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亚湘 : 如何让孩子们爱上作业

摘要:袁亚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现场和线上的朋友们: 大家好! 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样……

1

袁亚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现场和线上的朋友们:

  大家好!

  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作业?我认为,能让孩子们热爱的作业,才是他们需要的作业,而不是教育专家、老师或者家长认为他们需要的作业。我希望孩子们可以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因为只有热爱,才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规律对任何事物都成立,作业也无出其右。如果学生们有朝一日觉得作业挺好玩、做起来有意思、做完了还不过瘾、还想继续做,那么作业才真正达到了目的。这是我今日最重要的一个观点。

  第一,当前仍存在作业负担较重的问题。作为一个家长,我曾经历过孩子在小学阶段就需要做作业到晚上十一点半还不能休息的事情。如今这样的情况在某些地方依旧存在。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因为过于沉重的作业负担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从长远来讲是得不偿失的。更值得人深思的是,现今的教育让孩子们不快乐。从某些有年代感的照片可以看到,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这样的笑容如今却很难从孩子们的脸上看到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学会从小吃苦,当下不幸福没关系,将来会幸福。但我认为,如果一个孩子在无忧无虑的孩提时期都觉得不幸福,将来走上社会如何能幸福?如果孩子从小就被幸福感包围着,将来可能更幸福。家长们想让孩子们用现在的辛苦去换将来的幸福,是不可取的。

  第二,作业的真正目的应当是发现问题,包括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以及教师的教学问题。一方面,作业的目的是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不可否认,作业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人认为,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应付考试、提高孩子的考试能力。这是错误的观点。诚然,做作业可以让孩子从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应付考试,但实际上作业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准备考试,分数也不是最重要的。一个学生考了100分,对他而言并不一定是件好事情,因为他没能从这次考试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孩子、家长、老师、媒体乃至整个社会需要明白: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孩子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知识的盲点和不足,以便于改进。另一方面,作业不仅服务于孩子,也服务于老师。通过作业可以让老师了解教学的现状、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发现教学过程的问题。这一点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不少老师习惯于停留在分数和排名的层面,而对于作业和考试的具体情况缺乏细致的分析,对于当前每个学生的特点、每个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缺乏真正的了解。学生没学好,极有可能是因为老师教得不好,是老师的责任,这也是我当老师的切身体会。因此,老师批改作业,绝不仅是简单给个分数、判断对错,最重要的是应从这个过程中发现不同孩子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要努力培养学生热爱作业。对孩子而言,他真正想做的事情无论再费力也会想尽办法做好,而他不想做的事情就很难有这种决心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他的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描述过一段有趣的故事。主人公汤姆做错了事情被家人罚刷墙,一开始他觉得枯燥难耐;后来他想了个招,邀请自己的小伙伴到家里体验刷墙,甚至要“购票”体验,使得原本对自己的惩罚变成了好多小朋友的开心体验;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好多小伙伴抢着把墙刷完了。事实上,如果孩子对一件事情产生了兴趣,他就有可能做得更好。例如有一个小男孩喜欢踢球,也许最开始水平一般,几次练习之后有进步了,其他玩伴就可能因此对他另眼相看;为了博得同伴的更多赞赏,他就可能背着玩伴偷偷练习,因而踢球水平更上一层楼,从而身边有更多的小伙伴崇拜他。做作业其实也可以达到类似的良性循环:小朋友某次很好地完成了作业,老师会因此表扬他,而这种鼓励会激励他去做得更好。培养学生热爱作业,让孩子不再将作业当作负担,是很重要的。

  如何让孩子喜欢做作业呢?首先要有趣味性。如果孩子觉得做作业有意思,那么孩子就可能喜欢上做作业。比如,将作业变成游戏。为什么孩子都喜欢做游戏呢?因为游戏存在竞争,而竞争则是人的本能。其次,作业需要适量。作业的量太少难以起到巩固和发现问题的效果,太多则会成为孩子的沉重负担和压力,因此需要平衡和把握适合的作业量。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存在差异,完成作业的速度不一致,因此应该控制一个作业量,让学得快的孩子不觉得太轻松,学得慢的孩子也不会太累。最后,需要培养孩子做略有难度的题目。有难度的问题并不一定是学生的负担。如果学生太轻松地完成作业,难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需要在孩子的作业中略微加一点难度,让孩子产生和保持兴趣。

  第四,作业需要符合实际,服务于现实生活。现在有一些作业偏离了服务现实的要求,存在着东拼西凑、闭门造车、故弄技巧的问题。老师们应多提出一些符合实际、接地气的、服务现实生活的题目。中国传统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的数学题几乎全部来源于实际的生产生活。例如鸡兔同笼问题。在古代,鸡和兔是放在一个笼子里出售的,这是当时真正存在的问题。但现在我们几乎看不到鸡和兔同笼了,再出这样的题目就会让小朋友觉得老师是为了出题而出题,不切实际。而一个水池中同时注水和排水等诸如此类的题目不可能让小朋友们对题目本身感兴趣。因此,要设计接地气的作业,就应该更多地考虑现实生活中真正面对的问题。譬如,从家到学校如何寻找最短的那条路,一个有限体积的背包如何最大限度地盛放最需要的东西,这些实际问题的背后有众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那些符合实际、贴近现实生活的作业,才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的用武之地。

  第五,作业可以增加讨论等多种形式,探索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集体合作等能力。现在中小学生的作业多是要求个人独立完成,如果有一些作业是变成小组讨论,则可以积极促进孩子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合作。

  总的来说,我认为,孩子需要的作业,应该是他们喜欢、热爱的作业。因此,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孩子热爱作业,将做作业变成孩子们认为有趣的、能够发现问题和挑战自我的活动。


 编者按

  2021年7月3日下午,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教育文摘周报社承办、中关村第一小学协办的首届全国教育科普论坛成功举办。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以及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副部长廖红等与会领导对我院举办教育科普论坛、推进教育科学普及工作予以高度肯定。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袁亚湘,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谢维和等与会专家围绕“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作业”论坛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并就作业问题达成一些初步共识。论坛采取线下会议与线上直播结合方式,来自北京、江苏、重庆、山西、河北等省市的高校和中小学教师、教科研人员、家长等200余人出席了现场会议;线上直播、微信公众号等关注度达9万余人次。论坛得到教育战线和广大家长的积极响应,取得明显正面成效。本周起,我们陆续推送会上领导和专家精彩讲话和报告的文稿,以期对全国推进落实“双减”政策有所助益。

  (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首届全国教育科普论坛上的演讲整理)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教育文摘周报公众号,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