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部:理工类大学生,优先批准入伍!

摘要:慧智育: 8月25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大校答记者问。 记者: 据报道,2022年全国下半年征兵工作日前全面展开。请进一步介绍……

微信图片_20220826140050

  慧智育:8月25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大校答记者问。

  记者:据报道,2022年全国下半年征兵工作日前全面展开。请进一步介绍征兵工作有关情况,这次征兵工作有哪些新特点新政策?

  谭克非: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征兵命令,今年继续实行一年两次征兵,其中下半年征兵工作于8月15日开始,9月中旬起运新兵,9月底结束。各地根据疫情防控实际,可适当提前或推迟工作时间。征集对象以大学生为重点,突出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征集,优先批准理工类大学生和备战打仗所需技能人才入伍。征集新兵的政治条件和体格条件分别按照《军队征集和招录人员政治考核规定》、《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及有关规定执行,其中研究生毕业生及在校生应征入伍年龄放宽至26岁。同时,军队有关部门继续执行大学生参军入伍保留学籍或入学资格、享受国家教育资助和退役复学后转专业、免试“专升本”、考研加分等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素质青年积极踊跃报名应征。

相关新闻:2022年大学生入伍优惠政策

  1.升学优先

  扩大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过去的6000人扩大到8000人,重点向“双一流”建设高校倾斜。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役退役,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可申请免试(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高职(专科)毕业生及在校生(含高校新生)应征入伍,退役后完成高职(专科)学业的前提下,可免试入读普通本科,或者根据本人意愿入读成人本科,自2022年专升本招生起执行。退役军人参加高职扩招专项计划可免文化素质考试。

  2.复学优惠

  正在高校就读的在校学生或被高校录取的新生应征入伍后,服役期间原就读(录取)高校保留学籍或入学资格,退役后2年内允许复学或者入学。退役后复学,经学校同意并履行相关程序后,可转入本校其他专业学习。入学或者复学后,免修军事技能训练,直接获得学分。

  3.扶持就业

  士兵退役1年内免费参加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退役士兵,给予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扶持,从事微利项目的给予财政贴息。入伍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和毕业班学生退役后1年内,可视同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凭用人单位录(聘)用手续,向原就读高校再次申请办理就业报到手续。

  4.经济补助

  (1)优待金。义务兵期间,批准入伍地政府每年给家庭发放优待金。

  (2)津贴费。入伍后,衣、食、住、行、医等由国家供给。义务兵第一年津贴费每月1000元,第二年每月1100元,班长每年增加3360元,副班长每年增加2400元。

  (3)退役金。两年义务兵服役期满退出现役,部队发给转移支付养老保险补及职业年金约56100元,退役金9000元,退伍费、回家差旅费、医疗保险费1个月的津贴及生活费等5000元。回到当地政府再发给一次性自主就业补助9000元。

  (4)学费资助。对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军士的高校学生实行国家教育资助,正在高校就读的学生(含高校新生)退役后复学或入学的,对退役一年以上、自主就业、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或高职单招考入高等学校的入学新生,实行学费减免,本专科生每人每年最高12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16000元。

  (5)专项奖励。对在校就读学习期间征集入伍的大学生(含应届毕业生)一次性给予5000元的生活费补助。对自愿到边远、艰苦地区服役的,当地政府还给予一次性奖励金。其他优待。

目前直招军士等应征报名已截止

男应届毕业生报名31日截止!

参军报国,行动起来!

  1 男义务兵

  应征报名对象:

  高中(含中专、职高、技校)毕业生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含高校在校生),年满18至22周岁(2000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出生);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符合毕业条件的毕业班学生,年满18至24周岁;研究生毕业生及在校生放宽至26周岁。

  报名截止时间:

  应届毕业生:2022年8月31日18时

  在校生报名已于8月10日截止。

在“河南征兵”微信

或登录全国征兵网

网上报名

“全国征兵网” :https://www.gfbz

微信图片_20220826140102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