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画饼、敢于说不……00后真的在“整顿职场”吗?

摘要:不知不觉,00后已开始步入职场 “00后”青年“整顿职场” 一度成为社交媒体平台的热门话题 “00后”群体也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00后”是如何考虑问题的? 他们在择业时关注的是薪资……

  不知不觉,00后已开始步入职场

  “00后”青年“整顿职场”

  一度成为社交媒体平台的热门话题

  “00后”群体也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00后”是如何考虑问题的?

  他们在择业时关注的是薪资待遇、

  行业前景还是被尊重被重视?

  今天,让我们一起打破刻板印象

  走近“00后”、理解“00后”

1

  01

  开放、多维、自主、

  相关的思维模式

  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开放性社会环境之中,“00后”群体自小便处于现实生存与数字化生存合二为一的生存状态之中,兼具现实社会真实身份与多重数字(虚拟)身份的整合性特征。他们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数字技术或信息技术,自由自主地在数字空间或互联网平台求知、探索、交往与娱乐,去验证、思考与践行在现实社会空间中所学到的知识与观念;同样,他们也会将现实社会空间中的一些困惑与迷思迁移到网络空间,去探讨、去找寻相应的答案。因此,“00后”群体的社会化具有数字时代的特征,呈现出线上线下交互影响的复杂性。

  相比其他代际,“00后”群体思维边界的拓展性更强,也更加见多识广,更容易受到互联网络弱关系的影响,而现实强关系的影响相对减弱,他们的认知与思维模式出现了多元化、自主化与分散化的特征,即出现了自我中心式的碎片化、相关性认知与思维模式。

2

  “00后”的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特征。相关性思维会强化事件或事实证据的充分性,但是无法真正让人们了解这些相关信息背后的深层原因与逻辑,容易形成共性的思维特征,即“00后”群体相关性思维增强,但因果关系思维相对减弱,呈现出思维有广度但深度不足、思维关联性强但系统性不够的特点。同时,相关性信息增多,也容易使“00后”群体卷入网络热点事件,成为炒作信息的主体或者成为被炒作的对象,如有关“00后”青年整顿职场等信息的集聚传播,就容易引发他们的关注与参与。

  开放、多维、自主、相关的思维模式塑造了“00后”群体对待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行为范式,容易使其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式的论证与交往,表现出较强的行为自主性特征。很多“00后”不会在意到底有多少人与自己观点不同,而更在意有多少人与自己观点一致、感受相同、体验相似。所以在现实生活空间中,他们可能弱化与他人的交往,出现群体性孤独现象并享受这种孤独,因为现实中有没有和自己观点行为一致的人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网络空间能够找寻到与自己观点行为一致的同行者。

  正因如此,“00后”群体的人际交往是立体的、线上线下交互的,平等与趋同性较强。这种交往会因为综合应用文字、语音、视频、图片、表情包等交往符号而变得更为生动直观。

  02

  理性、务实、灵活、

  自由的择业观念

  “00后”群体的择业观念呈现出明显的自主性与多元化特征,这与数字技术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就业市场变化、“00后”群体独特的思维模式及其家庭条件密切相关。

  理性、务实、灵活、自由是“00后”群体普遍性的择业观念,但这不是一种绝对性的观点与认识,而是通过比较得出的、相对的评价性观点。“00后”群体与所有代际一样,都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有美好的期待和憧憬,并且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能理性而务实地对待自己的职业选择。

3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进行的一项关于“00后”的调查数据显示:“00后”受访者在选择工作时,主要考虑的是薪资待遇(73.5%)、行业前景(61.1%)、有发展空间(58.8%)、符合兴趣爱好(53.9%)、稳定性(48.8%)、专业匹配度(41.9%)、自由度(36.7%)、所在城市(36.5%)、团队氛围(33.8%)和有双休(33.5%)等。

  《2022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显示,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择在上海求职的占85.86%,杭州占75.38%、重庆占72.23%、成都占71.07%、深圳占69.90%;在择业企业类型方面,选择央企、国企的占42.32%,选择互联网公司的占22.26%,选择民营上市公司的占13.82%,选择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的占12.96%,选择中小型创新创业公司的占8.64%。

  ......

  这些针对“00后”的就业择业调研数据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被调查对象所处的现实情境不同所致。例如,在校大学生与毕业生对“996”的态度明显不同;在校大学生大多持否定态度,但是毕业生大多数能够接受加班。只要留心关注“00后”群体经常参与评论的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就会发现,他们有关职业选择的普遍性共识,那就是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未来发展的空间与可能,期待拥有良好前景、符合自己兴趣爱好和薪资待遇要求以及相对稳定的职业。

  从这些调研数据来看,“00后”群体的择业观还是比较理性务实的,他们中有很多人向往大城市与新一线城市,认为大城市与新一线城市可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现实人际关系的消耗和负累。他们对新兴职业感兴趣,他们愿意成为自由职业者,他们也承认自己是螺丝钉,但前提是自由的、自主的,而不是被他人随意固定的。相较于其他代际,“00后”群体更具有择业的规划意识,更关注自己的内在诉求,职业选择更加理性务实。

