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正威专栏 | 心 愿
摘要:俗话说:豫剧的腔,烩面的汤。郑州人对于烩面有着特殊的情结,它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几天不吃烩面,心里就想的慌。 所以,烩面承载的不仅仅是果腹之功,它还是一种…… |
俗话说:豫剧的腔,烩面的汤。郑州人对于烩面有着特殊的情结,它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几天不吃烩面,心里就想的慌。
所以,烩面承载的不仅仅是果腹之功,它还是一种对家乡的精神寄托。其中的包容与豁达,更体现着河南人的故土之恋,这是生命实际体验的绽放。
下文中的人物马女士,就是这样一位对烩面心心念念的人。
年轻的时候,马女士在郑州自主创业。
斗转星移,马女士从曾经的青春靓丽到现在的白发苍苍。韶华裁剪了风月,她默默谱写着人生的春华秋实。
每个人都有一种完成俗世功业的情怀,这固然是一种人生境界。但经过时间淘洗,都有一种返璞归真、皈依故土的自觉。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老了以后,马女士回到了生养她的故乡——长沙。
习惯忙碌的人,一旦闲下来,容易滋生各种疾病。晚年的马女士,长期与疾病作斗争,最终败给了病魔。她行走不便,时日不多。
乡愁就是味觉上的思念。
她唯一的心愿就是吃一口正宗的郑州滋补烩面,体验那风味独特、口感纯正的高汤面点。
马太太的女儿罗杰,明白烩面对于母亲意义非凡。经过分析判断,确定了方经理就是母亲念想中的那家烩面店的老板。
“妈总是念叨当年熟悉的味道,岁月如一条涓涓细流,流转着自然的百转千回。”
应马太太的女婿陈先生要求,方经理决定去长沙,亲自给马女士做一碗她无限意念中的烩面,并且无偿分享酒店特色菜品的食谱。
“实际上,我们周五就准备齐了各种食材。去长沙前,我电话联系了罗女士,征求她的意见,问询她期待哪些郑州特色美食,她笑着回答‘烩面’”,方经理如是说。
与陈先生确认行程后,方经理带领6名员工即时出发。经过11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第二天凌晨3点准时到达了长沙。
近城而不进城,利民而不扰民。餐车被停放在距离马太太家不足500米的地方。
不顾路途遥远舟车劳顿,6名工作人员立刻进入工作模式,他们启用了临时厨房,各司其职,开始了熬制高汤的工序。
3个小时后,烩面盈润如百合瓣,外滑内韧,汤的鲜味细细滲进面里,鲜香扑鼻;加上几块羊肉,配菜如羊肉、黄花菜、粉条、千张、枸杞、青菜等,应有尽有,十分丰富。面条劲道,烩面汤鲜味美,餐盘里摆放着一小碟香菜和糖蒜。
一切准备就绪,方经理摁响了老人家的门铃。当马女士打开门,一碗热气腾腾的烩面呈现在面前。
熟悉的味道,久远的年代感,勾起了她满满的乡愁。
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是在做梦吗?!”
她感动地泣不成声,脸上写满了幸福与欣慰。
站立在一旁的女儿罗杰,动情地讲述着方经理一行的辛劳,他们所呈现的大爱无疆与体贴周全的服务让母女感激不尽。
方经理说,“众所周知,郑州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南来北往的旅客,在这里聚散。马女士自创业之日起,一直是我们酒店最尊贵的客人。与她的执著相比,我们的送餐活动显得微不足道,这是一场恰逢其时的双向奔赴。”
言辞间诚意满满,在场者无不动容。
母女俩执意承担餐车往返所有的开支,并表达了尽地主之谊的想法。方经理诚挚感谢母女的盛情邀约,但拒绝收取任何费用。
“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感恩之旅。郑州是她的第二故乡,马女士与我们虽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帮老人家实现愿望,我特别开心!”。
任务完成后,方经理开始了返程。
“她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人。她钟情于郑州美食,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中原文化的推介,更加坚定了我们酒店特色的文化自信”,方经理面对《郑州晚报》记者采访时说,句句真诚,字字走心。
时值九月,2023年中秋将至。月光流过,花好月圆。
知世界之大,知自己渺小,知时间之长,知去留得失皆常态。生命的安顿,并不在某种遥不可及的理想中,而在于眼前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作者简介:
闵正威,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英语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周口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周口市青年科技专家。我思故我在。喜欢文字,享受孤独。深信梦想的力量,深信自由的光芒。思想简单,努力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 «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