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李盼盼:第三个驿站
摘要:最近几日要搬家了。所以特别忙——好多东西需要整理,归纳,再从现在住的宿舍搬到新房子。还有一部分在母亲家,也一样要整理、搬运。 在整理的过程中,也逐渐找到了自己成长的…… |
最近几日要搬家了。所以特别忙——好多东西需要整理,归纳,再从现在住的宿舍搬到新房子。还有一部分在母亲家,也一样要整理、搬运。
在整理的过程中,也逐渐找到了自己成长的片段。儿时读过的书、做过的笔记,默默写下的日记,还有当年被当成珍宝一样收藏起来的小东西,都一一浮现;孩子幼年穿过的小衣服、小鞋子,还有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仿佛都是岁月的见证。整理好的东西被分批运至新房,再重新归置,这样新房子便一日日充盈、生动起来。
新房子是我和丈夫自己攒钱买的。从最初的选房到后来的装修,房子的每一处都蕴含着我们自己的想法。
没有交房的时候,偶尔路过,都要驻足观望,看看哪一层哪一户是我们的;交房了以后,找到装饰公司,精心设计,几易图稿,最终在各位师傅的努力下,形成了最初的模样;紧接着开始各种采买——家具家电小物件,厨房卧室卫生间……每个地方都要用心构思。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不知道打扫了多少次卫生、比较了多少不同类型家具家电。在这样繁琐的分析、比对和采买中,各种物件最终一一搬进来,形成了现在可以居住的家。
肯定是不完美的。有些地方受资金不足的影响,不尽人意,有些地方受尺寸和户型的局限,只能委曲求全;然而是自己用心设计做出来的,所以新房子像是自己设计的一个作品,散发着自豪的光辉。
从房子到家,好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新房在设计和装修阶段,我们管那个地方叫房子,装修师傅管它叫工地;而当所有都准备好了以后,大家都说,要搬家了,而不常说搬新房。
我想,应该是只有人在房子里住,才能叫做家。不信你看,父母在的地方,叫老家;父母搬走了,他们住过的地方就改叫老房子。同样的,祖先都在的地方,也叫老家。
人的一生有几个家?回顾我的前半生,前三十年,从呱呱坠地到后来上学,再到结婚,都是在父母家。
从父母家离开,和丈夫结婚,孩子刚出生的两年后,为了上班更方便,我们住在单位的宿舍,房间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在那里,孩子度过了愉快的童年,我们度过了人生中很重要的十年。
小小的宿舍里装满了日常的悲欢和忙碌,承载了我们的努力和辛苦,也见证了孩子的成长和幸福。
人总是这样,从一个地方来,到另一个地方去,不断迁移,不断前行,最后都在寻觅人生的归途。正如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说,“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
诚如先生所言,我们的新家,亦是我的第三个驿站。每一个驿站都有其独特的风景和体验,每一个驿站也都有给了我特有的意义。
阳台上新搬来的常青藤长出了柔嫩的绿叶,四季兰鹅黄色的小花散发着清新的香气。我站在落地窗前思索: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旅行,那么在第三个驿站,我能不能做到静下心来觉察、醒悟、悦纳?能不能从容地活出自己?一个又一个的驿站,改变了空间,流淌过时间,但愿我们能在平凡的岁月里,接受生命的馈赠,予一半烟火谋生活,许一半诗意得清欢。
作者简介:
李盼盼,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生物教师。从教十余载,园内倾情育人;窗下数十年,书中觅理栖心——是为“耕读人生”。
- «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