4

  “00后”青年整顿职场的现象,让一些人误以为“00后”群体不适应职场文化、不能融入职场群体。实际上,发生在部分“00后”身上的这些行为看似轻率、冲动,然而却有着理性的诉求与考量,那就是他们已经作出了决然退出的打算,甚至毫不犹豫拿出法律武器来保障自己的权益。据《第一财经》“00后新主张”大调查数据:有24.69%的受访“00后”表示正在“整顿职场、重拳出击”,但大部分“00后”认为,这更像是一个别人家孩子式的传说。显然,在一定讨论环境中所作出的判断和持有的观点,与现实情境中所作出的选择是完全不同的。

  有关“00后”青年“慢就业”的现象也是引人关注的择业观问题这其中当然不排除个别青年对就业采取逃避与躺平的方式,但是更多的“00后”有着自己择业的想法、打算和行动节奏。这个慢的过程是他们找寻职业兴趣与职业定位、为从事某种职业进行积累、坚定自己职业选择的过程,既是蓄势待发的过程,也可能是谋定而后动的准备。对这些“00后”青年而言,就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可以慢慢来的选择,是因为他们没有生存的后顾之忧,家庭可以给他们提供相应的经济支撑。

  此外,部分“00后”青年频繁跳槽现象也是这种择业观的一种表现。一部分人希望通过体验找寻自己喜爱的职业,或者发现下一个更符合自己要求的职业,他们需要在不断跳槽的过程中实现自己职业经验的累积。当然,这既可能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也可能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够从事何种工作的尝试,更可能是择业焦虑的外在表现,进而通过职业体验与探索来减少自己的职业焦虑。这其中虽不排除非理性因素,但总体来看还是有着理性的诉求与目的。

5

  03

  平等、尊重、赋能、

  保障的职场发展诉求

  “00后”群体的思维模式与择业观念有着鲜明的主体性特征,他们更加彰显与突出自我感受、自我认知、自我选择与自我决定,他们关注与搜集互联网上与自己相关的信息,以“我”本身的诉求作为出发点。正是因为突出自我与自主,“00后”对职场上的地位平等、被尊重、被关怀、被重视、被认可的内在诉求更加强烈,他们往往会对那些自己感到不平等、不被尊重、不被认可的现象更加敏感,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在内心放大这一类问题对自己的负向影响,甚至直接引发他们激烈的现实反应与行动。

  与其他代际相比,“00后”群体更注重自我发展规划。在择业问题上,他们倾向于选择符合自我规划、自我兴趣、自我特长与自我预期的职业。在整顿职场的有关讨论之中,有人对“00后”“反向背调”感到诧异。这可能只是单向度地考虑就业市场中企业的主导性,或者是不了解“00后”群体的特点。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对于自己所青睐的行业、职业及企业,很多“00后”青年都会提前通过网络搜索等多种方式进行一番了解、调查,这是他们自主性的外在表现。职业选择的双向性在他们身上表现更为突出,他们被选择的过程,也是他们进行自主选择的过程。

  在上述调查中,尽管一部分“00后”受访者倾向于选择稳定性职业,但越来越多的“00后”愿意从事具有创新性与发展前景广阔的新职业,这也是值得重视的现象。新职业是新收录或者暂时未被收录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但已经进入公众视野、有很多人加入的新兴职业。新职业之所以“新”,是因为职业类型新、从业群体年轻化、从业方式多样化与灵活化。可以说,“00后”群体是新职业与数字经济新业态的主力军,只要现实条件允许,在新职业、新业态领域进行创新创业是他们中很多人的职业选择。

  但因为新职业有关权益保障政策制定的跟进相对不足,一些平台企业对服务规约缺乏管理弹性,新职业的岗位规范还不完善,新职业的成熟度不足等,导致一些从事新职业的“00后”青年在权益保障方面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有待满足的新需求。

6

  总之,作为职场上的新人,无论是从事传统性职业还是新兴职业,“00后”青年都面临着职业适应、职业关系建构、职业能力提升、职业价值实现等多种挑战。传统性职业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职场新人能力提升的赋能模式,而新职业除了接受专业化、职业化培养的学生外,很多“00后”青年都需要在入职前或从业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储备,而跟进性的培养与赋能的主导性主体不同,呈现的方法不同,效果也会有差异。同时,个人的学习能力、对从事职业的热爱程度等,也会使“00后”的职场表现存在差异、职业价值实现程度不同。

  04

  学校、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学校要在学科专业设置上突出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行业、新业态、新职业的前瞻性,进一步推动职普融通,强化产教融合发展,加强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等建设,在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集中性新职业领域,如数字营销、数字金融、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方面设置专业或方向。

  同时,要强化与行业、职业、岗位结合的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感与沉浸感,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新创业尝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果能从教育层面较好地调整专业设置结构,与时俱进设立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专业,就能够有效地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其次,学校应当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帮助“00后”群体较好适应社会与新职业发展环境。企业也要根据“00后”员工的特点,进一步改进原有的赋能模式,有针对性地做好新员工入职培训、职场适应、职业发展等方面支持工作,增强“00后”员工的自我效能感,加快他们融入职场的速度,有效解决可能出现的一些职场矛盾问题。

  简言之,“00后”群体具有追求自主、被平等对待与被尊重的需要,具有创新创业、从事新职业的热情与潜质,具有利益被关照、工作有保障的支持需要。满足这些需要,他们的职业潜能将会得到极大激发。同时,“00后”群体也应强化终身学习理念,增强自身持续学习与成长的能力,从而与时俱进地站立于时代发展的潮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师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人民论坛》杂志8月(下,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皖ICP备2024062837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