次,这是送给深秋的礼物吗?


  这个深秋挟裹着一个节日,让你和高中时的几位老师和同事惊喜相逢。

  你从生活的小城赶往你曾经生活过的小县城,去赴那场事先没有张扬的酒宴。

5

  赶到饭店已经是晚上七点左右,包间的餐桌上坐满了人,你一眼就认出了坐在主陪位置上的王中奇老师。

  隔着几十年的时光,王老师站在那个简陋的讲台上,用韵味十足的语言给你们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你坐在讲台下面,用一位农村孩子的谦卑去感觉老师带给你的全新感受,那是打开一扇新窗户透过来的新鲜的空气,包括老师后来讲的“荷花淀”,老师诗意的朗读穿越时空: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许多年后你在一篇文字中写道:你还记得高中课本中的那篇课文《荷花淀》,教你语文的王中奇老师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范读这篇课文,文章开头“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的写景文字一下就抓住了你的内心,课文里水生和妻子朴素的对话,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整篇文章弥漫着诗意的感伤。

  一篇文章让你喜欢上了孙犁,读高中的时候断断续续读过他的一些小说,上大学的时候终于读完了孙犁文集。许多个下午和黄昏,在那个古色古香的图书馆里,你和孙犁有了长长的对话。(《在白洋淀想起孙犁先生》)

  慢慢辨认餐座上的老师们,王岳汉老师变化不大;孔令法老师瘦,还是原来喜庆的模样;周树民老师变化较大,高中的时候他帅气的身影在篮球场上,学生们的体力都赶不上他,坐在餐桌旁的他瘦小,特别是面孔,再也看不到昔日的帅气。

  张青云老师苍老了许多,想起许多年前和他在语文组做同事的时候:有一次给学生们开讲座,晚自习,在二楼的一间大教室。听讲座的除了文学社的几十位学生,还有语文组你非常尊重的一位老大哥,他是老三届,很厚的文字功底,很深的生活积淀,人很低调。

6

  那时候你读柏杨《丑陋的中国人》,读艾略特和里尔克,读余秋雨,看《俄狄浦斯王》、《河殇》和《原野》,那个夜晚你给学生们讲蓝色文明和黄色文明,讲杀父文化和杀子文化,讲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讲文化对人的影响,期间你还调侃那位老大哥,说他的低调是中国人性格中的“老谋深”,他笑了,在几十位学生面前,这样的气氛让他很放松。(《文学社》)

  你调侃的那位老大哥就是张老师。

  刘翰墨老师除了瘦下来,头发依然乌黑;李俊明老师戴着一顶鸭舌帽,眼神依然睿智。

  刘伟民老师,怀波、肖杨、百岁、光华尚春,曾经的语文组,曾经的语文老师。当然还有缺席的他们,你在他们的缺席中分外感伤。

7

  你把一组聚会的照片发朋友圈,除了点赞,还有留言:

  鹤发银丝映日月

  丹心热血沃新华

  有没有那个节日,都要致敬!

  祝老师们岁月静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三代语文教师欢聚一堂,他日能有这样的机会吗?山长水阔,时光荏苒,今日之乐,空成绝响。

  学生瑞春在群里发了一组“小林漫画”,老师对毕业季的我们说:你们远走高飞,我原路返回。

  这样的场景在一代一代的老师中间重复,看着学生们远去的背影,倍感孤独和感伤。

8

作者简介:

  崔中华,供职于山东省菏泽市教育局。有文字散见报刊,有散文集《教过书的人》《如果大雪封门》《一抬头满天星辉》《天秋月又满》《四季之味道》出版。有作品入选《师心有痕》《师者行吟》《师意盎然》《师墨飘香》《师兴旷远》。


微信图片


  • «
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