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霞专栏 | 山中即景
摘要:其实,我是不忍心出来享清闲的。可是,在家、在单位都是一堆的乱心情,什么事也做不了。心不静则一事无成。我东摸摸西转转,一会儿被孙女的无理可爱所捆绑住;一会儿又想着还…… |
其实,我是不忍心出来享清闲的。可是,在家、在单位都是一堆的乱心情,什么事也做不了。心不静则一事无成。我东摸摸西转转,一会儿被孙女的无理可爱所捆绑住;一会儿又想着还有别的事情需要做;打电话时又被信息或映入眼帘的抖音视频所锁住……我像一个无魂的游荡人,不知道该把心思安放在何处?生活忙碌得让人六神无主,生活又平淡得让人心慌发堵。
我想逃离一种心境,就有必要换一换环境。就这样,我来到了这深山中,想体味一下清静,回收一下心情。
四米见方的房间,三米长的窗,整个一面墙,窗外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层峦耸翠,重重叠叠的青山,看不见的溪水声,伴我沉思冥想,谁说梦想不是现实,在这太行屋脊的深凹处,找一片安静之地,也许能让现实变得梦想起来。
青山重叠近窗前,抚醉心平绿水间。
问是谁家何所在,听潭觉醒作神仙。
我不知道这农家小院竟能如此这般,既现代化又乡村味十足。以前经常听亲戚朋友们说,在乡村住上它十天半月的,是夏季避暑上好的选择……我从来都没在意过。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生存方式,或惬意或焦虑是他已经习惯的生活环境和习性所致。说者无意吹嘘,我也无意羡慕之情。如今,身居此情此景,突然就羡慕起了他们。这样的日子怎不让人悠闲,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土地,这里的小屋,包括这里的人都写着大自然的安静与淡泊。无论怎样的人居于这样的环境,都会被感染得悠闲起来,如若不然,好像就是另类了,因为这里呼出与吸进去的空气都是悠闲的,清淡的,还有那湿润了的清脆的水声,竟是如此音乐般的动听。
初来乍到,我们落脚的那个晚上,一行七八个人围坐在一起共进晚餐,菜丰人满,热闹非凡,但却不觉得心烦。所有的声音,嘈杂的那一部分好像都被空山吸了进去,剩下的仅是丝丝馨情或快意。同在这里居住的,除了汤阴的一些老乡,还有山东、濮阳、安阳等其他地方的人,一桌一桌的五六桌,虽然人多,但分散在这因没有围墙而显得空旷的小院里,也觉人烟稀少,场地宽敞。大家相互招应着,商量着明早的登山活动要结伴而行。
早上醒来漫步于院前台阶,脑子好像一下子被放空了似的,重又充溢起新鲜的空气。不顾脚下流水妩媚,贪恋满眼深浅不一而尽显各异的绿色植物,花草、荆棘,青山、绿水,远远近近有几户人家零星点缀着绿野,那一层层梯田式叠加起来的庄稼地,有玉米、谷子、黄豆、芝麻,还有我不认识的等等,对于大山来说,如此一小块一小块绿色的小田野,散布在大自然中,犹如天空中的一层层云朵不规则,又如大地上一个个小补丁各具特色。让人欢喜的还有柿树,梨树,核桃、山楂树等等,小院里就有一棵正在挂果的梨树,甚是喜人,却不忍心摘下来品尝一个,放眼望去,更多的是星星点点红色的花椒树……这像似个植物王国,唯有人是渺小的。
平时在家,我热衷于家中庭院里的花草、树木、青菜,以及我们的小鱼塘,感觉自己是幸福的主人,如今来到这里才感知这里是放大的家庭院落,在这扩大的世界里,我已然是客人。此时此刻,方知小家庭与大自然的区别在于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完全不同的。在家,每一个人或许都是主人,是老大;来到这大自然当中不由自主地上升的是一种敬畏之心。敬畏之际,方知自我渺小,一切烦恼便都自行渐消。
大自然实在是奇妙,你大我就小,我大他却小,是大是小,是我们彼此的心在变化,实在是跟物质本身的大小没有关系啊。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在枝叶繁茂,如入森林的田野村落里,经常会遇到前人诗中的句子,不是山空,是因为山太大,树太密,人再多,视线因有限,被山间万种绿色所遮挡,即便有也是看不见的。
山美、水美、景也美,人类可以尽情享用,但若想征服它,确也非易事。登山的途中听当地农民说,把景区转一圈只要一个小时的路程,谁也没想到,硬是让我们花费了三个多小时。由此可知,农民的脚下不但生根,更有力量,而我们一群登山人却因体力不等而各不相同,所以便拉开了距离。人与人的不同,不只在拥挤的大都市里,也在这人迹罕至、少有人走的深山中。
下山时,我实在是走不动了。因为体弱,我不敢强撑,所以,逃了一段路程,坐着小孩儿工具“滑梯”下来了。中间停顿时,旁边有一群正在进行军训拉练的中学生,羡慕得不得了。其中一个大声叫道“阿姨!刺激吗?”我顿时脸红了起来,支支吾吾,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我没有想到“刺激”一词,纯粹是不好意思,别人可以上山下山,徒步绕一圈,我却半道上,不得不偷懒“耍滑”起来。
同为人类,有人登山有人爬,我是属于后者,同行者有用异样的眼光看我的,我倒是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感觉,有什么不好意思呢?早期的人类,或者是每一个人的初期阶段,一样是要先学会爬行的,我不过是临时回归一下初始状态罢了。况且这样锻炼有助于我的腰椎。爬山不累登山累,我这趋利避害也是人之常情。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反倒没有什么可害羞的。
一步一梯疾,并行手脚移;
游人私笑我,日暮出山迟。
日暮出山迟。我似那落日,愿化作夕阳的余晖葬送在这深山里,与青山绿水缠绵于一体,使魂魄的灵性和气息于山间青烟一起袅娜升腾,构筑成新的生活美梦。
2023.8.25
作者简介:
张霞,河南省汤阴县教师进修学校讲师,教务科长。曾两任驻村第一书记五年。河南省作协会员,汤阴县作协副主席,汤阴县诗词学会副会长。《汤河诗刊》编辑之一,著有《阴一诗文》四卷:《不惑之惑》《天命知命》《诗意岁月》《从讲台到田间有多远》。淡泊名利,信奉推崇“让文章说话”的为学原则。
- «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