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玉专栏 | “土窖”烤红薯的乐趣

摘要:今年寒假,郑州市中小学生比往年早了很多。这不,一放假,孩子全家便回到乡下同我们一块吃住了。 才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孙子,竟然还记得去年在小菜园挖“土窖”给他烤红薯的情……

  今年寒假,郑州市中小学生比往年早了很多。这不,一放假,孩子全家便回到乡下同我们一块吃住了。

  才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孙子,竟然还记得去年在小菜园挖“土窖”给他烤红薯的情形,近几天一直缠着我说,还要爷爷在小菜园旁边挖个坑,给他和妹妹烤红薯吃。

  我说,要找一个背风的地方挖“土窖”才行。小孙子说,平地上也能挖,还指着他站着的地方说,上次爷爷就是在这块平地上挖的一个洞,小小年纪还有这么深的印象,不简单。

微信图片_20230201210126

  在六、七十年代,但凡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都有一手烧烤野味的手艺。着趁放羊,割草的空隙,到小河里的鱼虾,在田野里捉蚂蚱,摘柿子、刨红薯、土豆等全都可以拿来做烧烤。而比较费工夫的便是做“土窑”烤红薯了。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乡村少年却可以尽情享受来自大自然的馈赠,除了摘野果、摸鱼虾、捉螃蟹外,最喜欢的就是在野外找一处比较隐蔽的沟坡做“土窑”烤红薯。

  首先,我们要提前寻找到一块没有生产队派人看管的红薯地,装成割草的样子,偷偷查看哪株红薯根系有裂缝,只要裂缝越大,就预示着红薯也越大,并且,我们在每一株红薯上只挖一个最大的,然后把挖过的痕迹掩埋好。

  其次,是要找一个不容易被大人们发现的地方,做“土窑”,把“土窑”用柴火烧热后就把红薯放到里面,接着把“土窑”全部砸蹋,大约过一个时辰,放进去的红薯便被全部焖熟。

微信图片_20230201210129

  为什么说做“土窑”烤红薯比较费工夫?因为,做“土窑”是有讲究的,最好能找到一个沟坡(离村子远,不易被大人们发现),趁着坡度先挖上一个洞,还要小心的在上面钻一个天井与下面的洞想通,如果没有坡的话,我们在平地里也可以挖洞做“土窑”,反正结果都一样。

  搭“土窑”最关键材料是土坷垃,在广阔的农村田野,最不缺的便是土坷垃。我们把比较大点的土坷垃放在下面摆成一个圈,一层一层不断向上垒,大约五六几层就可以收口,外观看起来像一个小小高塔。

  “土窑”做好后,便可以烧火了,乡村柴火最多:诸如野草、秸秆、枯树枝等都可以捡来当烤红薯的火源。

微信图片_20230201210135

  所有以上的小工程,是小伙伴们提前分好工的,让有经验的小伙伴负责刨红薯,让手艺好的小伙伴负责挖“土窑”,剩下的小伙伴会很自觉的配合去四周捡柴火。

  等“土窑”圈好了,柴火也捡来了,直接点火开始烧土窑。

  刚开始需要大火旺烧,主要是把“土窑”和上面圈的土坷垃快速的烧红烧热。看看土坷垃烧的可以了,便把红薯依大小顺序投到土窑里面,放一层红薯,捣下一圈土坷垃,一直把红薯全部放完,最后用镰把或者木棍把“土窑”土从上往下全部砸塌,利用余热把“土窑”里的红薯焖熟。为了不被别人发现,我们还要在“土窑”外面做一些伪装。

  那时候扒“土窑”完全凭感觉,没有烧烤经验是绝对不行的。等到扒“土窑”时,经过烧烤焖熟的红薯那是又干又面的甜,又香又糯的软,每一次,都会让一群乡村少年吃的满手乌黑,满口香甜,而忘记了该放的羊没有吃饱,篮子还没有割满草。

  今天,陪着小孙子一起,重温四十年前做“土窑”烤红薯的乐趣,我挖“土窑”,小孙子负责捡柴火。做的“土窑”还算成功,点火烧“土窑”,放红薯,封“土窑”,此过程,小孙子比我还忙活还开心。

  接下来便是等待,小孙子不停地问:“爷爷,红薯烧熟了没有?爷爷,什么时候我们才可以挖开?”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我们开始用小铲子,小心地从土坷垃中刨红薯,看着热气腾腾的烤红薯出“土窑”了,小孙子欢呼雀跃起来。这虽然是一次简单的烤红薯经历,我想,一定会在孙子记忆中留下完美开心的过程。

  如今,乡村生活越来越好,鸡鸭鱼肉,海鲜虾尾越来越丰盛,早已没有人做“土窑”烤红薯了。当然,对于从小在乡村生活时间短的孩子来说,这也是在课本中永远学不到的一种有乐趣的生存体验,应该让他们知道,除了在书籍中获得知识外,还要学会从生活中获得生存技能,只有课堂内外的知识与生存技能互相结合, 才能让孩子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富有不同的经历与甜美的回忆。

微信图片_20230201210139

  作者简介:

  刘文玉,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社区文学院副院长,郑州市人民政府督学,陕西师范大学新教师培训组专家成员。在河南大学、洛阳师院、郑州师院等多所高校和多个省市做各类讲座三百余场。有作品入选《师墨飘香》《师兴旷远》。


a97d9fbb0307481203d12d41a7eef177_1-220920215932623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