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王天均:爱管“闲事”的学生

摘要:那天学生告诉我她早办完退休手续,但是毕业班中考还未结束,她还兼着三年级的年级主任和毕业班的课。送走毕业班她才能离开,目前正带领学生奔赴考场。 看着她一如既往风尘仆仆……


  那天学生告诉我她早办完退休手续,但是毕业班中考还未结束,她还兼着三年级的年级主任和毕业班的课。送走毕业班她才能离开,目前正带领学生奔赴考场。

  看着她一如既往风尘仆仆的样子,听着她每次说话的哑嗓子,脑子里不知不觉闪现出她上学的情景。

  我太老了,学生都退休了。这个退休的学生被市里和学校制作了宣传片。

1

  我在看宣传片:

  35年奋战在教学一线,担任年级主任11年、班主任26年、教研组长28年、送过毕业班29届。曾获濮阳市模范教师、骨干班主任、思政学科带头人、濮阳市师德先进个人、濮阳市文明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濮阳市敬业标兵、 优秀共产党员、廉洁从教好员工等……

  宣传片里介绍了好多感人事迹:

  超负荷工作的她患了急性静脉炎,腿脚肿得像面包,输液21天,医生警告:晚来半小时可能要截肢!但她吊针一拔马上上课,学生感动得哭了。她却说:“现在是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

  她是濮阳市的名师,是我教高中的学生崔松琴。

  她家是洛阳市宜阳县锦屏镇崔村的。

  上世纪80年代初,我所在高中由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名校一夜之间沦为没有尖子学生的普通高中,我们为了拯救那些没有希望又想跳出农门的孩子,动员考理科无望的孩子办起了文科班。

  河南考生太多了,开始每个公社都有高招考场,以至于先预考,过关才能参加高考,多少孩子一年一年又一年就为能参加一次高考,不得不一次一次复读啊!

  孩子们都想到重点高中——宜阳一中或者洛阳八中,也有的从重点高中来乡下普通高中,到处“走穴”,我给他们保证:在重点高中你不一定是重点,但是你从重点高中来这你肯定是重点,就有希望。重点高中是培养清华北大的,你来这我重点培养你上中专、大专没问题。

2

  宜阳一中来了两个复读生青炎森、崔松琴,他们家也是这里的。

  我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读了经典著作《中国姑娘》《高山下的花环》,学生有了信心;办起了文学黑板报,提高了写作水平。但是外人印象这是差班,慢班中的慢班,班级吸引力、凝聚力弱,为了改变这种看法,我得让班级活跃起来。

  八十年代初,人人争上独木桥,“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埋头刷题刷题再刷题。

  我听说坚持长跑,可以增加记忆力,因为文科背背背是基本功。于是每天早上天不明我带领孩子们从高中跑到小作的洛宜公路回来十多里,课间操在操场再跑几圈,学生满头大汗上气不接下气,但是异口同声说记忆力强了。

3

  那天早自习,我在教室边批改数学作业,边盯着学生背英语单词、音标、语法和课文,教毕业班就是盯出来的,我让一个背,一个听着瞅毛病,轮到崔松琴,她没有按照我的要求背英语,说:“王老师,你教两个班数学又是班主任还做团的工作,忙不过来,我替你带操吧?”

  “你行吗?”

  “我想试试。”

  刚组建文科班,组织也不健全,我发布一号令:“体育委员就是崔松琴,以后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由崔松琴带领。”

  学生们一愣,瞪大眼睛。仿佛说这年头还有愿意干这的?接下来掌声响起。

  一会儿下课,她突然喊“起立!坐下。”

  松琴没有白读“先天下之忧而忧”。每天先起床,吹哨,“立正”“向右看齐”“稍息”“向左转”“跑步走”“一二一,一二一……”

  “一二三四!”

4

  仿佛她教过体育,真像那么回事,握拳带头跑着,感觉脚下虎虎生风,具有弹性,不停给后面学生提醒“跟上,别掉队!”

  我并没有松劲,因为班级紧张起来了,不等于活跃起来了。我要求不但这几个时间段跑操,而且还要唱歌,我把那个年代经常唱的《打靶归来》、《我们走在大路上》复习一下,又教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巩固一下。课前课后都唱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了!

  那天崔松琴又来了:“王老师,你看你教两个班数学带班主任,还得批改两个班作业,还得……”

  我打断:“你行吗?你别看我的指挥虽然简单,只是比划一下,但……”

  “你就让我再试试吧?”

  我就宣布第二号令:“现在宣布崔松琴体育委员兼文艺委员……”

  这样指挥唱歌她又兼起来了,每天“一二一”、“一二三四”响彻校园,“我们走在大路上”歌声格外嘹亮!

  偶尔还能听到“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

  连重点班的学生也围着我们文科班看。

  我虽然担子轻了点,还会每天“盯”,盯着盯着:“哎,有的散漫学生会不会说她逞能?爱管闲事?”

  她不一定爱体育、好音乐,但就爱管“闲事”。

  但我自豪:“她要当老师多好!”

  像她这样老是“我想再试试……”能考上吗?因为在激烈竞争的时候,一个河南大学生要干掉多少人才行。

  考不上就与老师无缘。

  后来我应聘来油田,我相信她“我想再试试”故事还会上演……

5

  1988年5月,她突然来电:“王老师,我毕业了。”

  “哪个学校?”

  “洛阳师专政教系。”

  有门。

  不过不是崔松琴,她为了激励自己,脱胎换骨,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名字改成崔志坚。

  这名一改,考上了。

  我当年觉得“她要当老师多好!”成为现实,也被应聘到油田了。

  她还是“还想再试试”, 1994-1996年参加中央党校经济管理本科学习;2004-2007年参加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职函授本科学习。

6

  以后学校、教师归地方了,我们各顾各,但是我相信她仍然在上演“我还想再试试”。

  宣传片继续播放:

  2023年2月15日,98岁高龄的父母病重,她不得不回洛阳。她一路纠结:“自己已经办完退休手续,该尽尽孝心啦,但毕业班学生还没有毕业,能撂下毕业班的工作吗?”几天后,她又踏上了返校的高铁……

 我突然想:她还会管“闲事”吗?

 7

作者简介:

  王天均,洛阳偃师人。1966年洛师毕业在洛阳教高中二十年,后为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党校高级讲师,历任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科社学会理事;河南省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出版著作《企业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企业发展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石油企业改革与管理探讨》等十余部。2022年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个人,近期获中国石化优秀党务工作者和感动油田人物;曾获河南省领导科学研究会中青年学术骨干。在中国石油报、濮阳早报、中原石油报以及各类杂志、媒体发表散文近百篇。


教师


  • «
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