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全方位政策礼包派发在即

作者:班娟娟来源:人民网2019-10-24 20:10

恰值金秋招聘季,作为"六稳"之首的稳就业开始集中发力,冲刺年度目标.近段时间,特别是10月以来,中央多个部门频频部署稳定和扩大就业.地方也密集出招并陆续启动专项行动.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储备针对性政策,四季度稳就业全方位政策大礼包将集中派发,将瞄准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集中出台并实施一揽子促就业新举措,包括加大力度为企业减负,破解人才供求失衡,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等.

就业向好趋势显现

人社部10月9日公布的《2018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月度数据》显示,前8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8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5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14万人.

"就业主要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1至8月份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全年目标的89%.8月份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2%,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第二季度人力资源市场的求人倍率是1.22,市场供求继续保持总体平衡."人社部部长张纪南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就业向好趋势仍在延续.10月16日,智联招聘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共同发布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2019年三季度CIER(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为1.92,高于前一季度的1.89,呈现季节性回升.

从企业看,各类规模企业的CIER指数环比均有回升,民营和合资企业招聘需求人数增加,且增幅大于求职申请人数.从地区看,新一线城市的招聘需求人数增幅大于求职申请人数,CIER指数同比上升;二线和三线城市的招聘需求人数也有明显增加.

"从当前就业形势看,城镇新增就业指标完成进度快于时序,表明宏观经济保持着较为稳健的新增岗位创造能力.失业率指标持续低于控制目标,既低于世界各国平均水平,也在主要发展中经济体处于低位,表明我国处于宏观经济充分就业的合理区间."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副研究员关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多方集中加力稳就业

近段时间,中央部委及各地密集部署,稳就业再迎集中发力.10月14日召开的部分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强调促进就业稳定增长.要求细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转岗分流职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

10月11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政协第28次双周协商座谈会提出,坚持总量结构并重和供需两端发力,统筹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提高就业政策的精准性、稳定性和协同性,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人社部第七届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活动近日启动,活动期间,各地将举办不少于800场现场招聘会.此外,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发文,将重点扩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加快培养适应新业态、新模式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各地也紧锣密鼓出台方案并开启专项行动.甘肃计划开展就业政策落实服务落地专项活动,形成政策清单和服务清单.安徽将扩大部分就业创业政策覆盖面,提高补贴标准.江西围绕发展壮大新动能,在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等10个方面出台58条稳就业具体举措.四川把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纳入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范围.广西还提出放宽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开通办理落户绿色通道等.

"我国坚持将就业优先置于宏观政策层面,进一步增强稳就业政策与区域发展政策、产业政策等其他政策的联动性,已经形成了多策并举稳就业的政策格局.同时,政策间传导链条更加清晰,通过稳预期、稳增长,带动实现就业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关博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成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稳就业政策体现出几大特点,一是服务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通过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解决结构性就业问题;二是与放管服改革相结合,通过减税降费降低企业成本负担,提升中小企业活力;三是与提升消费需求相结合,通过发展灵活就业、夜间经济,带动新岗位产生;四是与新业态发展结合,支持新就业形态、平台经济、零工经济发展,带动就业规模扩大.

"总体上看,在大批稳就业措施发力下,第四季度及全年就业前景将保持稳定."张成刚说.上述报告预计,2019年四季度CIER指数将明显高于三季度,达到全年最高值.

更多新就业岗位将涌现

记者还了解到,有关部门正抓紧研究储备针对性政策,酝酿一揽子促就业创业新举措,加大力度为企业减负,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下一步,将把稳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下限和"六稳"之首,会同相关部门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在抓好既定政策落实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应对举措,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

"未来将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形成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循环."张纪南说.

张成刚建议,关注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如大学生群体慢就业、职业错配、职业转化慢等问题,以及农民工就业群体就业质量低等问题.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税负等成本,增强企业投资信心.进一步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重视平台经济带动就业作用,扩大新就业形态规模,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与新就业形态相结合.

"要继续把提升就业质量作为稳就业工作的重要一环.同时挖掘养老、托育、家政等社会服务业的促就业潜力,在促消费、惠民生过程中,积极推动增加就业岗位供给."关博说.

 

● 编辑 : 朤朤 / 陌语 / 沈晓沫
● 发布 : 小威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 770772751#qq.com (#改为@)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人民网,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慧育首页 慧育文选 财经直播头条聚焦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