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驻马店新增确诊病例1例,累计10例!河南新冠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来了!

作者:秩名来源:原创2020-01-28 09:48

1

慧育在线:2020年1月27日0-24时,12市(县)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增确诊病例40例,新增重症病例11例、危重2例.其中:

焦作市为报告首例确诊病例,确诊2例.其他地市新增确诊病例中,郑州市8例、开封市1例、安阳市4例、新乡市2例、许昌市1例、漯河市3例、南阳市7例、商丘市1例、周口市4例、信阳市6例、驻马店市1例.

截至1月27日24时,我委收到省内16市(县)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168例,重症30例,死亡1例.其中:确诊病例中,郑州市37例、开封市2例、洛阳市2例、平顶山市5例、安阳市11例、鹤壁市2例、新乡市6例、焦作市2例、许昌市2例、漯河市9例、三门峡市3例、南阳市26例、商丘市7例、周口市15例、信阳市29例、驻马店市10例;死亡病例中,南阳1例.

目前追踪到密切接触者2225人,已解除医学观察164人,诊断为疑似100人,尚有1961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1月27日

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中医药预防方案出炉

分预防参考方药和生活调节两个部分

成人中药预防处方

适用于流行期间普通人群的预防

【处方一】紫草10克、赤小豆30克、绿豆30克、生甘草6克用法:一日一剂,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无不适可继续服用.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腹泻者慎用,孕妇慎用.

【处方二】芦苇根30克、白茅根30克、生甘草10克、桔梗10克、黄芪10克用法:煎或泡水代茶饮,不拘时,少量频饮.

注意事项:老人、儿童皆可服用,孕妇慎用.

适用于流行期间特殊人群的预防

【处方一】适用于平素脾胃不和,或近期有腹胀,不思饮食,苔白腻等湿气偏盛者.

藿香3克、陈皮3克、桑叶3克、芦根2克、桔梗3克、甘草2克

用法:一日一剂,加水煮沸后代茶饮.幼儿减半,孕妇慎用.

【处方二】适用于平素易感冒,畏寒怕冷人群.

生黄芪15克、防风10克、炒白术15克、前胡10克、藿香10克、生薏苡仁15克、生甘草3克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孕妇慎用.

【处方三】适用于流行期间普通人群,尤其适合伴咽喉不适、大便偏干者.

麦冬5粒、白菊花2朵、射干2克、桑叶2克、青果2克、贯众2克

用法:以上6味药代茶饮.孕妇慎用.

处方四】适用于流行期间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接触或慢性基础病患者的预防.

生黄芪9克、射干5克、北沙参9克、金银花9克、苍术9克、藿香6克、贯众5克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孕妇慎用.

儿童中药预防处方

适用于流行期间正常体质儿童的预防

【处方】生石膏10克、绿豆12克、蒲公英6克、竹叶6克芦根3克、贯众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1岁以下,每日半副;1-16岁,每日1副.

适用于流行期间特殊体质儿童的预防

【处方一】适用于气虚体质:平素易感冒,动则汗出,肢体倦怠,怕冷,纳差,便溏,舌质淡苔薄白.

太子参10克、生黄芪10克、防风6克、炒白术10克、枇杷叶3克、贯众5克、大枣6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1岁以下,每日半副;1-16岁,每日1副.

【处方二】适用于阴虚体质:平素易感冒,盗汗,口渴,心烦,便干,舌质红少苔.

太子参10克、石斛6克、麦冬3克、金银花3克、贯众5克、大枣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1岁以下,每日半副;1-16岁,每日1副.

【处方三】适用于痰湿体质:平素易感冒,体胖,面黄,乏力,口粘不渴,纳差,便溏,舌质红苔厚腻.

藿香6克、薏苡仁12克、苍术3克、厚朴3克、金银花3克、贯众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1岁以下,每日半副;1-16岁,每日1副.

(以上处方请在医师指导下参考使用)

生活调节

(一)心平气和,清心勿躁.

(二)清淡饮食,适当增加新鲜的蔬果.少食或忌食油炸、熏烤或辛辣、油腻之品.

(三)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

(四)按时作息,避免熬夜.

(五)开窗通风,室温不宜太高,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六)适度锻炼,可进行适当有氧运动,避免过汗耗气.

慧育在线转载图片


● 编辑 : 朤朤 / 陌语 / 沈晓沫
● 发布 : 小威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 770772751#qq.com (#改为@)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原创,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慧育首页 慧育文选 财经直播头条聚焦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