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伟琴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河南站2023-12-05 19:17
由于种种原因,掐指算来,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码”文章啦!
随着研训一体化的整合,这学期明显感觉较以往更忙一些,要么是下校调研课堂教学,要么是行走国培送教下乡的路上,要么是组织中心组成员学习研讨,要么是去挂职的学校跟踪自己分管的那份工作落实的情况……
临近岁末年末年尾,最近一段时间我在思考,围绕中心组教研活动的三年规划,这学期我要给小伙伴们留一份什么“作业”,做为他们学期总结的话题呢?
今天,在国培送教下乡成果展示环节,当我听到一位基层教师分享他的成长故事时,我的灵感突然闪现,因为从他的讲述中,我感受到了“我行故我思,我思故我在”的力量!
现将这位老师的原文转载如下——
蜕 变
大家都听说过化茧成蝶吧?蛹的死去成就了蝶的诞生,而这种蜕变是一种痛苦,更是一种收获。就像我这个初中教师教小学一样,迷茫而纠结,累并快乐着。
2021年8月,因工作需要,我从初中调入了小学。原以为,凭借二十多年的初中教学经验,教小学一定会很轻松,然而当第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当时心里只有一种感觉,就是“乱”。班级管理没有头绪;上课没有思路;好多工作无所适从......之前很多老师告诉过我,初中老师教小学都会不适应,而我当时体会到的不仅是不适应,而是身心的折磨。就像黑夜行驶在茫茫大海上的航船,始终找不到引路的灯塔。静下心来我决定蜕变,因为忘记不了过去就永远不会接受现在。这时我迈出了蜕变第一步--教后反思
来到小学后我最担忧的就是,如何尽快的抓住小学数学的特点,如何把课上好。记得刚上的第一节课是四年级第一单元的《万以上数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的认识计数单位和亿以内数的读法,我就给学生讲计数单位有哪些、什么是数位、数级、亿以内数怎么读,然后进行练习,课堂上的我始终在唱独角戏,课上完后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败,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
仔细翻阅新课标,我发现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主张让学生学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从而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大数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联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并且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说说生活中见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建立数感。
这节课我之所以很失败,因为我只是灌输知识,而没有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虽然已经迈出了蜕变的第一步,然而这种挫败感远没有结束,在以后的数学
课堂上继续延续着。具体表现,我在讲课学生们在神游,好像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也许在学生们的心里我就是一个外星人吧!我的一言一行都不能和他们这个阶段的孩子接轨,我们之间似乎有一条“鸿沟”不可跨越。
面对窘境,我在思忖:虽然我人还未老,但我的心是不是老了?反思后我决定踏入蜕变第二步——找回童心。
于是,我先找来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书籍研究儿童的认知规律,再则是到智慧教育云平台上听专家讲课,听同年级老师的课,尽量做到听一节课之后再上课;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我的听课已经达到了 33 节。
通过不断的听课,不仅让我大饱耳福,也让我从中找到到了小学课堂的一些端倪,几番听课我的感触是,小学老师都是优秀的演员;其次才是优秀的老师。他们讲课时的音容笑貌都是那样贴近学生,课堂呈现出和谐融洽的气氛。我要向他们学习,学什么?先学表面功夫,也就是先改变语言,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丰富自己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让学生看到一个充满热情的老师。其次学本质,那就是引导,听了这么多课,我注意到老师的引导是否到位,决定了这堂课的成败。这是小学课堂与初中课堂最大的区别。
做足这些功课还不行,我又想方设法接近学生,从高年级学生那里了解四年级的孩子有什么特点?他们最喜欢什么?最讨厌什么?最怕什么?
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我充分认识到,作为教师要多考虑孩子们的感受,即使讲道理也需要先在大脑中搜罗一些最简单的词汇,力求通俗易懂。课上,我开始尝试学习单,用学习任务驱动孩子自主学习,还他们主动权;课间,我把自己小时候的一些传统游戏教给他们,并时不时得邀请他们和我对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喜欢我这个新数学老师的孩子越来越多,“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氛围日渐形成。
拉近师生关系之后,我开始步入蜕变第三步——敢于亮丑
有时我在想,一堂课不管怎么设计,万变不离其踪,内容都是大同小异,可为什么上出来的效果确有天壤之别?两个月后,一次偶然机会,听说教研员宋伟琴老师和督导室李海新老师要到学校督导检查工作,我主动请缨,申请上展示课。
记得那次我讲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课前也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过,几经修改,自认为教学思路更清晰了,课堂重难点也熟记于心,自我感觉胸有成竹了。然而上完课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想“藏”起来,因为课讲的不仅失败而且深感丢人——学生失去兴趣,我又成了课堂上的孤家寡人。
没有想到,课后宋老师主动找我和我聊这节课的症结在哪里——重算法轻算理,学生感觉内容枯燥,引不起他们的兴趣,所以新知教学就成了教师的“独角戏”。仿佛是“响鼓遭受一击重敲”,我一下幡然醒悟,直到现在,我仍在摸索,每节课的到底怎样设计才能打动学生的内心?课堂语言应该怎样引导才能真正触动学生敏感的神经?
来到小学的两年多时间里,虽然有一定的转变,但是深感还远远跟不上教改的步伐,急需汲取营养,所以这次听说有参加小学数学“国培送教下乡”的机会,我就积极踊跃的报名。
经过这次历经俩月有余、长达8天的集中培训,我经历了自主备课、小组研讨、微课展示、二次研磨、有生上课、观课议课、三研三磨等一系列沉浸式的研修,我深刻的体会到一节好的数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
一节好的数学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课标、关注数学教材,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乐学、爱学数学。此外,我还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不能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数学方法,体现数学课的灵魂,使数学课上出“数学味”!而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
经过本次培训,我不仅在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在课堂教学能力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我们李湾小学数学团队精诚团结,把培训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精心打磨每一节课,2023年10月11日我在金泽苑小学再次执教《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课,我立足核心素养培育,着眼运算本质的一致性,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寓理驭法,学生整节课兴致盎然、思维活跃、全身贯注,一节课下来,不仅学生们有了收获,更是得到了教研员的高度赞誉,因此我也倍感幸福,仿佛一夜之间“破茧成蝶”。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长河中,我只是刚刚涉足,我知道迎接我的会是更多的失败和教训,但当我伤痕累累时,我的内心会积攒更多的能量!校本研修,永远在路上。我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新密市牛店镇李湾小学 马慧敏
当我听着马老师娓娓道来他两年多来的蜕变过程时,我的眼前浮现出他留给我的一幕幕印象,看着他略带羞涩又充满自豪的表情,我深深地被这位可敬、可爱的男教师所感动,脑海中不仅涌现出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真正的成长,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在行动中持续不断的积累。所有的落寞与浅薄,都是因为止步不前;所有的繁华与深刻,也都隐藏在行动之后。
作者简介:
宋伟琴,河南省新密市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郑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郑州市师德先进个人。爱读书,喜写作,人生格言: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有作品入选《师兴旷远》。
综合新闻 · 2022-08-25 17:02:19
校园风采 · 2023-05-30 08:22:23
参考信息 · 2023-05-07 08:20:27
校园风采 · 2023-04-22 11:49:23
校园风采 · 2023-09-06 22:11:54
校园风采 · 2023-05-13 08: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