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德才专栏 | 印象李小虎

摘要:新学期开学第一节课,刚刚文理分科,绝大多数学生都是陌生的。40多个班重新打乱重分,因为概率的问题,或许会有一两个甚至更多的我曾经教过的学生,于是我就在学生中间搜索寻……


  新学期开学第一节课,刚刚文理分科,绝大多数学生都是陌生的。40多个班重新打乱重分,因为概率的问题,或许会有一两个甚至更多的我曾经教过的学生,于是我就在学生中间搜索寻找。

  突然,我发现有一张特别熟悉的脸,仰着,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我,好眼熟,但我实在记不住他的名字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应该是我年前教过的250名学生中的一个。

1

  或许是带着这种疑惑,我也一时失神地看着他,这个帅气的小伙子是谁呢?

  他大约也发现我在盯他,很不好意思的把目光挪开了,脸不自然的红了,像个女孩子一样,俨然一朵灿烂的桃花。

  想起来了,他是李小虎。

  当过老师的都知道,课代表是任课老师的左膀右臂。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如果能找一个得力的语文课代表作助手,自己可以少操很多心,省却很多事,所以开学初我特别关注这个问题。

  可能是班主任有点忙,我大约连续问了三四节课课代表找好吗,学生都说没有。对课代表的选任一般我都是尊重班主任的意见的,毕竟人家是班主任,这里面还有个班级的统筹与协作的问题。但连续几天没定下来,我也有点存不住气了。

  这时有学生说贺冬娅上学期某班的班主任,好事儿,这干过课代表的有经验,那就还是她吧,但我的话还没落音,贺冬娅同学说她不想干了。

  课代表这活是半点也勉强不得的,需要自己愿意才可以的,既然她不愿意,勉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强压着头皮也肯定干不好的,强人所难也不是我的风格,随即就同意了她的请求:“咱们班的谁愿意干?”

  连问了几遍,不知是大家都对这出力不讨好的活不感兴趣还是出于对我还不熟悉拟或是当着大家的面不好意思,居然没有一个人吭气,我在教室里扫了几圈,最后眼光落在了李小虎身上,用手一指,“就是你了”。

  他似乎一惊,嘴张了张,想说什么,没说,就这样,李小虎成了语文课代表。

2

  现在看来我当时的那手一指是何等的英明与正确,李小虎无疑是称职的,优秀的,因为他的认真与敬业。

  每天周三周五下午的练习时间,他总是想到我前面去,提前就操心做什么,是不是要提前发下去,能做主的他提前就做了,不能做主的也一定会提前给我沟通,以免临时抱佛脚影响大家的学习,耽误大家的时间。

  以发试卷为例,提前发下去上课铃响了大家就能马上进入学习状态,如果上课以后再发的话,少说也得三五分钟静不下来,也许这是小事,但这种小事其实是最能体现出一个课代表的责任心与工作态度的。因为这是对班级负责任,对他人负责任。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他给我提意见,说我布置的作业有点多,说那练习如果把每一句话都翻译出来工作量有点大,太耽误时间,说有的学生为了迎接第二天的检查,三节晚自习都在做语文。

  不管他的意见和建议我是否采纳,我都应该感谢他,我们班级都应该感谢他,因为他这是出于公心,因为这是在履行他的职责,因为他在用心的在做他的课代表。

  作为课代表似乎他并没有受到什么优待,印象中有三次还是四次提问他上台回答问题,他回答的都不太好,被我板起脸来训了一顿,还罚站了一节课,大约他也是因为回答问题被罚站的第一人。

  谁让他是语文课代表呢?要求只能比一般学生高,因为要给同学们做榜样吗。我没问他有没有怨言,但凭感觉,他应该是没有的,男子汉吗,这点胸怀应该还是有的?课代表吗,这点担当应该还是有的。

3

  这就是李小虎给我留下的印象,敬业,负责,阳光,乐观,人很帅气又有担当。有这样一个课代表,是我的福气,也应该是这一届45班70多名学生的福气。

  突然回忆起这些事,这个人,是因为前天突然收到一个微信电话,声音似曾相识,但实在想不起来了,还着疑惑,“你是哪位?”“我是小虎!”

  一句“我是小虎”,瞬间把那个帅气小伙子从我的脑海中清晰起来,算算时间,已经十年没见了,听说他正在做电商。当年的鲜衣怒马,今天的祖国栋梁。曾经,我也为他的成长浇过水,施过肥,既是缘分,也是责任,当然还有满满地成就感,瞬间,在心头升起……

4

作者简介:

  卞德才,河南省永城市第三高级中学语文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私人心理顾问,中级传统文化教师。喜欢读书,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多篇。我的为师之道就在于为自己的心灵储备一些快乐的资源,就在于为自己的学生传承一些幸福的智慧。


教师


  • «
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